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3, 2011

WALDORF教育——以人类智慧学为哲学基础

华德福教育的创办者是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1861-1925),他以自己创立的“人类智慧学”为理论基 础,于1919年在德国创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历经80多年的发展,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非宗教的教育活动,华德福学校遍布 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

鲁道夫·史代纳认为:教育应建立在对人的本质、人与宇宙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围绕着人、社会和宇宙的和谐发展而进行,在教育过程中,把每一个人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统一体来看待。

 
  他说:“现代物质科学是化整为零的科学……只能给予人们局部的真理。人类的心灵深处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用物质科学中符合逻辑的概念来解释人,只能通过艺术性的方法来领悟和从精神科学中去探索。有心灵精神的科学应该是寻求知识、艺术创造、信仰奉献与内心的和谐。” 

  “孩子在不当的教育体制下,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生活都得不到幸福,他们的思考模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他们的价值观 和生活追求的目标是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生活的目标不是追求快乐,而是完成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任务,孩子不能成长为自己。”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孩子 填塞知识,而是唤醒他们来自灵魂和内在的某些能力,最终成为有独立精神的会思考、能实践的自由人!
 
  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儿童身、心、灵,注重精神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课程设置是根据儿童不 同阶段的意识发展,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儿童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本质,进行深层意识教育,协 助儿童的智慧生成,最终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实现自我,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
  人自稱為「萬物之靈」,與動物的獸性所不同的是人的靈性。這兩百年來,在物質主義的 思想下,人對自己的靈性所知極為模糊,有些人甚至於與動物認同,在物質主義的思想下,受害最明顯是教育和醫學,當然,農業和一切與人有關的也都受影響。每 一個時代的危機也必然出現解救的人。在教育方面,當今已有世界性貢獻的是三十六個國家的沃道夫(Waldorf)學校創始人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博士。他於一八六一年出生於奧地利,一九二五年離世,是位科學家,他以靈性科學為基礎,對教育、農業、醫學、建築、文學、藝術、殘障教 育、哲學、佛教、基督教提供了很多新知識和方向,他所開創的人類智慧學(Anthroposophy)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會和學校。 

  在教育方面,他所提出的方向是:根據細細觀察人從幼年到成年的每一個階段所需,而提出給予學生在課堂上協助成長所需的一切。人是一個能思考、有情感和意志活動的個體,因此,教育是頭、心、手的結合。 

  從一九一九年第一所沃道夫學校成立到今日的一千多個學校,這近九十年中,他的教育原 則已普遍得到西方教育、家長、老師和學生們的熱烈推薦,很多畢業生在各國都考進最好的大學,一九八一年,德國教育廳統計發現,沃道夫學校雖注重整體教育、 加強藝術創造想像力的表達,但他們的畢業生於全國性的ABITUR考試,考取率是公立學校的三倍,完全上完十二年的沃道夫畢業生,考取率幾乎是六倍,美國 的教育家Joseph Chilton Pearce(《Magical Child》和《Crack in the Cosmic Egg》作者)對沃道夫教育的評論是:「在最好的時刻,此教育是對孩子和社會最理想的,在當今面臨童年危機和教育崩潰時,史丹勒傑出的教育方法是迫切需要 且深深切題的」。 

  史丹勒博士對教育的看法是「我們最高的努力是教育一個人能給予自己的生命意義和方向,因此,教育的中樞神經需有三股力量,即想像力、真理感和責任感」、「教育的真正目標是喚醒對生活中的觀察和判斷力,經由如此覺醒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據史丹勒博士的觀察,人從出生到成年須經過三個教育階段,每一個階段大概是七年。 

