原文来自: 妈妈们的面包房
首先恭祝各位新年快乐!
今天借着假期在整理电脑,发现了当年保存的这篇文章,回头看依然是美文,贡献给大家,希望有缘人能受益!Margaret
Margrete的演讲实录:
作为父母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今天我们到场参加培训的也有部分父亲,我感到很开心,孩子的教育也需要你们更多的参与,妈妈也需要你们更多的支持!
很多职业我们都需要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但当我们成为父母时却没有经过培训。当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看到怀里抱着的小生命纯洁的双眼时,内心涌动着感动 和滋生出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力量。当我刚刚拥有我的大女儿时,我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我阅读了无数的书,希望在书里找到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的答案,变动 的时代带给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也许传统的、旧的、老的说法和观念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变迁了!心中充溢着疑问和不安。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年轻妈妈在一起阅读育儿书籍,孩子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吃着甜饼,当我们读到“适合孩子的食物是蔬菜和糙米!”时,不由分说夺走了孩子手 中的甜饼,不顾他们哇哇大哭大叫,将在冰箱中搜索出的所有甜食扔进了垃圾箱,赶紧用好不容易发现的一小块胡萝卜去堵住孩子的嘴!
我们是如此紧张,这是作为父母的一个成长瞬间,有了孩子,就有了改变自己的动力和力量,虽然常常是慌乱的、左摇右摆的。
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接触到华德福教育,我可能就是一个糟糕的妈妈。史代纳《适合人的教育》一书很苦涩,但非常有价值,在书的最后,他给了老师三件法宝,这三件法宝同样也适用于父母,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这三件法宝分别是:1、拥有想象力; 2、拥有追寻真理的勇气;3、用对灵魂负责的态度敏锐你的感觉。(卢安克的翻译:对创造的需求、真理感和责任感,这就是三个成为“教育神经”的力量。谁若 想接受教育的方法,谁就(应该)在教育前给自己写这样的题词:让创造能力充满自己、发挥面向真理的勇气、提高自己对(小孩)灵心有责任的感觉。
拥有法宝的前提是要照顾好自己,滋养自己,而不是压抑着,一旦遇事就歇斯底里。我的大女儿是一个完美的女儿,一路拔尖,顺风顺水,现在是一个成绩斐然的科 学家,但我第二个孩子——男孩丹尼,生命力太强大了,晚上不睡觉,10个月的时候就像猴子一样到处爬!在妈妈小组(美国为1-2岁孩子提供的亲子园)里, 看见小朋友就咬!对于这个孩子我就必须成为一个拥有想象力的母亲,否则会疯掉!
那一天,当他举起一块砖头要去扔小朋友的时候,他的老师用轻柔的语调唱着:“我知道你不会扔哪砖头,因为你是多么的好。”哦,丹尼扔掉了砖头。
老师告诉我,对于丹尼这样的孩子,作父母的就应该不停地告诉他:你是一个好孩子。他的内心是希望作一个好的孩子,可他在行动上无法控制自己,无能为力,成人需要帮助他们,发现他们身上好的一面。
下一次,在眼看丹尼又要张口咬人时,我已来不及唱歌了,我哆嗦着重复:“我知道你不会咬人,你是好孩子!”“妈妈。你说得太对了。”儿子过来拥抱了我。
这一体验告诉了我成为母亲的一种新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自己。
丹尼在他4岁时开始了他作为画家的第一次创作,在我新粉刷的墙上进行了涂鸦!我很生气,但只能用想象幽默处理了:“屋子里有一个坏精灵,毁了我的墙,丹尼,快来帮帮我。”“好的,妈妈。” “你帮我把坏精灵抓住,放在你的口袋里。”丹尼假装把坏精灵抓住,并扣住口袋的扣子。“妈妈,我把坏精灵放在口袋扣好了!”“太好了,可以帮我清理吗?”丹尼很快乐地和我共同清理了墙上的“画”。
我从来没对丹尼说,你是个淘气的孩子,每个人的内在都有坏的精灵,懒的、馋的、贪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
晚上睡觉的时候,丹尼说:“妈妈,你能不能帮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缝上口袋,让我关住坏精灵。”于是丹尼所有的衣服都有了带扣子的口袋,怪怪的,可很管用。
当他又要捣乱时,我会说:“是不是有坏精灵来到我们房间了?”“啊,妈妈,我把它捉到了。”丹尼假装把坏精灵装进口袋扣好,他正做的坏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和孩子的合作如果通过诸如此类有想象力的方式,就能帮助孩子释放自己,并且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中国的著名事例:四块糖让一个犯错的孩子热泪滚滚,也告诉了我们正强化的神奇力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育才学校当校长。一天,一个男生用一块砖头砸同学,刚好被他看到了。他立即上前制止,并让这位男生一会儿到他办公室去。
等陶行知先生回到了办公室,那男生已经在他办公桌前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
还没等那男生从惊异中反应过来,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老师,尊重我。”男生接过糖果,眼神中充满了狐疑。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说:“我去了解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才打抱不平。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又掏出第三块糖递给了男生。
这时,男生又感动又惭愧,他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他,不能用这种方式制止他。”
陶行知先生露出了笑容,他拿出第四块糖,欣赏地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你能自己认识到错误。”
这短短几分钟的谈话,这四块糖果,大大鼓舞和激励这个男孩,甚至可能影响他一生,因为陶先生自始至终都是采用的正强化,也就是忽略孩子的缺点,强化孩子 的优点,比如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尊重老师的好品质,同情弱者的正义感,主动承认错误的精神等等。在强化优点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被引向正确的积极的一面, 不知不觉地就会摒弃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
四块糖果的力量,也就是正强化的力量,真是魅力无穷啊。)
中国的孩子很累,我阅读《中国时报》时,发现就连官方也认识到这一点,呼吁为孩子“减负”,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孩子智力开发上的追求,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发展想象力的空间和时间。
美国研究学习障碍的小组发现,在低幼阶段,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与运动和自由玩耍相联系的,爬树、从山坡上滚下来,活动手指.可以帮助孩子大脑的发育。
研究还表明,低幼阶段的孩子使用电视和电脑,对他们的学习是具有破坏性和毁灭性的。然而,电视、电脑入侵孩子们的情况很严重了,美国儿科协会宣布:2岁以 下的孩子绝对不能看电视和电脑,5岁后可接触,但建议最好9岁以后才有限度地接触。过早的接触电视、电脑会导致神经紊乱,是对大脑的破坏。
在一个高中的班级里,我很容易观察出那些孩子受电视、电脑影响:一个特征,就是脚不停手不住,多动的孩子,很多动作都是无意识的,因为他们的内在有太多的电视画面;另一个特征就是木然、眼神呆滞,咧着嘴的孩子,保持着看电视时的那种受控制的状态。
孩子应成为父母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与电视、电脑呆在一起,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需要成人为其安排一定的“工作”。
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国,电视危害性的研究还没有今天这么深入,当老师建议我关掉电视时,我觉得不可能办到,我总是在做晚饭时将孩子交给电视,关掉它,我怎么 做晚饭啊?!老师信心十足地说:“做个实验吧,两周以后我们再来谈话。”两周后,我告诉老师,孩子们想帮助我做厨房的所有事情!“太棒了,这就是孩子们需 要和你做的工作!”老师哈哈大笑。
以后,我总是在做晚餐时,让3岁的丹尼帮助我搅鸡蛋,或者帮助我整理餐具。
我们要创造自己的家庭韵律,每一天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早餐时,点上蜡烛,几秒种的静默感恩,每个人说说今天要做的事,比如丹尼说希望今天成为一头狮子;晚餐时,也点上蜡烛,静默感恩,然后一家人边吃边聊,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生活的内容。
让孩子和你一起做饭,很有用,长大了他们会成为超级厨师的!
给孩子一些工作,即使他们还很小的时候,3岁时就可以给小铲和扫帚,帮助你做清洁,当他们7岁时,你会发现他们已成为你做家务的好帮手了!
(孩子的家庭工作清单:
要养育一个成熟负责的孩子,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从小事上训练起,待时机成熟了就要立即着手训练,太早或太晚开始对孩子学习照顾自己、服务他人和开阔胸怀都不合宜。
孩子若自小有负责认真的态度,长大成人后自然也热爱工作,积极学习,不断要求自我成长,对自己的行事为人勇于负责,容易适应变迁,不疏忽细节,并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孩子在18岁以前,有32 234小时接受父母的督导、培育,相比之下,只需2 100小时即可取得学士学位,家庭生活提供教育孩子的时间是大学生活的16倍之多。而你是如何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呢?
一个从小啥事都不做的孩子,不会成为一个积极做事的成人,而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向来是“只要你好好念书,家事不用你操心”。我们是否想过,在这样唯我独尊, 几乎享有特权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成年之后是否能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要求和挑战?即使他上了北大、清华,但是在莘莘学子中,您的宝贝是否经得起教授无情的批 评指教?他是否能在洗衣服,煮饭,打理生活其他细节之余,仍有足够的精力和自尊学习并处理社交生活?
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不只心里觉得自己好棒,他也需在生活的各层面体会到“自理”的满足与快乐。能体会工作和家庭中的乐趣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父母亲该如何做呢?
