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8, 2014

[9歲]自我意識覺醒

這篇是美國一位從事華德福教育三十年的Dancy女士所寫。

*華德福教育: 主張「慢學」。教育內涵來自對孩子精神本質的了解。兼重思考力、感情、意志力的培養。在低年級至中年級(6~14歲)這個童年的「中間階段」,孩子的想像力及韻律節奏非常重要,儘可能將生活藝術化,並由早年的自然想像,慢慢引導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應有的思考能力,去培養她們的同情心、容忍力、及對社會的敏感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文

9歲孩子的父母常會想「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有些這個年紀的孩子變得很嚴厲又愛爭執,有些變得憂鬱或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做惡夢、無來由的恐懼、頭痛、肚子痛等狀況也常出現。有些孩子覺得學校好像沒有人喜歡她,有些孩子會突然對自己的身分(有錢人、窮人、或”怪咖”等)變得敏感。她也可能會氣沖沖的衝回房間「砰」一聲關上門,說妳不公平或一點都不了解她。

父母會想是不是因為學校換新老師、還是最近自己的什麼舉動、或是家庭狀況(分居或新生兒誕生) 造成她行為改變,還是單純「少年維特的煩惱」? 其實,只要深入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就不用過度擔憂,而盡可能的滿足她們此時此刻的需要。

究竟發生什麼事?

九歲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來自自我意識發生重大變化。她們的”幼兒”階段已經結束,正過渡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Rudolf Steiner說「九歲這一年孩子正在經歷著完全的改變,此時對精神和肉體而言,皆正面臨重大轉型。」

孩子在5歲以前,她的意識如夢境一般,外在與內心世界不分。她們了解外在事物的管道並不是透過“觀察”而來,而是透過無意識的模仿。嬰兒透過模仿學習,大班年紀的孩子仍繼續模仿著她們的週遭世界,比如老師或父母的行為舉止等。也因為模仿力強,孩子的生活經驗與這個世界緊緊結合一起無距離感,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孤獨感。

但隨著九歲孩子已經不太藉由模仿力學習,她開始會覺得自己跟她所生活的世界有距離。一些過去沒有顯現出來的自我意識開始甦醒。九歲孩子突然會強烈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這種嶄新的感覺讓她與世界和他人有所距離。這樣的自我意識,其實在約2兩歲半時她曾經經歷過,現在再度出現程度更顯深刻,因為孩子的內心情感世界正開始發展。

雖然每個孩子對脫離幼兒時期的甜蜜夢幻世界反應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反應:更加注意她周遭的環境。妳可能會發現,有些從前忽略的事情現在會變成焦點甚至被質疑。依據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她們的反應也不同,有些孩子是默默驚訝,有些會嚴厲的批評。

批判性比較強的孩子可能會去注意身邊的人講的話實不實在,還是虛構吹牛的。她可能開始質疑父母和老師,想「她們怎麼可能什麼都知道?」「他們真的什麼都知道嗎?」她們想尋求確定,想證實大人的話經得起挑戰、值得相信。 另一種相反性格的孩子對孤獨感的反應可能是變得孤僻、晚上睡覺會害怕、或經常肚子痛。

因為孩子常想獨處,父母會覺得好像要“失去”孩子,覺得孩子好像不再喜歡和她們分享內心世界了。這時候也是孩子會開始注意到死亡這個議題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昇高及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感與選擇權,宗教問題、行善、邪惡等觀念也可能出現。

通常,九歲生日後半年內(有時更早),孩子會深刻意識到這種與外界分離的新感受。由於“我”的意識覺醒,孩子體認到自己是獨立個體,感覺自己好像主宰著自己的命運。有位70歲女士回想她此時的生活說:「九歲那一年,我有很明顯的自我認知。我記得就在下課等待換電車的某一刻,我突然體認到在我眼前的生命旅程,是要自己去完成的。」

所以基本上,九歲的孩子正體驗著自己是獨立個體的階段,以面對外在世界。理想的情況是,她有較高的自我意識伴她渡過這個時刻,也了解到這樣的情形將會持續,甚至隨著自覺高漲,而更加澎湃。

所以,父母怎麼跟孩子一起度過9歲這個人生重要轉折時刻?

1. 多了解她正在經歷的階段和心情,對身為父母的妳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幫助。父母或老師站在孩子的立場,了解她的實際需要,這樣可讓孩子的身心保持平衡。還有,要有耐心,一切都都會過去的!過了9歲危機時刻,青春期又尚未到來,她在10歲這個夾縫時期會處於很合諧的狀態,直到下一次自我意識更強時刻來臨。

2. 讓她保有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不要去「糾正」它。尊重她的隱私。當她突然對妹妹很不耐煩,在抱怨發牢騷時,就讓她發洩吧!當妳發現妳們之間有距離時,也試著去接受忍受,妳和她的關係正在改變,但當這些變化趨於穩定時,關係會改善的。妳只要隨時在她身邊,了解她、讓她知道她是被愛著的,就好。

3.  跟她分享一些非關日常生活瑣事的想法。但不要提供「答案」或下定義,因為這樣在她以後面臨到或被問及關於像上帝或死亡之類的問題時,會箝制住她的想法。留空間給她,讓她以後自己去找答案。

4.  對她有信心,相信她在度過這個階段時有能力自我療癒。讓她盡情接觸她有興趣的藝術活動(像寫詩、寫日記、畫畫、音樂)。

5.  培養她對週遭世界和生活的興趣。多實地從事如農場體驗、種植園藝等這些現實生活。在她還未進入其實比較適合青少年的科技世界前,讓她盡情多接觸植物和動物,或享受從事一些單純又簡單的創造性活動。華爾道夫課程透過蓋房屋、農作、及研究植物和動物世界等,這些與「人」息息相關的習作,而不是電腦等抽象科技,將世界介紹給孩子。

6. 她對大人的權威有新看法,不再像年幼孩子那樣盲目接受權威。妳應該鼓勵並認同孩子跟老師或他身邊的大人建立新的相處模式。Steiner說「最要緊的是,在這個時刻孩子有個人(不管是一個人或幾個可能不頂重要的人都好)可以帶領她」。妳和先生可以是這個人,當出現管教問題時,一起坐下跟孩子討論。(單親家長可能需要與老師或另一位成人一起較好)


想想看,7歲孩子和12歲孩子有多大的差異! 就可以更了解9歲孩子正在經歷的變化。7歲的孩子很浮躁,始終在活動,她用手和腳摸索(時時在接觸、在操做、在行走等),頭部在外觀比例上看起來還是偏大,思想仍似夢如幻,也才剛剛開始長恆齒,她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在影響,很容易這一秒笑下一秒就哭。12歲,則有很清楚的思維,手長腳長有時甚至好像不知該往那兒擺,她有豐富的(有時甚至過度強烈的)內心情感世界,越大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情感經驗,身體也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性器官開始成熟。

而九歲,就處在幼兒和青少年的世界中間,她的身心都在變化。因為她的內心世界不斷擴張,產生強烈自我意識,而帶來巨大轉變。瞭解這個變化,我們才能好好陪她的成長。

她開始覺醒到自己之於這個世界的意義,這個自我意識為她的生命帶來了新境界:她了解現實世界的日常生活,但卻又同時渴望和超現實的東西維持親密關係。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的工作就是當孩子心中的關愛大人,跟她分享真實世界的點點滴滴,及我們自己的內心想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