  第一個階段是出生到換乳牙,學習特色是模仿,此時要提供溫暖和諧的環境,父母親和兒 童身邊的人的身教重於言教,讓兒童五官感受到的真善美,「孟母三遷」即說明環境的重要。此時是肉體成長快速的時段,所有的生命力都用在建設一個健全的肉 體,因此不能提早教導文字、數學等,如果過早教育會剝奪人、後半生的生命力,造成未老先衰,身體提早硬化、老化,這世紀初即有天才兒童早夭的例子,由於過 早教育,十六歲即哈佛大學畢業,三十五歲後身體即開始硬化,四十初即死亡。童年期如果見到太多痛苦與悲哀會使成年期多病。 

  第二個階段是七歲到青春期,此時兒童需要權威性的榜樣,因此老師扮演重要角色,藉著 童話、寓言、歷史、偉人故事讓兒童學習道德和崇敬之心,同時,這段時間提供由四肢動作配合頭、情感、教導加減乘除,所教的都從整體觀開始,並和身邊的有直 接關連。例如,地理是從自己房間畫起,再延伸到住屋、城市、國家、世界,教科書由兒童們自己創作圖文,頭八年沒有成績單,只有個別老師觀察兒童成長的評 語,除了語文、音樂課,其他八年同一個老師,這樣老師對學生才能深入了解,建立信賴。 

  第三個階段是青春期到二十一歲,是個人判斷力形成的時候,也是尋求外在世界和自我真 理的時候。總結來說,對一個孩子而言,他所需要的,第一階段世界是有道德的,第二階段世界是美的,第三階段世界是有真理的。他強調尊重每一個孩子所帶來的 特色,而不是一張空白的紙張,由母親那兒可觀看他的才能,從父親那兒可觀看到他的興趣,由此觀察可協助一個孩子選擇一個輕鬆能勝任的志願。
  
Waldorf 教育资源网
人智学总部 www.goetheanum.ch/
人智学(中文版)资源网 http://www.jiaoyu.org/(中文)
4H教育机构华德福书籍邮购处 http://www.4hedu.com/(中文)
为什么要华德福 http://www.whywaldorfworks.org/(英文)
鲁道夫.史代纳图书网 http://www.steinerbooks.org/(英文)
鲁道夫.史代纳在线图书 http://www.rsarchive.org/eLib/(英文)
史代纳网 http://www.rudolfsteinerweb.com/(英文)
韵律舞网页 http://web.ukonline.co.uk/eurythmy
华德福家庭学校 http://www.waldorfinthehome.org/(英文)
/
Waldorf 教育在大陆与台湾的实践
成都华德福学校 http://www.waldorfchina.org/
北京枫丹华幼儿家园 http://blog.sina.com.cn/waldorfkids
北京天通苑苑爱幼家 http://blog.sina.com.cn/waldorfbjkids
台湾琉璃光 www.lapislazuli.org
小树林儿童之家 http://blog.sina.com.cn/xsletzj
深圳龙华梅花山庄小松树儿童之家 http://blog.sina.com.cn/77xiaozhu
广东珠海亲亲学园 http://zhqinqinxueyuan.blog.163.com/
/
Waldorf 教育研究者博客
卢安克的博客 http://luanke.jiaoyu.org/
萧望野的山村灵性学校 http://na_mei.tianyablog.com/
吴蓓老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aldorfbj
曾柏良博客 http://blog.nnsky.com/blog_1383.html

Source: 菩提树下的孩子
/

《怎样培养直觉能力》(综合翻译之一)—— [奥地利] Rudolf Steiner

培养直觉能力

《Theosophie》(总结翻译)

  每个人都能学会在灵心精神范围中的直觉,而且每个不想学的人也能靠逻辑思考的才能来理解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真相。灵 心精神范围的直觉像物质范围的一样:如果把在灵心精神范围直觉到的东西都联系到自己,比如把它看成一种自己喜欢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这种心里的动机就非 常容易影响我们的直觉。如果要避免这样的误会,就需要进行在灵心精神范围科学的研究——以不顾及自己的一种方式来看和比较。