一般2~5岁间的孩子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
2~3岁
•
•
•
•
•
•
•
•
•
•
•
•
•
•
4~5岁
•
•
•
•
•
•
•
•
•
•
•
•
•
•
•
•
•
6~12岁
•
•
•
•
•
•
•
•
•
•
•
•
•
•
•
•
•
13岁以上
•
•
•
•
•
•
•
•
•
•
•
•
如果做父母的顺势推舟,配合这个年纪爱帮忙的天性,便可从小建立负责任的好品格。我喜欢在天气好的下午洗车,不仅可以享受温暖的阳光,还能在沁凉的水中嬉 耍。老大两岁时,我常带着她洗车,我洗车身,她洗车轮,顺便玩肥皂泡泡,卷起小袖子,挥舞着藕节般的小臂,露出两截小胖腿,光着脚丫站在滴水的车旁,渡过 数不清的愉快下午。她现在17岁,常常自己洗车,自得其乐。我的邻居看在眼中,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洗车?”我笑笑,脑海里浮起了15年前我 们母女洗车的温馨画面。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做些什么呢?下面我提供的建议可供参考。当然,学徒式的教育需要师傅面面相授。你的孩子需要先看你做,再由你看他做,并给予鼓励和忠告,这样边玩边学,效果是一生之久的。)
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主宰、是神,不要担心对孩子严厉,长远来说,他们会更爱你。当你现在对他们严厉,当他成大了,你们会成为朋友,当你现在和他作朋友,当 他长大了会埋怨你。我们就常常听见这样的抱怨:“都怪你为什么不坚持让我刷牙,让我现在一口坏牙!”“你为什么不坚持让我学画画,让我今天别无所长!”等 等。难道这些都不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吗?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了,小的孩子并不想自己做决定。孩子会对做出选择,感到困惑和不安,有太多选择,孩子却可能对每一种选择都予以拒绝。
如果问:“早上吃什么?”这让孩子恐慌,“我分明只想作一个孩子嘛!”直接说“早上好,今天的早餐是蛋糕。”“我不想吃蛋糕。”“啊,真遗憾,可只有这个,你可以不吃”。孩子一两顿不吃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关掉电视,孩子会大声抗议,告诉他们:我比你们更清楚电视是给成人看的。
当你坚持你的原则时,孩子们会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挑战你的底限,但你要坚持做一个坚定的父母。清晰的界限滋长孩子内在的力量。
没界限的孩子在高中后也无法产生控制住自己的能力,在美国,他们可能给这些孩子吃药!如果丹尼没有接受华德福,他一定会是那个被要求吃药的孩子!谢天谢 地,他在华德福!,每天早上,老师一见到他,就笑眯眯地说:“哦,我的丹尼,太高兴你来了,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你的帮助。来,先帮我将屋角的凳子摆好 吧。”接着,请他帮老师钉钉子、做木工,等等,让丹尼忙碌着,到了故事时间,丹尼已经平静下来了,他不需要再咬人了。
这就是和孩子工作的方式,需要我们作为成人的想象力。
(Tammy说孩子的意识和人类进化的意识有某种对应关系,幼儿园的孩子相当于人类文明的早期,那时的人们听从部落首领的决定,他们还没有自我的独立意识,部落首领知道该做什么。成人决定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听凭孩子想怎样就怎样。)
(关于“严厉的爱”,我想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章:
奇妙的规矩 作者 Rebecah Freeling 译者
当我是一个结实的、不会坏的、温柔的容器,孩子可以得到休息。风暴之后的平静是最为美丽、奇妙的时刻,具有治疗的效果。我们一起在寻求发现。我们是伙伴,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工作。
我们成人想改变行为或习惯时,我们首先注意到自己冒犯别人的事情。在我想对别人说一些刻薄的话之前,我的胃开始疼。当我感到胃剧烈疼痛时,我学会闭上嘴 巴。这使我变得更加愉快,使我成为一名更有效的管理者和老师。我能做到是因为我体验到内在的自我,我有一个中心——一个“我”(“I-ness”)的地 方。年幼的孩子还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因此,我必须为了孩子成为这个中心。我必须学会辨认孩子的信号。
提姆是个男孩,打人之前会弓肩。哈瑞特是个女孩,推人之前会深深吸口气,发出一声尖叫。卡尔是个男孩,踢人之前,他会站得直直的。当提姆3岁时,我发现了 弓肩的信号。他不能忍受挫折,容易发怒。他以攻击别人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密切地注视他,了解什么情况下,他容易受到挫折。当他一旦处于其中一种情况时,我 赶紧走到他的旁边,当他的肩弓起来时,我立即把手放在他的胸上。通常,我不需要说一句话,他就能平静地继续他的活动。
有时候我会小声对他说去做什么,或说什么。我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喂,你的肩膀弓起来了。”然而,到了4岁,他能发现自己的某些信号,意识到需要帮助。他 会四处找我,我走过来站在他的旁边,或向他微笑以示鼓励。5岁时,他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班上有一位新生朱莉叶,她到处跟着我,非常紧张。 我去卫生间时,她就不停地哭闹。提姆走到她跟前,把手臂放在她的肩膀上(就像我对提姆做过的许多次那样),安慰她说:“没关系,Rebecab上卫生间 了,一会她就来了。我帮你把外套穿上好吗?”我站在卫生间里,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这个孩子,以及其他像提姆一样发生转变的孩子打动了我,他们找到了自己的 中心。他们发现了真正力量和权力(power)的秘密。
和我们相处的具有这种力量的孩子将成为伟大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将根据自己的远见卓识形成他们的世界。愿这种远见卓识是温柔、自律、才能、和平的力量。我们 不必害怕他们拥有的力量,应该荣耀它们,向孩子显示如何拥有这样的力量。在提姆的强大而专注的关怀下,朱莉叶安静下来。提姆内心有了一个结实、稳定中心的 嫩芽。)
(所以我想,与其说是“严厉的爱”,不如说是“温柔而坚定的爱”,温柔,是让孩子知道当我拒绝他时,我是爱他的;坚定,是让孩子明白我有我的原则和底限, 我就是他的“中心”,这不容改变。“温柔而坚定的爱”带给孩子一种平静的力量,而采用“严厉的爱”这个字眼在中国可能会引起“黄金棍下出好人的歧义”。)
第二个法宝: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交流,不意味着不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所有的童话,都是生活的隐喻,蕴涵着生活的真理。
如果妈妈说:吃了这个药,就带你上公园。孩子喝下药,却没有被带到公园,这就是谎言。
作为父母,你必须言行一致,决不要对孩子承诺你实现不了的事情。因为孩子对你是完全信任的,如果你对他承诺了什么事情而又没有做到,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需要知道你是真实的、可信赖的。
第三个法宝:对灵魂负责,敏锐你的感受。
灵魂就是你独特的个性,作为成人,要对自己的感受、感觉负责。应该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感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当然有时候我们会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丧失了对灵魂负责,这也没什么,毕竟这是真实的生活,但过一会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
最为糟糕的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吵架,我们应该尽量回避,如果实在控制不了,那在第二天早餐时,就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依然相爱,不然孩子会带着内心的创伤到学校。
(不知为什么,在孩子面前,我总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哭闹没什么大不了的,七七哭的时候,我总是平静的,哭一会,我问她,妈妈抱可 以吗,她拒绝我就再等待,直到她张开双手要我抱时,我就知道这场哭闹结束了。可七七的爸爸却对七七的哭特别敏感,他总是想马上制止住,特别是不明原因的哭 闹,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追问七七原因,好像找到原因就可解决似的,如果七七不停的哭,他就会暴怒,会发狂:“我真想打死你!”这个时候,如果我不是表现出积 极找原因的话,他就会对我冒火,而我必然针锋相对,在我俩的争吵声中,七七就安静了,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无法控制自己在面对丈夫的指责面前保持平静。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男人是自私的,孩子乖时爱得不得了,当孩子妨碍他们睡觉或者休息时,他们就可能大发雷霆,这不光是我老公如此,我的朋友中也有不少类似的 爸爸。究其原因,我想深层次的还是上海那位妈妈说的“合同”吧,他们认为教育主要是母亲的责任,孩子出类拔萃是遗传基因,孩子有问题就要质问妈妈是怎么管 的,所以会有孩子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反过来安慰妈妈,因为最没办法给爸爸交待的是妈妈而不是孩子。写到这,突然眼睛里涌出了泪水,其实每个妈妈都有自 己的委屈,虽然我和我老公感情很好,我也常常夸奖他是个好爸爸,比起我知道的很多的父亲都要做得好,但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抚养孩 子、操持家务都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女性份内的事。有一篇文章这样认为:在婚姻中,对男人的关键词是敬重,对女人的关键词是宠爱,我觉得实际上敬重与宠爱是 相辅相承的,敬重男人,才能让他“长大”,而男人需要宠爱,也是男人的本性所在,我们当妈妈的一定会对这有深刻体会,感觉有时老公也是自己的一个孩子;当 然,也不用置疑,女人是用来爱的,可女人也需要尊重,姑且不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自己一份独立的工作,而且在家庭生活中,女人是整个家庭联结的纽带, 扮演着各种角色,是贤惠的妻子、慈祥的母亲、孝顺的女儿,懂事的儿媳,让家的气氛充溢着爱和欢笑,这些都需要女人付出多少的努力啊,作为丈夫的,不要看不 见,你们应该为妻子的付出怀着深深的感激和尊重。我观察,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总是未婚的比已婚的显年轻,而未生孩子的比当妈妈的显年轻,在事业上也是如 此,我未婚的女朋友不少都事业有成,因为她们有时间,有精力,也有动力去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喜欢做的事情,在她们面前我常常有些自卑,我也梦想自己也能长袖 善舞、左右逢源,可是,,,,唉,写到这里,我似乎是有点太过激动了,我在潜意识中是有受害意识的,我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总是尽量地控制和淡化它:是 你自己的选择,你要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但它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困扰着我,所以我最容不得老公看不起我的工作了,最容不得老公指责我了,一旦触及,我就 是那只凶暴的母老虎!
虽然这样,但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而把一心投入的孩子身上,对孩子我没有什么具体的希望和目标,只模糊的觉得七七的生命力应该是张扬的!我也会为我自己的生活而拚搏的,让梦想照进现实,我的人生姿态将会深刻地影响并带动着我的孩子。)
成人应该对自己进行观察和反省,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反应对别人的影响,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辐射到周围的人,特别对视我们为神的孩子,我们的心灵反应 更为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影响幅度在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后才逐渐减弱。甚至在高中的班级里,我们也会发现低垂着头沮丧的孩子,“妈妈不爱我了,今天早上她对我 大喊大叫!”
