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丁丁
我从北京回来后的两周工作相当忙碌,但小巫的体验式工作坊和德国老师们的课堂在我脑海中依然清晰可见。而且我感觉自己在成长:
我比从前乐于动手,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
一筹莫展的工作,耐心去做,不抱怨;
课堂里,看到学生偶尔出现的疲态和散漫,我在想有什么能帮他们动起来的活动设计;
事实上,我的课堂设计多了许多由他们参与发挥的环节。
我从没意识到华德福的活动竟有这么大魔力!
助教培训结束后,我在想,我们确实把过多精力独放在intelligence这一块。豆瓣里小篮子的女儿做了很多漂亮手工,有位豆友留言感慨说:“手眼协调能力是接下来写字的基础,华德福孩子都写的一手好字,跟大量的手工和形线画有关。”(笑嘻嘻皮皮妈注解:这是一位在悉尼接受全面系统华德福教育和澳洲主流儿童教育的未来的华德福专业老师)。华德福把人当做整体看,绝不是把写字、阅读、演戏等当成既定任务或独立培养的能力,总有一些东西如同“釜底之薪”,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并滋养人。------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或叫什么。而这不是那么重要的,身体力行是关键。
我们进行过这样一个活动:
我们全部人站立为一排,大家安静不说话,第一次自发站出一人,第二次同时站出两人,第三次同时三人,第四次同时四人,第五次同时五人。如果第二次同时站出三个人,我们输,游戏重新开始。任何一次出错数量,游戏都需要重新开始。
一开始我们常常出错,Noemi提醒,请学会互相倾听(listen to each other)
于是我们在迈腿之前先观察同伴,放下脚步时相互配合。第一次成功时,大家发出了欢呼声。
第二轮增加难度,第一次同时出5人,第二次同时4人,第三次3人,第四次2人,第五次1人。
有了第一轮练习,第二轮我们轻松过关。
我不知道游戏中同伴们的想法,但是我的关注力悄悄从自己移到了周围同伴身上。我通过身体和感受在学习:倾听彼此,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多年来,我的工作不很需要团队配合,很多时候靠独立完成,个人创意和发挥是关键。半年中会出现几次共同完成的活动,过程中难免抱怨声四起。朋友们聚会时,我无意做center,但隐约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大家有谈资。所以我想,我不是擅长团队合作的人;不过现在拥有了极大的兴趣和耐心,用“倾听”方式去探索人际交往。
这种想法,是一种不同于看书的获得。因为它是我通过身体、感受、大脑协作学会的,感觉深刻。
一天我问Noemi,如果有个孩子告诉老师,他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老师们会怎么帮助他呢?Noemi笑着简单说:他们一般不会这么说,但是如果他们遇到了困难,我们会去设计(design),而不是说什么。
design,留在了我脑海里。how,我想。
周四夜晚,老师和助教们围坐成圈,讨论夏令营具体问题,我提出了如果孩子们不能融合一起的问题。 Tobias仔细询问:是指同一个组里出现两个segments吗?我回答:是的,或者3个segments,他们以个性、兴趣又自行分组了。另一位助教快人快语,这很正常啊,你看助教们不也是按年轻的和当妈的分两拨了么。老师们没有作答。
周五上午我们开始准备戏剧汇报演出。Noemi和LIva准备了内有颜色的纸条,红黄蓝绿四组,派给大家抽签,抽中同一颜色的为一组,共同准备夜晚戏剧演出。
我的小组成员是来自深圳的人事主管的caroline,北京诺基亚的fei,西安翻译学院的sam和广东一所高校的我。Sam是个非常活跃的大二男孩,如果是自由选择的话,肯定会跟自己同学一组咯。小sam战战兢兢地称呼:“阿姨。。。”我立刻让他改口叫姐姐。慢慢地,fei充分发挥想象力,跟sam构思出一台“穿越”剧:话说几百年前杨家女儿扮成男装冲锋上阵,在司马台长城偶遇敌军首领sam将军。sam将军一剑挑起了杨家女儿的帽子,杨家女儿瀑布般的长发垂下,两人一见钟情,杨家女儿落下了一手镯为信物。来到现代,杨家女儿做了一导游(由我扮演),在带团长城时,与sam重遇再次发生爱情碰撞,不过仍然未能修成正果。去到未来,杨家女儿和sam用外星手语沟通交流,此处省略一万字。我们从中午吃完饭排练,足足练到夜晚7点,笑料百出。演出时偶有忘词,演出结束懊恼不已,不过相互鼓励:我们彼此熟络,过程最重要。小sam跟三位姐姐成功演出了一场浪漫爱情剧!
周六清晨吃早餐,我突然想起,问tobias,我们打破了原来的朋友圈子,这就是你们的design,用来解决segments的设计是不是?Tobias瞪大了圆眼睛,带点狡黠的点点头。
何必用言语来说呢,design,去设计!让大家拥有一个要完成的任务,身体力行就好了。
结果自然让你惊讶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