  第一方面:所 有的接受都不要包括判断,不能对感觉到的东西作出判断。只要注意这一点,就可以在任何(包括最不重要的)一件发生的事情中看出精神范围的事实。不过,要避 免把感觉到的东西联系到自己(比如好感、反感、有用等等)。最适合做感觉练习的东西是自己讨厌的一个人,因为这样避免判断的难度比较大。感觉到这个人的时 候,只要感受他的样子、做法等,不要根据自己来进行思考或者结论,只要根据他的做法来进行思考。

  如果感觉到任何情感,这实际上只是感觉到自己(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这会排除和掩盖对环境事实的感觉。自 己的情感(好感、反感等等)也要从外面来感觉,就像感觉外界的东西一样。这样就能让自己独立,再也不用依赖各种各样的被感觉引起的反应,不用让自己的兴趣 和情欲来控制自己。反而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兴趣和情欲来研究它们,观察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使自己对灵心范围的直觉能力也提高了。

  第二方面:头脑自然具有的、无根据的思考过程不能成为直觉的基础。在物质世界中思考过程避免不了通过事实受到修改,被物质的事实而引导。可是在精神范围中没有这个物质,所以思考不受什么引导、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如果不要让自己的思考在精神范围中变得混乱,就必须自愿地给思考方式一种规律,给它一种精神范围的根据。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人必须控制和避免所有自动出现的思考,只让那些从规律本身发展出来的思考发生。比如数学比较适合当这种练习的手段。然后,还要给自己所有的做法一种根据、一种规律。不要做为了自己的事。要让自己做到根据“好”和“真理”的规律能做的事情,要让自己做已经认识到有必要做的事情,不管能不能成功,也不管这些能不能给自己带来一种满意的感觉。这样就能解放自己的做法,不让做法依赖个人情感,而让它依靠认识到的真理,使我们以自己的做法实现精神发展的需要和参与精神范围的建设工作。

  在寻找直觉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这样的练习就能得到为了观察和研究工作需要的安静和自信。痛苦、情欲等情感就变成了直觉手段,就变成了我们灵心范围的直觉器官。像物质的眼睛和耳朵不能感觉到自己、只能感觉到外界一样,痛苦和情欲等情感也不要联系到自己,而要让我们从外面来研究它们(自己的情感)。

  如果我们不是在情感中生活,而是像看外界一样看它们,我们的情感就能直觉到灵心范围的力量、本质和规律。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就在所有环境的过程中都能“看”到:所有的事情会失去与个人的关系,得到与永远精神规律的关系。如果想从这些规律来做事情,我们就需要很强烈地追求自由的意志。联系到自己个人的意志则会引起依赖和破坏。


让思考适应事实

  扩大我们对精神灵心范围的感觉(直觉)不能随便,没有根据是有危险的。因为我们普通的思考不够稳定,不够具有真理。物质的生活中我们的思考从物质得到修正,可是在灵心的范围中没有物质修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迷路或者依赖某种力量,就像睡觉时梦里的那种思考一样——这是要避免的。所以在培训我们自己的直觉能力之前一定要做一些逻辑思考练习。

《Praktische Ausbildung des Denkens》(总结翻译)

  比较适合做逻辑思考练习的,是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内容。可是为了达到思考练习的目的、为了不要迷路,一定不要相信这些内容,而只要靠逻辑来思考它。

  如果认为我们思考的内容是自己的头脑造出来的,就很难发挥有活力又实际的思考。我们需要感觉到所有事物(包括大自然)已经包含了能形成这些事物的思考,只因为它包含了思考(规律),才能形成根据这个思考的形态、功能等现象,就像机器也包含发明家的思考一样。如果没有发明家的思考,产品也不可能形成。同样,如果植物的结构没有包含思考,它也不可能形成。不这样思考的话,有的人在做实验来说明宇宙形成的过程时往往会忘记:还需要一个有主意的人来进行这个实验才行。那么,宇宙的形成又是根据谁的主意呢?