成人应保持自律,要注意自己的自我可能和别人的自我发生的冲突。对自己有所约束并尊重每个个体。每个人都可以保持个性的独立,但不可以去控制别人的想法。
对孩子严厉,但每天都要带着笑多次告诉他:我爱你,即使有时他的行为让你恨得咬牙切齿,你也要保持冷静,微笑着告诉他:我爱你,但现在请你到你的房间里去反思你自己的行为。
在座的年轻的父母们会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孩子们都会进入青春期,幼儿时清晰的界限会让你在孩子的青春期这个阶段更容易度过一些,虽然孩子的青春期总是让成人觉得不容易对付。
在我的孩子陆续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独自抚养着3个孩子,我每天早晨都在冰箱上贴上表格,表格上面写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一天要做的工作,如果完成,就贴上 ★,他们都喜欢听我讲故事,没做完当天的事就不能听故事,这个时候我是时间的组织者,什么时候该谁学习乐器,什么时候该谁户外活动,什么时候该谁做家庭作 业,我必须安排妥当。我总是将自己作为榜样,身为老师,我每天也有自己的作业和任务,在晚上,我们4人总是围坐在桌边做作业、阅读,孩子们热爱学习的习惯 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的。
在孩子0-7岁时,我们是榜样,父母的每一个行动都要值得孩子模仿,做一个善的、有道德品性的人,让孩子感受到世界是善的。
在孩子7-14岁时,让他感受到“爱的权威”,父母引领着孩子逐渐步入这世界,扩大眼界,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也热爱这个美丽的世界和 我们所处的时代。作为美国人,在电视新闻中了解到世界的真相,世界充满着艰难和困苦,我们将这一切放在心里并自律,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世界善和美的一 面。父母善于发现并欣赏到美,因此而产生的美好感情才会传递给孩子。乱糟糟的池塘可以忽略,但那3只悠闲的白鹭却带给我们诗情。不管世道如何艰难,鲜花始 终在绽放,在人生的姿态上,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也要像花般绚烂。温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的中国古诗,图景似的为我们描绘了世界的美,这一切,怎 不令我们怦然心动?!
在孩子14-21岁时,逐步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与真相,这个时候孩子的认识和活动能力都在扩大,父母能力已有限,我们就应让孩子的身边充满着各行各 业的专家,让他们成为孩子的长辈、导师。华德福学校的老师有不少是专家,我们有生物学家、数学家、艺术家等等,这些老师是我们难得的资源。这个时候,你自 己要非常的真实,但孩子会在你面前不停地撒谎,这是他成长的过程,我们要用真实的态度去面对和等待。
我想强调的是:如何做,如何对待,都取决于孩子的年龄。
“9.11”那天,举国震惊,由于旧金山与纽约时差的关系,孩子们刚刚到校,老师是恐惧的,忧虑惧怕我们美丽的旧金山大桥也会被毁灭,可我们选择了镇定。
幼儿园的老师将孩子聚到一起,告诉孩子:世界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有坏的矮人会捣乱,但爸爸妈妈爱你们,会保护你们,你们是安全的。
小学部召开晨会,老师告诉孩子:从前有一些不快乐的人,看到别人很快乐,他们就很难受!……我们创造了以世贸大厦为背景的故事,并穿越它,让孩子内心感到是安全的。
我们让高中生和我们一起打开电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观看电视新闻,历史老师沉痛地告诉大家,我们进入了战争,虽然我们不喜欢战争。然后我们关掉电视,一起讨论,随后我们进行了每日的晨颂,为死难者祈祷,再次打开电视,看相关的连续报道。那些日子,对每一个人都是艰难的。
对于0-7岁的孩子如果直接让他们去观看,他们会做一个星期的噩梦!对于7-14岁的孩子需要由有爱心的老师或成人用讲故事的方式进入,尽量避免他们内心受到冲击。对于14-21岁的孩子则需要与成人的直接交流和引导,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
(不知有朋友看过《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吗?它纪录了孩子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9.11”发生场面的画面,孩子们张着嘴,茫然地看着“双子座”的垮塌,灾难 的场面就这样的进入了孩子。看了这部纪录片,我就决心保护我的七七,我认识到在传统的幼儿园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都没有保护的意识,成人世界 就这么不保留地渗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去,孩子们比谁的爸爸有权、有钱,孩子们熟悉大人的游戏,懂得成人的游戏规则,知道“红包”,知道“势力”。我在想, 其实更多的责任在家长,而不是幼儿园,有一次我老公在银杏吃饭,碰到朋友在宴请婴儿园的老师、校长,朋友的孩子可能5岁了,也端着杯子敬老师,这实际上是 不正常的,它给孩子透露的信息是什么?!我愿意七七过得天真一点、烂漫一点,所以选择了华德福,实际上是选择了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家长,我希望在这功利的 社会里,孩子心中盛开的是纯洁之花。)
我想传达的观念是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电视、电脑没有做任何的坏事,只是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才能做我们的朋友。
在丹尼3岁时,有一次深夜醒来,发现我们正在观看电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电视上的图像,然后他就去睡了,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但第二天我发现他用螺丝刀在使劲的拽电视,原来,他想将电视里面的人放出来!这就是孩子,他没办法分清电视中图像与现实中真人的区别!
让我们再次一起重温华德福的理念:
1、让我们带着崇敬接受孩子,尊重世界的成事万物,当那只猫溜进我们的教室,我们是将它轻轻抱走,而不是用脚去踢它!因为我们对它也怀着爱和崇敬!
2、对在学校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带着爱去教育他们,一路呵护。
3、让孩子成为自由的人,在高中阶段要逐渐放手,让孩子拥有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
(学校网站的题词:“怀着崇敬接纳孩子,带着爱教育他们,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
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可以通过“教育性”的故事,来让孩子知道所发生的事。
我小女儿有个叫瑞儿的好朋友,两个小女孩总在一起玩,很亲密,有一次,瑞儿对我女儿说:“你笑起来有一条皱,怪怪的。”我的女儿哭起来,她再也不愿和瑞儿 一起玩了,她将自己关在家里闷闷不乐三天后,我给她讲了这个故事:从前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好朋友,总在一起玩,在山坡上咕噜噜打滚、一起采果子、玩捉迷 藏,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这天,她俩来到一条大大的河边,河水明净清澈,她俩看到了水中的倒影,有一只小白兔说:“哈,哈,你看你的耳朵都歪到了一边。” 另一只小白兔很伤心,它悄悄离开了它的朋友,躲在树洞里,一个人默默的掉眼泪,可它的朋友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到处找啊找它的朋友。女儿问:“后来,后 来呢?”我说:“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一只小白兔躲在树洞里,另一只小白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女儿什么也没说就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几分钟后,她出来, 对我说:“妈妈,我想给瑞儿打个电话。”
这就是与孩子合作的方式,当孩子带着伤痛回到家,他需要你的帮助,让他感觉自己很棒,很不错,我们不要去挖掘孩子身上坏的事情。
不要有内疚和负罪感,史代纳说过:“有一点惭愧和羞耻感是有益的,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总说“这是我的错”,会逐渐麻痹自己,影响自己的行动。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你焦虑孩子,孩子也会焦虑,与孩子一起享受生活吧!
当看到孩子身上的疤痕时,不要可怜他,而是轻松地说:“哦,我看到你身上的战斗标记了。”当看到孩子跌倒时痛哭,轻柔地安慰他:“不要担心,你会更坚强的”,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体验,即使是负面的,但孩子内在的力量会因此而得到滋养。
我的小女儿属于娇弱敏感型的孩子,“哦,我晚上睡得不舒服,好像床上有什么东西。”“啊,你是豌豆上的公主吗?”“妈妈,我最喜欢豌豆公主了。”手上有个 小伤口,就郁郁寡欢,“哎呀,好难受。”“哇,是真的伤口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多久可以复原。”班里有个调皮的男孩,每天放学她就对我数落“坏彼得干了 什么”,“坏彼得又怎么了”,我说:“啊,坏彼得创造了最有意思的学校生活,不是吗?”女儿想了想,很认真地说:“是的,妈妈,我也这样认为。”
我们要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到美,即使有不幸的事发生。广州有一位妈妈因为车祸不得不躺在医院,孩子由外婆照顾,这位妈妈总是挂心女儿,整日忧心忡忡,我劝 她,“你要相信你女儿受到了最好的照顾,过去发生的事一去不复返了,不能总在那自怨自艾,要以振奋的心情去面对它,要在这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并不容 易,我们时常会面临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它!”
(有一句话,可以让我们共勉:改变不了环境,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我常常拒绝我的女儿,在送她到学校的车里,我们总是在争论中度过,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在我女儿读大学时,曾给我写过一封信,信中告诉我,母女俩在车内的争吵,对于她意义重大,谢谢你保留了你的原则,谢谢你即使让我哭,也坚持让我学钢琴!
在她12岁左右时,曾想放弃学习钢琴,在练习时,她总是哭着说:“太难了,我做不好,我不行。”“你行的,再来一遍吧!”坚持的结果是她今天对钢琴出色的演奏和热爱。
对于何时学习乐器的问题,我的观念是:对于天才的孩子7岁可以开始学习。华德福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首先学习竖笛,有了初步的乐理知识,在3年级时,可以开始 学习钢琴或者小提琴。我女儿在音乐方面有天赋,在她约3岁时,就可以像模像样跟着我用竖笛吹奏出一支乐曲,可是我仍然是让她在10岁时才开始学习钢琴,因 为我要给她保留作为一名孩子的时间。
父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孩子可能会去学习,因为他爱自己的父母,但在10岁后学习乐器时,则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增强了,相对于幼时的学习,常常是“事半功倍”。
父母还很容易喜欢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表演唱歌、跳舞什么的,孩子不是随便上了发条就可以驱使的,我们应等待孩子自发地唱歌、自发地跳舞,让孩子将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展现出来,这需要时间。
图像对孩子的影响深刻,成人应将媒体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包括卡通,它只是线条,没有任何生命力,图像本身就是谎言,这仅仅是外在的原因,而卡通的内容 更是暴力!这不是关掉电视的唯一理由,面对电视,对孩子的眼睛也有极大的伤害。刚出生的小孩子只有很小的头,在0-7岁这个阶段,他们的头部逐渐发育成 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尽量保护大脑,7岁以后,当孩子大脑初步发育完成后,才能开始有限度的看。
孩子10以后,由成人陪着观看,一边看一边谈,从每周一小时一次开始,这样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奇怪的人,与周围的孩子没办法聊在一起,溶不进当下的环境。
我知道没有电视时,孩子的玩耍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注意到保持家里的整洁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是个挑战!孩子可能将床单当帐棚,将窗帘当战袍,孩子在玩耍中有无穷的创意,我的原则是:宣布玩到什么时间,接下来就是收拾房间时间,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回原处,帮助孩子一起将一片混乱的房间恢复原状。
当请孩子帮助你做面包时,孩子可能会把面粉弄得到处都是,这时要保证你和他都有围裙,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扫掉四处的面粉。
对孩子的家务能力要等待,到了孩子拿到大学学位那个年龄,他就会知道如何保持一个整洁的家。
我的孩子都是在12岁左右时,开始自己做午餐,丹尼常常不愿意洗袜子、鞋子,他的同学会发现:“丹尼,你好大的味。”回到家,“求求你了,妈妈,帮我洗吧。”我很高兴地告诉他怎么洗,但我不会替他洗。
我很会说“不”,即使是不同性格的人,我们都可以将“不”说出来,可以温和地说、夸张地说、幽默地说、可以配合肢体语言边逃跑边咯咯大笑着说,总之你可以总是带着喜悦,自由地说“不”。孩子会不断地央求你,你不断的说“不”,长远来说他会更尊重你,因为他控制不了你。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说“不”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 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 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 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 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如今让家长们说出“不行”两字,又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其难处在于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宝贝或根本没有时间。而教育专家则坚决主张家长说“不行”,必要时 “还要适当惩罚”孩子。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随意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现代社会的“不行”,应该是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所达成的共 识,是他们心与心的交融。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许多家长习惯说“吃不完饭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他们会效仿家长,动不动就讲条件。
二、让孩子做某件事时,要讲明道理,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说些“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孩子如果仅仅知道要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
三、绝对不能对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就不满足你的要求!”家长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
四、父母一方说“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孩子容易养成在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五、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让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与孩子“谈判”,但家长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且要当机立断,不能无休止地讨价还价。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
七、要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立规矩。挤时间与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说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于乐的机会。
八、令行禁止。说“不”后,家长对孩子的妥协,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说,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言而无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适当的惩罚最初可能会引发一场暴风骤雨,但处理得当,雨过天晴之后,孩子与你的关系和感情将无疑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华,这也正是说“不行”的意义所在。
学会对孩子说不
现在的父母大多认可孩子是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服从、听话已不再是最主要的儿童教育目标。有些妈妈说,我每次都向孩子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有些事情他 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须做。但孩子还是不肯放弃他的想法,最后常常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中,有时为了一些小事就会缠磨很久,比如每天要不要刷两次牙。 向孩子解释原因、顾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简单地命令孩子好,但好言相劝也不能没完没了,孩子会利用这样的场合进行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如果你首先表现出犹 豫,孩子就会“乘胜追击”,最后往往使你定出的规则顺着孩子的心意转换。
看透孩子“讨价还价”的心理活动
其实一开始,“交换条件”都是父母主动提出来的,“只要你今天好好弹琴,周末我就带你去坐过山车。”“考到100分,就给你买滑板。”由此养成孩子在听话顺从前,会先想想究竟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为什么大人能熬夜看电视而小孩子不能?为什么大人星期天可以逛街,小孩子就必须上兴趣班?这不公平!公平的办法是我能得到一点补偿,比如每星期吃两次肯德基。
为什么总是大人来发布命令?为什么他们总要来打断我们的游戏,要我们干这干那?我要讲条件,多少可以换回点自由。
一旦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
•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被动状态”
孩子会计较任何事情的“即时效益”,看不到好处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会出于强烈的兴趣去学习新东西,也不会有探索精神,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 心。他的人生会丧失所有的主动权,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而且“不谈妥条件就不做”。当“谈判”成了习惯,每一次“谈判”成功后,孩子 就在准备下一次的“交易”了。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争议上
双方进行拉锯式的谈判,孩子从父母口中挤牙膏般挤出点“利益”,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使孩子专心思考及行动的时间变得很少。
•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和磨损
最终,你会发现作为父母,你对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却还未对晚上睡前洗澡达成协议。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会引发长时间的和谈,你还有权威吗?
•疲惫造成父母情绪失控,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
当父母的耐心用尽之后,孩子倔犟的讨价还价行为会令父母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民主的父母就成了暴怒的父母。这种从一个极端迅速摆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常常令孩子伤心不已,不知所措。
学会对孩子说“不”
•不要与孩子讨价还价。
许多父母习惯说“吃不完饭就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孩子会效仿父母动不动就讲条件。也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孩子为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它的蠢事。
•不能对孩子施以报复。
有些父母常说“你不听我的话,我也不满足你的要求”,父母会因此而失去尊严,并诱发孩子产生报复心理。
•父母双方要保持一致。
当父母一方拒绝孩子的要求有不合理的地方时,另一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容易养成孩子在父母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向孩子讲明拒绝的理由。
父母对孩子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
•某些生活小事可与孩子共同商讨。
比如,孩子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可征求孩子的意见,但父母必须掌握主动权,不能与孩子无休止地讨价还价。
•令行禁止。
如果说“不”后父母又对孩子作出妥协或让步,这不仅会失去父母的威信,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
中止或暂停“讨价还价”的方法
•设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
在家庭内部发扬“民主”之前,父母应该跟孩子有一个约定:任何“讲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父母有“最终解释权”。设立“最终解释权”,就是为争论设一个底线,以保父母的权威不受磨损。
•限制物质鼓励,倡导精神鼓励
其实,孩子想通过讨价还价获得的“好处”,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一个家庭,如果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行动”的习惯,不让孩子缠搅也难。要多倡 导精神鼓励,如拥抱、抚摸、口头夸奖等等,拥抱本身会换来孩子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 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让孩子接受讨价还价的后果
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娱乐和休息,或者因迟到遭到老师的批评,那么,别心软,让孩子承受后果。
妈妈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妈妈,星期天能带我去动物园吗?小朋友说前两天从非洲带来了几头大象,他的爸爸妈妈已经带他看了,我也想看。”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妈妈,给我念个故事行吗?我想听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妈妈,我的作业都做完了,陪我下盘棋好吗?”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妈妈,老师说我们应该多参观博物馆,增长历史知识和科技知识,您带我去参观吧?”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仔细地想想,你拒绝孩子多少次?是不是你每次都很忙,都有事情,还是你自己很懒惰,以至于从未考虑过孩子的渴望。有一个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记得 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家里没有什么好玩的,最高级的游戏就是打扑克,玩‘争上游’,我和姐姐做完作业后,非常渴望妈妈或爸爸能陪我们玩两把,爸爸有时还可 以,但妈妈很少满足我们的要求。有一天,期中考试刚结束,我和姐姐都松了一口气,吃完饭后,特别想玩扑克,可等我向妈妈提出请求后,她不仅没有答应,反而 把我和姐姐狠狠地训了一顿,说我们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整天就知道玩牌,浪费了大好时光,然后又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经典名句来证明她的理论。 最后妈妈训话的时间能打十盘扑克还有富余,听妈妈数落完之后,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从此再不求她陪我玩,等我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从小就陪他玩,让他的童年快 乐。现在想起来,也挺可笑,但当时给我的打击不亚于一次严酷的鞭挞,因为她打击了我的自尊。我从小就是个要强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许妈妈训斥我们 是为了找到不陪我们玩的理由,但她这种做法至今我也无法理解。现在我的孩子已经6岁多,我经常给他讲故事,陪他下棋,带他到动物园、博物馆。往往在大人眼 里没有什么意思的事,在孩子的眼里非常有意思,也许将来的创造和发明就来自小时候感兴趣的事情中,不知道家长们是否认识到这一点。”
琢磨朋友的话,我深深地体味出,孩子对我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她说:“中国人可以说‘不’,但妈妈没有权利说‘不’!”好家伙,蛮有火药味儿。再听听 孩子们在电话中议论妈妈时的语言和情绪,不能不让我觉醒。现在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放学后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即使有余暇也在孤独中度过,这是孩子的 悲哀。我想做妈妈的应该走进孩子的心里,倾听孩子的渴望,即便我们确实有理由说“不”,也要好好地向孩子解释,给孩子一个能接受的说法,让孩子体会到你的 真诚和爱心,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怎样对孩子说“不”
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但是,不懂得拒绝孩 子的家长未必会更令孩子喜欢。还有一些父母不懂得拒绝孩子的技巧,他们生硬、冰冷的话语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说“不”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一、理解拒绝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庭中一船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对这个独苗苗往往爱护有加,生伯饿着了,凉着了。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更是干依百顺,从来不会拒绝。孩于们在家里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实,这样的培养方式是很不可取的。一方面,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他们没有经受过拒绝和失望,挫折承受力非常低。另一方面,在各种要 求一再轻易地获得了满足之后,孩子会逐渐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的“胃口”会越来越大,需要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家长再也不能满足他们。
适当地拒绝孩子,只要注意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将是大有稗益的。拒绝孩子后,不但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怨恨,反而会让父母在他们心中树立很高的威信,同时也使他们懂得很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二、柜绝了孩子之后要简单做出解释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比家长想象的要懂事得多。同时,孩子也是很有自尊心的。拒绝孩子后向他们作出解释,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也在家庭中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孩子不但很容易接受拒绝,也学会了理解和支持父母。
在向孩子进行解释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通俗易懂。有的父母把向孩子解释原因当作是一种说教。一句通俗的话就能说明的问题,偏偏要大肆地讲一通生硬的道 理,定要逼得孩子乖乖点头才肯罢休。这种说教式的解释是令孩子讨厌的。二是简单明了。对孩子做解释,简简单单的几句就够了。有的家长一对孩子说起话来就婆 婆妈妈、没完没了,这样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三是就事论事。有的家长在解释理由时,很容易产生极其丰富的联想。明明在说这件事,一下就扯到了其他毫不 相干的事上。比如本来是要解释周末不带孩子去公园玩耍的理由,结果却变成了批评孩子上次数学没有考好。这样的解释显然是偏离主题的,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 它的最大害处是,久而久之,孩子会拒绝听父母的任何解释。
三、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拒绝孩子之后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出尔反尔,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家长以后也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有的家长在拒绝了孩子之后,可能会觉得于心不忍,就干脆又满足了他们。有的家长可能拒绝后又后悔了,就收回了自己说过的话。不论原因如何,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出尔反尔的行为……即使孩子哭了,也仍然要坚持原来的决定。
如果拒绝孩子后又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以在以后来弥补。但不要当场反悔。特别是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哭泣就改变决定,因为这样的做法其实间接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他们以后就会“学会”用撒娇、哭泣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四、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
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拥有在拒绝了孩子之后,父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要做,这就是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值得拥有的,以及怎样去拥有它们。比如,当孩子想买 一个新书包时,你拒绝了。这时,可以向孩子解释,他的书包本来就很新,完全不必要重新再买一个。用同样的价钱买一本新书,或是买一个新玩具都比买书包有意 义。
同时,父母们也不要无偿地答应孩子的各种请求。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要获得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母在答应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让孩子完成一 些简单的任务。如果孩子完成了就满足他们的要求,完成不了就不能满足他们。比如,孩子提出要买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们洗一次碗或者扫一次地。想要得到的东 西越贵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这样,一方面对父母而言,在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而言,通过自己的劳动 获得的东西,他们肯定也会更加珍惜。
父母如何对孩子说不可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界限可以给孩子们以分寸感和安全感。你要对孩子说:“在限度内你是受保护的,限度里面才是你熟悉的家。”但是我们该怎样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呢?