  只因为世界的事物包含思考,我们才能通过观察这些事物得到想法、才能去学习。宇宙中所有的 过程都是根据思考而发生,只是这些思考不是在头脑才造成的,而是被头脑所反射。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思考是精神的象征。为了让思考在习惯之外(思考模式之 外)的范围变得实际,为了避免幻想,我在这里就想介绍一些让思考适应事实的培训手段:

  第一个练习:感受、观察和记住一种现象,比如太阳下山时的天气。隔天再感受和观察同样情况的现象。每次感觉和观察到的都是同样的一件事情,可是它的状态会变,而且这种变化的过程是关键的。在观察过程中不要结论或者判断。结论只会让思考脱离事实。最好是去感受和观察自己还不理解的事情。这样能学到的是对真理内在联系的信任,使心理动力能联系到宇宙无形思考的最根源的道理(平常我们的心理动力受自我意识去幻想的影响)。

  第二个练习:我们可以用已经了解的事情做 这样的思考练习:比如感受、观察和记住邻居今天做的一些事情,然后就想像他明天会做一些什么事情(他做今天的事应该想得到准备明天的事)。不过不要问他。 但明天要看他是不是做我们前一天想像的那件事情,并把自己的思考根据事实改正。这样是给我们思考一种适应事实的根据。反过来也可以观察一个人今天做的事来 想象他昨天做了一些什么,后再问这个人,并把自己的思考根据事实改正。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思考联系到本来引起了做法的思考,让自己的思考和事情中的思考达到统一,使我们自己对环境的态度也慢慢地跟随着转变。

  第三个练习:这个练习比较适合一些在合适的时候却没有合适主意的人。他们经常被自动或被动发生的思考过程(乱想)控制。在半个小时的休息中,他们可以学习专门思考一件事情,不允许任何跟这个事情无关的想法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平常不思考的事情最适合成为这种练习的题目。

  第四个练习:尝试回忆昨天碰见的一个人。 不仅要回忆他的姓名,还要回忆碰见地点、周围环境、他的穿着等等。问题是我们往往感觉和观察得不准。准确的感觉和 观察是记忆力的基础条件,也可以说,只要训练观察,记忆力就会提高。那些记不清楚的因素可以暂时想像,使人在下次很自然地就会观察得准一些。这样就有利于 记忆力。
  第五个练习:这个练习比较适合一些因为着 急地想得到结果就容易失败的人。如果有一件要办好的事情,先要思考多种实现的手段。把不同可用的手段都思考到底之后,先不要做出选择和决定,反而还要脱离 这方面的思考。下一天,我们会发现事情转变了,这是因为事情包含的发展规律在睡觉时和我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做了一些工作。

  如果不去思考多种可能,人们容易把原因和结果搞混了。如果想不到事情或者事物必须包含思考,才能发展成所思考的结果,那么人也不会想得到为什么猴子发展成了人,而没有发展成一种爬树更厉害的动物。

  做思考练习不要靠人造的道理,而要靠不会是假造的自然过程。只有我们的思考不依赖情感、意志(欲望、愿望等)和任何思维模式,而只依靠观察和逻辑,它才会真实和自由、才会面对灵心精神范围的直觉带来的无肯定。

  物质和精神有什么联系?

  培养灵心精神范围的感觉需要逻辑思考才能的基础,用逻辑来理解精神科学研究的内容。这样,一方面会引起直觉才能,另一方面能避免迷路、进入情感和盲目地相信幻想。所以,在这里还要提供一个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可以当成思考练习题的内容:

  我们物质世界的材料和灵心范围、也和精神范围的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范围的材料在不同的状态下存在,不同范 围的过程也根据不同的规律发生。物质的材料可以说是变浓或者增强的,所以就这样出现。灵心范围的“材料”或者力量还没有那么固定和具体,所以还不这样出 现。它通过好感和反感起作用,我们只没有适合感觉到它的器官。精神范围的“材料”、或者说无形的思考(原象)也还没有那么固定和具体,所以也不这样出现。 不过,这些无形的思考也像自然规律一样存在在精神的世界。