父母对给孩子确定界限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但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规定界限却是一个难题。我们在这里通常混淆了两个非常不同的过程。
确定界限
一方面我们要建立规矩、禁令、法则,甚至是特例,它们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
确认界限
确认界限就是让孩子们能够遵守界限,不去挑衅已经划定的界限。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并不懂得区分“确定界限”和“确认界限”,把这两个当成了一回事。以为规矩无非就得牢牢记住,错了就要挨罚。在德国南部一些地区,直 到十八世纪还有这样的传统:农民会把将来土地的继承者带到界碑处,在那儿他会解释清楚,从这个边界,开始就是邻居的土地,并且他得给儿子一记清脆的耳光: “这样你就可以记住了!!”
今天依然有很多父母在确定界限的时候,只想到用一种方法来解决。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不合适的事儿,他会立刻想到用惩罚或警戒来教训孩子,而没有想到,孩子是否已经理解了:规矩到底是什么?
教会游戏规则是一码事,违规了采取措施则是另一码事。
我们首先讲一下人们如何确定规矩,并且让孩子理解它们。在与婴儿相处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当婴儿理解规则时,他会有多么大的乐趣。比如说, 当人们藏在一个坐垫后面,学着鸟叫,那么孩子就会很快理解,这个小游戏是在做什么:他也会模仿着藏起来,或者是一边咿咿呀呀地学着喊,一边找到你。
每一天婴儿都可以了解到一些新的观念,并且会很有成就感。这样他就可以更加了解规则,了解生活是如何依照法则和规律组织起来的:当妈妈解开上衣扣的时 候,就会有好喝的东西。孩子们很快就会理解这一点,只要妈妈解开第一个纽扣,他就开始吧嗒嘴了。当屋里的窗帘被拉上时,就表示宝宝要睡觉了,宝宝这时会预 防性地哭闹一下,因为父母通常会在他们睡觉前表达格外的呵护。
等孩子们可以在屋子里来回跑了,事情一下子就变了。这时我们忽略了,当孩子们理解了游戏规则,并且因为遵守规则而得到表扬时,会有多高兴。有的父母没 有充分利用孩子学习的乐趣,借此让他们了解生活中的限制,而是直接用警告和惩罚的方式。通常我们对孩子说:“你不可以做这个,你不可以做那个。”但是这样 的解释只要没有警告配合,就等于白说。只有我们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有成就感时,我们才可以达到目的,让孩子们接受规则。
比如,一个1岁半的小孩儿想要从桌子上够一个装着果汁的玻璃杯,但是无论他怎么伸长胳膊都够不到它。他很有可能不小心把杯子打翻,这时你会怎么做呢?
1、把孩子从桌旁拽开,并且打小手一下。
2、把孩子从桌子旁拽开,并给他一个玩具来分散注意力。
3、把玻璃杯放到桌子中央,这样就不存在玻璃杯被弄碎的危险。
4、把杯子递给孩子,并且让孩子喝玻璃杯中的饮料。
5、把玻璃杯挪到桌边,这样孩子自己可以轻松地拿到杯子。
我赞同第五个方案,因为:
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向他讲清楚一个规矩:不可以爬桌子。通过这种平和的双赢的方式,我告诉孩子这个游戏规则。我也可以用语言强调:“不要往桌子上爬!”
另外,我给他提供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因此会有成就感,性格也会向随和发展。我可以借此表扬一下他:“你能自己够到杯子了!”
第5个方法可以使双方都心平气和,而其它提到的几种做法都会或多或少地导致挫折感,有挫折感的孩子是非常难缠的。
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个规则、每一个准与不准,都那么兴师动众。很多事情都应当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这样才会减少孩子的逆反和不合作。
当然我们要不断重复强调这些规则,哪怕是最细微的老调常弹,因为对孩子来说,这些规则并不是习以为常的:“嚼东西的时候把嘴闭上!”“在我们家里谁也 不许打人,谁也不许故意让别人疼!”“如果我们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要说请和谢谢!”“面条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像玩泥鳅一样玩儿的。”“彩笔只可以在纸 上画,不可以画到门上或墙上!”对于与安全有关的事物,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强调,比如说插座、缝衣针、人行道的边缘和盛有不明液体的瓶子。
我再强调一遍,因为这至关重要:请你永远不要忘记,当孩子能够理解游戏规则、理解规律时,他会感到快乐,哪怕是限制他的规则。所以我们要把营造积极的气氛作为前提,来教会孩子界限和规矩。并且我们也需要夸奖作为手段,使孩子们在遵守这些界限时更配合。
如果我们能坚持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即便在我们压力很大而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有更强的承受能力。
但是如果孩子们不愿意配合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呢?比如一个1岁半的小孩儿因为大人不让他爬桌子而哭闹,怎么办?
这里有几个简单的原则:
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他可以通过哭闹和任性得到许可和让步。你要平静地对待他的哭闹,因为平静会让孩子觉得无聊,从而有可能放弃他的任性。
无论如何要在潜意识中记住这一点,孩子们会把大人的注意力看得非常重要,哪怕是呵斥和发怒,都会让他们有受关注的喜悦。
打骂毫无意义。但是有时又不得不采取身体的强制:孩子如果想在大街上乱跑,我们就必须使劲儿地抓住他的胳膊,孩子要是想爬到窗台上,我们必须把他抱下来,或者把他领到另外一个房间。孩子如果不听取任何劝告爬桌子的话,我们必须把他拽下来。
只会爬但还不会走的小孩儿有时跟大人作对,但他们的情况有些不同,因为大人的任何解释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等于白废。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守候在静处,直到孩子放弃自己的历险。
以上所有提到的办法都要持之以恒。不就是不,特例也必须仅仅是特例。)
(之所以摘录这么多,有关说“不”的文章,是因为我的心里充满了矛盾,我一直再找一篇文章,大意就是当我们拒绝孩子时,不要直接说“不”,每一
对青少年,当他出门时,成人必须知道他去哪里,和谁在一起,什么时间回家,同学家里的电话是多少,要先打电话问问是否同学的父母在家,因为空房子对青少年 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地方。我儿子出门之前都会将写上这些情况的便条交给我才准放行,在开始的时候,他很不情愿,想忽悠过去,可他姐姐让他别有任何幻想,改变 不了我的,所以最后他放弃了,请假制度成为我们家的传统。
有些孩子对妈妈的态度很糟糕,这时要抓住他的小手,告诉他:这只手应该做更好的事。作为爸爸,当看到孩子打妈妈时,爸爸要严肃地说:“不能打漂亮妈妈,这是你的好妈妈,你在做什么?!”让孩子知道爸爸爱妈妈,尊重妈妈。
对待孩子父母都应有共同的标准。
提问:
一、中国离婚率在上升,怎么将离婚对孩子的破坏降到最低。
毫无疑问,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经历。
我想首先应照顾好自己,不抱怨,哪怕恨透了对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来,为孩子做想,孩子不是我们的垃圾桶,我们不能把怨恨抛给孩子。
离婚之后,我们要寻找到更多的支持,较多的是单亲妈妈抚养孩子,可以寻求其它单亲妈妈的支持,想办法请别人帮助带一会孩子,因为带孩子是很累的,妈妈也需要休息。
对方每次来看孩子,一定要要求他保证在约定的时间接送孩子,来接的时候迟到、送的时候也延迟,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当然在这方面的争论,你们应另约一个时间再争斗,而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我不赞同3天住这边,3天住那边,孩子发疯的。
如果是单亲妈妈带着男孩,就需要给孩子另找男孩榜样。我给丹尼找的是童子军辅导员,让辅导员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带他去玩的游戏。美国有这样的民间组织,大学 男生组成协会,帮助单亲妈妈的小孩体验爸爸的感觉,也有老太太、老爷爷自愿组织协会,让没有祖父母体验的孩子感受祖父母的爱。
小孩子一般不会将真实的感受说出来,担心背叛了另一方。
华德福学校对这种孩子的成长有利,因为1-8年级和老师、同学的相处,这种亲密的感情,会让孩子有更多的信赖。
我个人经历很特别,我的前夫在结婚20年后,找了另一个非洲男人,我家里的孩子需要特别的滋养,不一定总是寻求单亲家庭的支持,与婚姻完好的家庭相交也非常重要。
离婚对孩子是双重打击,一是孩子很生气,二是一些完好家庭的排斥和歧视,比如不让孩子和离异家庭的孩子一起玩。
每周五邀请同样状况的家庭进行家庭聚会,让孩子们自己玩,成人也得到了交流。
美国有一半家庭处于离婚状态,这种经历很痛苦,但孩子们会更坚强。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你们依然要爱你们的父亲,即使他那样也爱他,你们会更坚强,而且那位非洲男士也许比你爸爸更像一位父亲,和他一起,更有利于文化的交融。”
现在说出这些,好像是在开玩笑,但一开始知道真的很痛苦,也无法接受,自我要做很多的功课,才能从反对到接纳,在这过程中,自我得到了成长。
2、孩子受到电视影响过多,或者在养育过程中受到过多的保护,即妈妈给予了那种“窒息的爱”,对于这种孩子,幼儿园如何帮助他们?
现在的中国家庭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很难感受到与别的孩子吵架、打架的乐趣,有2个以上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孩子之间的争斗是家常便饭,这也是一种家 庭乐趣。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常常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不愿意让他们去冒险,我认为孩子至少摔断1次手比没摔过好,就像小鸟学习飞翔,鸟妈妈总是不厌其 烦的,一遍遍教导小鸟们展翅飞翔,胆小的鸟宝宝缩着身子发抖,发狠的鸟妈妈直用身体推挤他们,鸟妈妈知道,要逼迫小鸟学会生存,这是爱,不是狠心!我们现 在有很多父母只知道要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发展前途,可是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仅不是爱孩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坑了孩子。在温室中生活的孩子, 他们不能适应残酷的社会,受到了挫折他们无法重新站起来。我们应该向母鸟学习,让孩子能够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有遇挫与坚强的毅力,应该让孩子经历一些困难 和磨难,让孩子自己找出战胜困难和磨难的办法,这才是真正的爱。
丹尼是能量过份的孩子,3岁时在儿童乐园里就去攀爬给12岁左右小朋友玩的攀岩,我很恐惧,但我只能将恐惧抛开,颤栗着埋头看我的书,等待丹尼爬到顶上,用骄傲的声音大叫:“妈妈,看我!”
让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他们会很高兴,7、8岁的孩子会骄傲地向你展示他的伤疤,让他们更真实地进入生活,也不是就说让孩子成为脱缰的野马,我们要找到平衡。
户外的疯跑,总是让孩子很兴奋,孩子与父母一起从山坡上滚下来,这是很好的锻炼,对身体、大脑都有帮助,这就是生活让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对成长有利。要强壮的孩子还是虚弱的孩子,父母可以做出选择,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自律,让孩子成为孩子,成人不能变成孩子的拐杖。
无论如何,与朋友一起组成大的家庭而不是局限于三口之家这样的核心家庭,让孩子们一起玩,作为家长互相照顾彼此的孩子。
中国家长的挑战,是学会与其它家庭一起,孩子之间打架没关系,长大了见面时互相打一打,这是爱的表现,男孩子们需要这种表达方式,这是正常的生活。
3、小孩子总是被动的坐在那,等待老师的召唤和安排,老师该如何做?
就让他坐在那里,几天后他也会觉得无聊的,又或者主动让他做这事或做那事,当他投入其中的时候,你再离开。
4、孩子会问你各种“为什么”,该如何回答?
当孩子问你“花儿为什么是花色的”,你不需要给出科学答案,或是给他一个讲座,你就说:“是的,它真的是红的”。就这样简单,孩子却会给你一个礼物。
我曾经为此作为一个实验,当我带着女儿外出散步时,这天的天气晴好,女儿突然问我:“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按我惯常的习惯,我会讲一大通科学理 论,但这天我只是说:“哦,天空肯定是蓝色的”。“我知道为什么是蓝色的。”“真的,为什么?”“因为你的眼睛是蓝色的”。我得到一个多么有意思的礼物 啊!
我们应该知道孩子是如何进入这世界的,当孩子3岁时,关键是让他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可以以创造故事的形式进入,孩子不需要了解超出他理解范围的事实真相。
5、如何帮助孩子睡觉?
我是6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我有机会了解到更多孩子睡觉的秘密,我的爸爸总告诉我们,睡眠时间是一个神秘时间,总是要求我们尽早上床。孩子7岁之前,在每 天7点半钟的时候就应让孩子上床睡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自己的生活,比如可以出去约会什么的,我理解你们的吃惊,实在不行,8点怎样?孩子会哭,会抗 拒,这太困难了,那我们先放缓一点,慢慢来,如果孩子总是11点睡,那么今天我们就10点睡,后天9点40,再后天9点半,慢慢地坚持,让孩子养成习惯。
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建立我们的家庭睡前仪式:现在是睡觉时间了,洗脸刷牙,换上睡衣,“我不想睡!”没关系,妈妈非常高兴地帮孩子脱鞋上床。然后爸 爸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我的爸爸会讲蛇的故事,他会蛇的语言,每天我们都特别期待,然后是唱歌或者朗诵颂词,我至今都能记得爸爸每天在睡前为我们朗诵的颂 词:天使张开翅膀,整日整夜看护着你们,我深爱你们,整日整夜保护着你们,月亮挂在天上,星星整夜陪伴,整个世界已困倦,让我们整夜安眠,睡吧,孩子,让 我们整夜安眠。接着亲吻我们的额头,妈妈过来拥抱我们,他们一起关灯,走出我们的房间。做这些事情时,爸爸妈妈让我们感觉到他们是全心全意,并深爱着我们 的。
要让故事时间成为特别的时间,让孩子期待睡前的故事时间。孩子7岁之前,我们要创作故事,可以讲你小的时候的故事(他们总是非常感兴趣),或者是童话故事,7岁以后,睡前可让孩子听你朗诵,10岁后就可给孩子读有章节的长篇故事书,每天读1章节。
每天的晚8点钟到次日晨8点,是家庭时间,关掉手机,将电话插头也拔掉,不希望被打扰,我的朋友们也尊重我们的习惯,不会在这个时间段打扰我们。你和你的 配偶应该保留单独相处的时间,这样有利于你们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你们之间缺少建立关系的私人时间,对整个家庭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丈夫也需要被照顾!上海有一位妈妈说,有了孩子后,感觉两人之间的婚姻就像一个合同,爸爸负责挣钱养家,妈妈负责带孩子,爸爸对孩子的事不闻不问,这样的家庭不是正常稳固的家庭,对孩子起到不良的示范,爸爸应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保持着与妻子、孩子亲密的影响力。
6、对于大孩子欺负小孩子该怎么办?
大欺小,这是正常的,爱欺负别的孩子的小孩,他内在常常是感觉自己很糟糕,当他去招惹别的小孩并把他们弄哭时,他就会有一种快意。
我们要学会用教育性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听到自己的行为,不要去指责孩子。当1个7年级的孩子去欺负一个很小的孩子时,成人应该保护这个小的孩子,可以 给爱欺负别人的孩子讲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头熊对其它的熊都很不客气,但小熊很爱大熊,它不知道大熊为什么对它总是凶巴巴的……。
7、一个5岁半的小孩,总是把一些东西藏起来放在口袋里,问他时他总说不知道,可往往在他口袋中找到,对于这种情况,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当我发现时,我会笑着说:“你这个小狐狸精,你真的把它藏得这么好!”将这件事当作一个很幽默的事讲出来,要淡化孩子“偷”东西的概念,不要随便给孩子扣“帽子”。然后, 以后的时间,我会给他讲一个狐狸偷东西的故事,或者是其它与孩子生活相关的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比如:1个小松鼠,很喜欢小松果,它将它找到的松果,藏在一个小土包里面,可它想吃松果时去找它的小土包,却发现小土包太多了,它也不知松果藏在那里了,小松鼠只好饿肚子了。
8、现在的孩子往往有太多的玩具,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做?
这个问题非常好!现代社会物质太过丰盛,孩子们有太多的玩具,当我发现这一点时,我将他们所有的玩具都放进柜子里,然后一个一个拿出来玩,孩子不会因为太多而无从选择。圣诞节的时候,我将他们的玩具包上礼品包装,在那天让他们打开:“啊哈,圣诞老人将我的小车送回来了!”
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太多的玩具,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厨房的碗、筷、锅等,他们都特别喜欢。
太多的玩具对孩子不好,他的兴趣不容易专注,而且玩具泛滥,对我们收拾房间也是一个灾难。孩子10以后,可以让他们自己选玩具,最好是作为完成某一件事后的奖励。
10、作为华德福的家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要作一个好的家长,这是对学校最大的支持。关掉电视,不要去给老师讲你应该讲些什么,不要去试图对老师的工作指手划脚。美国华德福老师都是经过2年的全职 培训,你们应该信赖他们,教师教的是一群孩子,孩子互相之间也会教,孩子间的互动和老师教的一样有用。每一个老师都不是完美的,就像没有完美的父母,最重 要的是他的态度,他爱孩子,他在学习,他在改进,孩子会从他的进步中学到比书本更为有用的东西。
我的三个孩子在进入华德福学校后,分别遇到三位老师教他们的读写计算,一位老师用的是小棍子放在格子里,一位老师用的是松果,另一位老师用的是花生米,用 花生米的不久就改为用小石头了,因为孩子们总是边放边吃!这位老师是一位非常年轻的老师,他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他的工作最终非常出色。我们不能说有经验的 老师就完美无缺,最重要的是老师的爱心、持续的激情。
作为父母,我们还要学会爱别人的孩子,甚至爱经常打你孩子的孩子,孩子之间的争斗并不总是坏事,它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他们之间出现问题,放手让他们自己做 出解决,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孩子7、8岁时,会到家闷闷不乐地说:“我没有朋友!”,家长打电话问老师,老师说孩子在学校玩得很不耐心呀。我 们要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内在出现了分离,在逐渐离开童年的这个阶段,孩子会有一种孤独感,学会面对孤独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家长可以常到学校来,巡视一番,哪的油漆掉了,需要补上,地板太凉了,是不是应加块地毯,家长们可以相约一起来编织,我们还可以边编织,边说点八卦新闻, 但千万不能传播老师的坏话。感觉老师不好时,可直接给老师提意见,如果实在没有勇气时,可以请别的老师传话,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的交流,如何你的批语能促 使别人发现自己并进步,别人也会感激你的。
再次强调,老师是不完美的,有可能犯错误,家长也是不完美的,也有可能犯错误,如果能意识到错误,并予以改正,对任何人,在任何时都是有意义的。
孩子对公平的特别的感觉,也非常敏感,在发生不公平的事情的时候,帮助孩子面对它,而不是和孩子一起钻牛角尖。
家长要保证孩子按时作息,体谅老师,给老师足够的时间休息,对学校的硬件设施予以支持和帮助,让老师没有后顾之忧。
美国的妈妈总是轮流到学校为孩子们做午餐。
11、幼儿园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可不可以对孩子强迫饮食?
家长要保证孩子到校时穿着足够温暖,不能逼孩子吃任何东西,除了药。
12、华德福学校有无学生守则,对于孩子们的粗口怎样阻止?
美国有一本书,不知道翻译到中国没有?《你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一本好书,有不少实例,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读一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应付具体问题的办法。
“好像这不是好听的语言”,“这么说没有创造力,我们可以试试更加艺术化的语言”,建议家长还是可以通过教育型故事来引导孩子,不要硬碰硬!