  “材料”还没有变浓、还没有形成物质状态(精神)时,它就是将能形成物质特点的规律(无形的思考)。如果我们说“这个想法在物质上还没有实现”,这实际上是说:无形的思考还没有达到物质那么浓的程度,也没那么具体。只因为物质的事物是浓缩的精神本质,人才可能通过(反射精神的)思考去理解这些东西。理解物质事物的规律就是从事物中找到属于事物的精神的无形的思考。

  比如说,一个发明家得到了一种机器的想法,有可能他的想法会进入物质上的具体现象(实 现)。而且这个发明家反射出来的想法也就是在宇宙中本来已经存在的包 括自然规律的、在精神中已经形成具体的特点,但还没有变浓的无形思考的一个方面。物理、这些自然规律等精神中的原像都是将能形成物质上表现的东西,包括从 物质表现出来的特点。这都是有可能被人发现(认识到)的精神。

  其实,不仅由人创造的是这样的,自然的生长过程也都是这样的。比如一个种子中也存在着对整 个植物无形的思考。已经变具体的构造生命的力量这种无形的思考在植物中变成了物质上出现的,已经变具体的本能欲望等心理动力作为另一种无形的思考在动物中 变成了物质上出现的,而且各个的力量造成的物质形象又能表达造成这个物质现象的在精神中的思考或原像。连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宇宙中的一种无形的“思考”变浓而形成的。都是灵心的力量根据无形的精神原道(思考)才变浓,所以在物质范围出现。

  只不过,精神变浓的方式有不同的:变浓后以 物质的方式出现的精神(自然规律)就直接变成了物质。变浓后以构造生命的力量出现的精神让物质形成某种具体的形状,而得出来的结果才是眼睛能看见的。形成 过程本身是看不见的。变浓后以心理动力出现的精神造出的情绪不会形成固定具体形状。变浓后以思考出现的精神(无形的思考或者原象)能直接地被物质的头脑反 映(反射)出来并达到有意识的程度。不过,所得到的只能是一个反映得来的象征,不是精神本身。植物中的精神是形状、动物中的精神是情感、人中的精神是思 考。只有在人头脑的结构中,精神(的结构)才能直接变成物质上能看见的。

  人不仅能学会直觉到这些还没有变浓(还没有 实现)的无形的思考,人也能学会直觉到一些永远都不会变具体的、永远不会从物质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如果真正能思考这种东西,思考的能力就会得到有活 力的力量来做一些平常没有能力做的事。物质主义带来的欲望只会让我们的心变得虚弱。


基础条件

《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der hoeheren Welten》(总结翻译)
 
  只要培养自己尚未发挥出来的直觉才能,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物质上只能见到结果的灵心精神力 量。这样的培训不提出任何物质条件。可是从这样的直觉出来的知识是真正愿意寻找的人才能理解和认识到的。不这样的话,一个没有心里准备的人在见到精神世界 时就会发疯。这种心里准备可以分成两个基础条件:

  第一个基础条件:想获得认识的人需要尊敬所有他还不知道的事物。如 果他觉得已经知道,这种心理状态就会排除这些事物,使他无法接受和了解到。判断也有这样的排除作用。要尊敬的不是人(危险),而是我们还不认识的真理。培 养这种尊敬在我们思考的心中就会发挥和解放力量,使我们的灵心(思考、情感和意志)打开、能接受新范围的东西。骄傲、看不起和反感则让灵心封闭起来。

  第二个基础条件:想获得认识的人不能追求接受太多的印象,也不能追求太多的机会。他需要在心里把自己的情感灵心只和一件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做的话,就能在周围环境所有的事物中都发现形成这些事物的力量。需要的是安静的、在内心中的思想,不过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而是环境中的事物。这也不要是享受,而要是为了世界的理想和认识,从而使灵心的力量得到解放。思考自己的话,我们又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并让灵心的力量死去。

  高级直觉器官的培养不要影响个人独立自由的意志。做练习的人不要做任何不能保证后果或者不能保持意识状态的事情。那么,怎样做才合适呢?

  第一:让内心安静(如果有难以控制的情 感,就不要反应),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天用几分钟来观察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自己的命运,就像观察外界与自己无关的东西,或者好像看一本书一样。因为 这样看是想不到(联系不到)私心的;脱离并观察自己的人就会完全保持安静。这样就能分得清楚重要和不重要的,并能以另一种眼光来看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做这种练习的人还会发现,在产生仇恨等情感时,其实并不需要有任何反应,可以完全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做法。别人也很难伤害他的心,因为受伤的人冷静地知道“一种接受伤害而去反应的做法是没有用的”。结果,人的心中会诞生第二个“自己”,是一个完全能控制自己的第二个人。

  第二:然后,不再观察自己、而要观察整个人类,不管自己的情况。想培养直觉的人要超出自己,进入人类的精神。“让外界的热闹在自己的心里消灭”应该变成很自然的一种生活需要;“通过思考接受精神的道理”应该变成一种喜欢的事。如果思考和情感接受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规律,它们能做到的比策划工作能达到的多得多。

  结果,人使用自己的生命比本来实用和真实得多,并把自己的身体看成了一种宇宙的精神能使用的工具或者乐器。面子再也不是什么实际的东西。对世界规律的认识会给人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如果一个精神老师想让人依赖某些不能清楚的因素,这个老师就不是真正的老师。

  这些是基础条件。如果完成了准备练习之后,会有一天,直觉的才能就自己出现。如果以后还能获得对精神的完全认识,就不仅能直觉到灵心精神范围的力量,还能和这些力量进行交流。
/
做准备的练习

  第一个练习:为了让情感和思考得到直觉的才能,需要用它们来感受和观察植物的生长和萎缩过程。观察必 须是有意识的,但不要马上就想到事情的下一步。如果真 正地观察生长或者萎缩的过程,也观察在感受中产生的情感和思考(由感受的过程而引起),就可以发现两种我们本来不知道的、有一定特点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具 有这两种特点的,就是灵心范围的一种心理动力的成分。


  在练习中不要故意思考事情背后的意义,只要感受植物的生长或萎缩过程,再观察自己心里的感受。有艺术感和内向的人做这个练习比较容易。

  第二个练习:为了避免在直觉中迷路,我们需要做这样的练习:需要想、意识和感受到——所有的思考和情感都是事实,都是在属于它们的范围(精神和灵心范围) 中实际存在和出现的。在那些范围中它们也互相起作用。而为了避免不好的作用,我们需要只发挥合适的思考和情感。

  这比较难,因为精神和灵心的范围不像物质范围那样逼着人接受属于范围的规律(在物质范围中 不能一下子杀一个人,一下子又让他活过来,可是在精神的范围中思 考,就可以做到这样的事)。因为思考和情感在灵心精神的范围中也是事实,所以需要控制它们、不能幻想、不能发挥无根据的情感。如果做到这样,人也可以更好 地利用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为世界作出贡献。

  第三个练习:听见动物发出的声音(包括人)时,可以从他的声音听出他的内心状态(痛苦、情欲等)。需要做的练习是,把自己的心和这个自己心之外存在的别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自己的感受完全涌入到(接受)这个人心中的状态,并不管舒服或者不舒服。

  这样做的话,本来只是声音的东西就会变成我们心在环境中能“听见”的灵心生活。培养出来的才能,就是让灵心联系到耳朵,也是“听见”属于灵心的东西。

  第四个练习:听见别人说话的时候,让自己心里想产生的情感安静,不让自己在心里发生反应。也不要发挥任何好感、反感等情感。这就是说,听别人说话时不要让自己的心作出判断,也不要觉得自己知道得更好。