华德福的自由理念让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受到足够的约束,但我们是有原则的,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基本的规则,我们希望让孩子是自内在自发地意识到不应讲脏话,而不是以外在的规定强制他们不讲脏话,希望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辨认什么是美的语言,什么是恶的语言。
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孩子打了另一个,老师让打人的孩子休息一下,就像裁判给的红牌,你出局了,不能再参与这项游戏了,我们有规则,但不会惩罚孩子。
让孩子在内在中建立规则,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对孩子的潜移默化非常重要。“哈,你怎么这么小年纪说出这么不好听的话?”或是“这么可爱的孩子怎么会说只这 么蠢的话。”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是一堆屎。”“哈,他不是屎,他你是多么可爱的同学啊。”我们要尽力淡化孩子语言的伤害性,或者用谐音,或者用 玩笑。
一般孩子在9岁左右爱讲脏话,因为在这个年纪,他的自我意识得到加强,他希望从群体中脱离出来,家长不要将它当作一件很重大的事,会过去的,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虽然仅仅是一天的培训,让我感到快乐与收获却是如此之多,我非常感谢华德福学校引领着我走上这条自我成长之路,也感谢学校给了我向这么多个性色彩丰富的 老师学习的机缘。徐添嘱咐我,让我整理笔记,我有些犹豫,毕竟作为一位妈妈,有太多的杂事缠身,整理笔记很累也很花费时间,但支持我在深夜2、3点钟还坐 在电脑前敲打键盘的力量,是我对华德福深深的感激和感受到的培训的价值,我也是通过阅读网友关于参加华德福培训的贴子,而开始知道华德福教育的,我也希望 借助我的贴子,能吸引更多的爸爸妈妈开始关注华德福教育,和我一样沐浴在华德福纯净的天空下。
还有,我的笔记也奉献给我每一次在培训中结识的朋友,相遇是缘,珍惜我们的缘分,这也是我做出努力的缘由,希望没能参加此次培训的朋友能通过我的笔记些许感受到培训的点滴,希望和我一起聆听培训的朋友通过重温而酿发新的感悟。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切尽在不言中。)
2006年11月培训
第一节 0-7岁
华德福教育背后支撑的理念与目前儿童心理学有相似之处,不同在于华德福侧重于对人的本质的了解。通过史坦纳博士对人类本质的研究,认识到人是由身体、心 灵、精神组成,教育首先要探究孩子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孩子,THINKING、FEELING、WILLING三者同等重要。华德福是这三者并重的教 育,只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各有侧重。
21岁标志人的成熟,21岁之前是学校教育,21岁之后是自我教育。0-7是人生的早年,7-14是中小学教育阶段,14-21是高中大学教育阶段,在 0-7岁又可划分为0-3、3-5、5-7这三个阶段,以上年龄的划分是孩子普遍的规律,具体到每个小孩有自己特殊的时间段,我们是在普遍的规律中去探 索、认识具体的某一个孩子。在现代社会,孩子往往表现出早熟,0-3岁可能提前至2岁半甚至于2岁左右。(华德福认为7是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因此也将教育 目标用7来区隔,而分成3个阶段的课程,从0到7是初阶基础,7到14是中阶,14到21是高阶,这里面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0-3岁
什么是“长大了”?“长大了”意味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个更高的“我”控制我们的行为。在幼年时,孩子的自我并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身体里,成人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逐渐地融入自我,慢慢地能把握住自己。孩子成长都有里程碑,在这个点上,孩子会有明显变化,不能逃避和遗漏。
从受孕那一刻开始,母亲的情况、状态、选择,以及母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出生的方式的选择,在家还是医院生产,经过产道的自然生产还是剖腹生产;哺乳的方式,妈妈亲自哺乳还是交给奶妈哺乳,或者是人工哺乳,都随时随地影响着婴儿。
小婴儿完全依赖于周围的世界,3个月时会翻身、抬头,对周围感兴趣。
爬,×交叉时,“我”进入了,许多孩子由于被过度保护,没有经历爬行期而直接开始学走,读写方面的问题就来自于”爬”的缺失,不过在以后的每个阶段都可以 弥补:经常做×交叉练习(如左右甩手走正步、音韵舞的∽,注:我觉得扭秧歌也类似),×交叉练习能帮助左右脑联系,集中注意力就是发现自我。
1岁时能够直立、走路也是重要的里程碑,行走的平衡过程就是“我”的逐渐展现,让孩子使用学步机、过早的儿童杠杆、学步绳都是让“我”进入的障碍。
1岁半时是语言发展的里程碑,这时需要成人使用清晰的语言成为婴儿模仿的榜样,要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多对孩子说话,不要用儿语。
直立行走让双手得到了自由,手作为肢体语言用于表达,婴儿渴望表达他的感受,当手的表达不能满足时,出现了语言,语言来自于走路;而当从单个的语音到两个 单词以上的发音,就融入了婴儿的思考,思考从语言开始。所以孩子的发展规律应是:运动—感受—思考。正常的应该是走路先于说话,有些孩子出现语言问题可能 就来源于早年走得不够,动得太少。
2岁时开始说“我要…”或者是“我不要…”,这是西方说的魔鬼年龄,进入了固执期,这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说明第一次认识到真正的“我”,每一次说 “我”或“我不”,都是在强化自我的存在,是对自己身份的认证,如果家长加以打击,孩子内在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这个阶段,一般有六个月的时间,如果在这个 阶段受到压制,15岁时可能重演,孩子会用更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我,那个时候的破坏力量更强大,情况更糟糕。
(不能对孩子说不,并不等于不去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不等于纵容孩子,成人需要平静和技巧,换一个方式坚持自己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最好的 办法是成人很有趣味地去做另一件孩子也感兴趣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回到家我也进行了实践,一个事例是我2岁3个月的女儿在吃饭前又哭又闹要吃棒棒糖, 还在地上打滚,我随手找了一个维族的帽子说这是小飞猪的床,小飞猪要睡觉了,七七快去找被子,拉着已经安静下来的她的手,找来纱巾叠成被子给小飞猪轻轻地 盖上,摇摇,又说小飞猪醒了要吃饭了,吃饭之前要%
(不能对孩子说不,并不等于不去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不等于纵容孩子,成人需要平静和技巧,换一个方式坚持自己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最好的 办法是成人很有趣味地去做另一件孩子也感兴趣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回到家我也进行了实践,一个事例是我2岁3个月的女儿在吃饭前又哭又闹要吃棒棒糖, 还在地上打滚,我随手找了一个维族的帽子说这是小飞猪的床,小飞猪要睡觉了,七七快去找被子,拉着已经安静下来的她的手,找来纱巾叠成被子给小飞猪轻轻地 盖上,摇摇,又说小飞猪醒了要吃饭了,吃饭之前要干什么?七七大声说,要洗手,于是我们又带着小飞猪去洗手。另一个事例是要换奶瓶了,七七叮嘱我买红奶 瓶,可商场里只有黄色、蓝色的奶瓶,所以我只好买来了黄色奶瓶,晚上喝牛奶了,七七一定要用红色奶瓶,也是又哭又闹,还在地上打滚,她爸爸就生气作要打她 的样子,我赶紧挡住了,说我们一起来做“身体游戏”吧,平时她最喜欢了,可这次她只是呆呆地看着我和她爸爸玩,偶尔还抽泣,但慢慢安静下来了,我抱她过 来,她也玩兴不高,还是低低的重复“红奶瓶”、“红奶瓶”,我抱紧她说妈妈也喜欢红奶瓶,可没有买到,没关系,我们自己做一个吧,然后轻轻摘下一片玫瑰的 花瓣,将那一抺鲜红粘在奶瓶上,啊,这就是我们的红奶瓶!真美呀!七七点点头接过她的“红奶瓶”安安静静地喝牛奶了。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孩子的妥协, 但她也许隐约会感觉到有些事非人力能实现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实现它,人生需要灵活性。)
3岁时意识到“我”在这里,开始观察周围的世界,开始自由地玩耍,这时需要适当的玩具,是进幼儿园的成熟时机,这个阶段虽然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但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玩,自己和自己说话。
3-5岁是幻想与想象的黄金时期,就像飘在空中一样,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她的工作就是玩,纯粹的玩。让她吃饭,她会说“我正在忙着呢”,正忙着玩。玩具 应是未完成的材料,一块布,可以是娃娃,可以是吃的东西,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玩法。这个时候孩子是在对生活的体验、自然的体验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验中 进行的模仿和吸收的,内在越丰富,越能够在发展中创造出思考的能力。
4-4岁半,喜欢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喜欢和人交流,社会性增强,小朋友之间喜欢交换玩具,有一些协商啊、讨论啊之类的交往。
5-7岁,进入“微型青春期”,有点类似12岁那个阶段,不知道该玩什么,总觉得什么都无聊,以前好玩的可以是任意东西的布,此时认为:“不就是一块布 嘛”,没意思透了,幻想的快乐离开了,看到了现实世界。这是一个危机时刻,充满了破坏感,可能持续2-3个星期或5-6个月。这个时候的孩子爱在一起交 谈、喜欢批评别人。如果说3-5岁时感到一切都很好,生活在幻想的快乐王国,5-6岁时就没安全感,感受到“我”与周围世界的分立与界限。当度过这段时间 后,幻想就会发展为想象力,想象力不同于幻想,它是先有这种想法然后再去找载体,可以在谈话中把各种各样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去实现它。她可能会告诉你, 她想做什么事,谁做这样,谁做那样,最后可能完成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这时的孩子渴望做现实中真正的事情:缝纫、木工、烹饪、园艺等等,不再满足于“过家 家”等这些她们认为小孩子做的事情。
7岁进入换牙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志,这是思考能力发展的标志,伴随着换牙,腿更长了,更瘦了,准备进入学校参加一年级的学习。
第二节 十二种感觉
精神意味着更高的“我”,长大意味着用更高的“我”来管理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行动。
“我”通过感觉来强健,传统的五种感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是身体的感觉,华德福所讲的十二种感觉包含精神的层面,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自己身 体的感觉,包括触摸感、生命感、律动感、平衡感;二是中级的感觉,是对外界环境和世界的感觉,与感受相联系,感受周围的人、自然、环境,包括嗅觉、味觉、 视觉、温暖感;三是高级感觉,社会、社交型感觉,和思考有关,用来感知人类社会,感受他者,包括听觉、语言感觉、思想感觉、自我感觉。
华德福背后的理念是通过这十二种感觉感受世界,0-7岁以第一层次的感觉为主,它们是最基本的感觉。人生的头七年非常重要,所有的教育和体验伴随一生,童 年要把这四种感觉发展起来,其它的感觉才能逐渐发展。第三层次的高级感觉在高中、大学阶段逐渐成熟,但到了一定年龄并不意味着自我就随之得到构建,也可能 受到破坏,即使成人也可能无良好的自我感觉。
触摸感→自我感觉;
生命感→思想感觉;
律动感→语言感觉;
平衡感→听觉;
⑴触摸感:我们用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皮肤来感觉。闭上眼睛,通过皮肤抚摸自己,会有一种“关心”(生命感)、平滑(律动感)、温暖(温度感)、界限、 分立(自我感觉)的感觉,所有的感觉都是各种感觉的综合反映,“我”在这里,连接的同时又有分离,有和外在产生连接的渴望,又有对外在进入时的抗拒。
还未学会走路的孩子与人交流的方式是伸出双手请求大人搂抱,跟自己交流的方式是摸自己的身体或吃自己的手指。如果孩子在早期缺乏跟父母直接接触(拥抱,抚 摸,按摩),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的触感发展,更会影响到跟父母的沟通,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学龄前的孩子是通过触感来认识了解大自然和这个世界的。碰到他们 熟悉和喜欢的东西就会抓住不放,对不熟悉的一些东西感兴趣,一定是这些东西给他们的感觉很好,而不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很好或很好吃。很多父母不经 意地忽视了孩子这些微妙的需求,用“不许动”来打发孩子的好奇心,甚至用更粗暴地方式对待孩子这种天性。三岁之后的孩子,触感的需求发展表现出强烈参与生 活的愿望,那就是大人做什么事,小孩都要模仿去做,比如一般的家庭日常生活活动,洗碗、做饭、扫地、接电话等等,这时就要更要注意去引导他。
触感不是一种单一孤立的感觉,而是一种感觉的有机体,是最早发展出的“我”和世界分离的界限。是“我”的最早的发展。它和生命感,温暖感联系紧密。触摸,有积极的、温柔的,它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关怀,帮助孩子感受自我,找到自我,被爱和被关怀的孩子才能找到自我;
触摸,有消极的、强烈的、让人害怕的、疼痛的,包括肢体虐待、体罚。孩子与周围世界发生的一切是敞开,周遭发生的一切都会被吸收,影响他们的身体构造,对于小孩第一要务是保护他们,使他们处于安全的环境。
⑵生命感:与触感相联系,生命感是一种对自我感觉良好的感觉,一个人通过他在整个身体里的生命感就能感受自己身体的生命状态、平衡和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合 作。生命感告诉你什么时候累了,疲倦了,感受到自己的状态是好还是不好;生命感告诉你:哪些是关心的?哪些是不友好的?哪些是沮丧的?生命感让你学会聆听 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疲倦或不舒服。生命感的存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除非身体哪里不对劲了。如身体某部位生病了,这时候生命感就很灵敏,一旦生命受到 威胁,人就会发出求救信号;人在临死前能感到自己生命将要结束,这是生命感的本能反应。如果人的生命感发展得不好,在身体某部位有问题的时候就可能不会做 出正确反应,往往导致病情被延误。生命感也是生命体内部自我平衡的载体,任何形式的失衡都能感觉到并做出协调。如跌伤的疼痛、受到打击的痛苦、心情的波动 等都能反映到思考从而影响到思想感觉。
⑹视觉,婴儿出生不久就能睁开眼看东西了。但他只是看,并不能进一步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存在,也不能透过眼睛参与这个世界。一般长到六个月大之后,才真正的 参与世界活动。要帮助孩子发展视觉能力,就得丰富孩子目前的以及成年之后的生活。大自然就是艺术家,大自然的优美视觉感官印象能给人带来和谐与艺术的感 受。如果能把儿童引进这种艺术杰作中,深入内心去体会,对儿童的视觉成长将会有极大帮助。现代工业社会的电视和电脑屏幕的快速闪烁的画面对孩子的视觉非常 不利,它会让孩子视力迅速发展成熟,容易导致弱视和近视。
对小孩不要不断的催促做某事,不要大声责骂,不断催促会使孩子失去平衡点,孩子是活在当下,不要让孩子为了结果而做事。内心平静在功利社会的现实很艰难,需要成人做出选择。
第三节 滋养0-7岁的孩子
0 | | 70
7 | | 63
14 | | 56
其次是“思想感觉”,人是惟一能通过思想来沟通的生物。在沟通中必须感知自己的思想和他人的思想,才能与他人形成真实的接触,史代纳称之为“对他人自我的 感知”;缺乏这种感知可能会带来疏离感,而无法与人沟通和获得友谊。在当代社会,由于人与人之间太多利益冲突,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可信任,疏离感困扰着 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危害思想感发展的因素有:没有道德、没有意义的行为;杂乱、没有规律的思考;与他人不愉快的接触过程;颠倒事物本来的意义;没有道理和原因的联系等。
危害语言感发展的因素有:封闭的表达;含糊不清的语言;没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过于平淡的、不让孩子弄清大人心情的表情;撒谎,表里不一;对孩子用哄婴儿的语调(这不是我们世界真实的语言,孩子是在成长中,应该是向前发展而不是向后退缩)。
像大人一样,儿童要体验这个世界,就需要有真正能够去听的耳朵。但现在许多儿童有耳朵却不想真正去“听”各种声音,更不愿意仔细聆听。对周围的声音不关 注。现在很多人都很难注意到他周围发生的事:不管是人的语言,还是脚步声、风声、雨声、鸟叫声、还是静夜的无声,他们的耳朵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再其次是“温暖感”,包括温度和气氛。温暖感和生命感联系很深,对婴儿而言,保暖对身体器官的发育非常重要,如果人能够自我地发展和完善器官,这一辈子都 会活得很健康。所以必须保持婴儿身体的温暖。体验到母亲的温暖对婴儿以后身体各种器官的发育和自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身体缺乏温暖,人就会想办法取 暖,并会对能得到温暖的地方产生感情。人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给孩子足够的温暖也是内在的交流,是爱的表现,如通过对别人的问候表达我们的爱心。
危害视觉发展的因素有:吸引注意力的没有文化内涵的画面;强烈又不自然的色彩;看电视和电脑屏幕;不美的气氛;没有兴趣;无色彩的悲观的环境。
再其次是“味觉”,味觉要通过水来实现,感受味觉的舌头上的味蕾只能识别溶于水的味道,味觉和嗅觉也是紧密联系的。味觉表面上是人对食物的体会,但人们忽 略了味觉的另一方面的内在联系是生活品味和艺术品味等。英文中的Taste就包括了这两层意思。很多民族都把艺术融入了饮食文化,讲求色香味俱全的中华饮 食文化把人的感觉发展到了极至。
危害味觉发展的因素有:所有菜都做成一种味道,工业食品和垃圾食品,罐头、袋装零食和速食食品;过重的、过复杂的味道;使用味精;没有品味的判断;不得体的做法;不美的环境。
如何滋养:原始、简单、天然的食物,经过适当方式让不同菜中自然的味道呈现出来,自然绿色食品和在大自然中体会自然的气息是发展儿童高尚味觉(品味)的好 手段;优美的环境,对美有品位的判断;和孩子们一起做一顿饭,让她帮忙拣菜、洗水果,让孩子一起参与做饭的过程,摆桌子、碗筷,和孩子一起烘烤面包,规律 地吃饭,餐前语让孩子感激食物。
还有“嗅觉”,嗅觉是通过空气和外界联系。嗅觉的体验跟感觉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一旦闻到熟悉的气味,就会对气味进行分析和判断,是什么东西产生的气味和这 种气味形成的原因与过程怎样。闻到不熟悉的气味,有助于对所接触的物体的记忆。现在有很多化工产品发出各种强烈气味污染了人的嗅觉,使人逐渐失去通过嗅觉 来认识自然的能力,很多孩子连泥土的味道都无法辨别更不用说花草的味道了。
嗅觉不仅是人的普通感觉,灵敏的嗅觉也是人的智慧之一,缺乏嗅觉的敏感就缺乏对自然的联系。如果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用的和吃的以自然物质为主,不但对人的健康有利,对发展人的感觉也非常重要。人的感觉是构成美的基本因素,从幼儿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感觉。
危害嗅觉发展的因素有:不新鲜的空气,不自然的气味;化学制品的气味和工业污染造成的气味;让孩子感到难受的印象和做法;使用人工香气和空气清新剂;让气味过分浓烈。
生命感缺失的原因包括缺失韵律,给孩子过多的选择会摄取走太多的生命感,太多的色彩轰炸孩子、电视、家庭暴力、离异的家庭、与父母分立过久等,孩子需要父 母的生命力的滋养。过度强势支配欲望强烈的父母带给孩子太多的威胁、恐惧,常常对孩子说:“如果…我就离开”等诸如此类威胁的话语。经常的搬家,过多的外 出或在路上奔波;时间过于紧迫和被惊吓;过多的课外活动,辗转于各种才艺班;成人的暴力行为,对孩子都不好,要让孩子感觉到我的身体就是我的家,感到很舒 服。
律动感:是对运动包括对自我运动的感触和对外在运动的感觉。儿童身体的律动感是移动身体和四肢、爬行、蹒跚学步、跑和跳,这种感觉是获得自由意识的关键。
这些孩子不能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不能用儿童的节奏玩耍,缺乏模仿能力,他们内在是停滞的,外界的信息吸收了就留在内心里,无法展现,不知下一步该作什 么,一般很孤独,最糟糕的创伤是被丢在一边,不能成为集体一员,他们感到被集体排斥,内心很痛苦,常常因为没有朋友而感到很伤心。
缺少平衡感的孩子,要避免肉和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东西需要能量去消化,他们易吐,易晕车,易摔倒,自我感觉特别强烈,关注自我更多。缺乏直立感觉,经常弯腰驼背,缺少社交,因为与他人交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但内心非常期待被朋友接纳。
成人应如何帮助滋养这四种感觉缺失的孩子:(1)理解,成人温柔耐心的态度最重要;(2)怀有崇敬的心,尊重他们,接纳她们;(3)有意识把他们带进我们 的睡眠之中,在睡之前想想孩子的样子和问题,带着问号进入睡梦,当我们第二天面对这些孩子时,会有灵感,知道怎么对待他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