  最适合做这种练习的对象是小孩。练习中,我们需要完全消失自己个人的因素。这样做的话,就可以随着“听别人”(接受)进入他们的灵心(心)、进入他们的精神。

  经过这四个练习,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打开,让自己心之外的灵心和精神的力量进来,使我们能直觉到这些力量。可是如果保持(联系到)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这就会 让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环境中的灵心和精神的力量无法进来、也不愿意吐露自己。如果在做这些练习之前看一些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内容,这会帮助找到练习方向。

Source: 菩提树下的孩子

《直觉作为研究手段》---Rudolf Steiner 翻译:卢安克(2)

下面的内容是从《人类健康的成长》来的:

哪一种直觉才符合时代,让我们获得对于人类的认识

与精神合作

这里要介绍的教育的基础,是精神科学带来的认识。我自己把这种认识的发挥当成了我的生活任务。本来,我只是为了认识而去发挥和研究,可是后来有一些朋友想 利用它来完善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比如Emil Molt想利用这些精神科学的认识来完善教育,于是他就办了第一个适合人类的学校。在这所学校,我们是根据精神科学的认识,来看我们的时代和人类发展的过 程需要一些什么。我们在这里发挥的教育所靠的基础是对人类的认识,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包括在人的生活中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对现代人思想状态起作用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传统传下来的宗教(或者价值观),另一个是现代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给我们带来了对于物质身体的认识, 包括物质身体的一些功能和变化过程。可是,只靠测量的自然科学并不能观察到人体里发挥的一些心理和精神过程的原因。这里不是说自然科学不好。我们也有必要 从物质的观点来看我们的世界,不管物质中发挥出来的精神道理。

可是,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不能直接地帮助我们安排实际的生活。传下来的宗教(或者价值观)也不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认识。如果一个人真正地想认识到死后的状态 或者永恒的精神力量,宗教也无法给他肯定。如果一个只对自己身体敢肯定的人问:"物质世界的存在有什么根据"呢?我们只能想象自己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后的, 并把它说成一种规律。如果相信这些想象,我们也能得到安慰,可是这都只是一种"信"。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成的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只是一种"信"。这 都不能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合适的做法。我们虽然知道宗教和自然科学的道理,可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根据它们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最需要跟精神力量合作的专业是教育。老师需要培养的,是包括身体、灵心(心理)和精神的人。所以老师也需要与精神合作。

现在,人类以自然科学的手段对物质有了特别深的了解(物质主义),所以现在我们更需要与精神的力量合作。怎样才能保证未来建立的机构和制度没有现在的那么 糟糕?未来社会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精神道理培养出来的人。作为教育基础的精神,要是那种在生活和做法中发挥出来的。如果以精神科学的手段 来观察一个小孩,我们就会看到物质被精神力量塑造的过程:刚出生小孩头脑的物质,就像雕塑者准备用来雕塑的材料。如果观察一个7岁小孩的头脑,我们就会发 现它变成了一个"艺术品",一个还要继续"雕塑"的"艺术品"。在"雕塑"的,正是精神的一些力量,而老师们需要与这些力量合作。为了能够合作,我们不能 只看物质的材料,也需要有意识地看到无意识的精神力量"雕塑"物质的过程。为了做好教育,老师们不仅需要认识到精神的道理,也需要与这些道理或力量统一发 挥意志、统一去做。为了做到这些,我在下面就想介绍一些基础的知识。

人的不同发展时期

我们需要在观察中感觉到小孩在每个时期中不同的发展。我们需要问:刚出生的小孩每天差不多睡眠22个小时,他精神和身体之间的联系会是怎么样的呢?现代社 会的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只会告诉我们:小孩的灵心是无法看到的。可是,精神科学不会说我们的感觉才能和认识是有限的。精神科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发挥直觉能 力,就像我们发挥了感觉器官一样,使我们能观察到整个人,包括他的身体、灵心(心理)和精神。所以,我在这里首先需要介绍发挥这种直觉能力的手段。

其实,只要无偏见地观察小孩,就已经能发挥这样的能力。

从外表来判断,小孩的发展是均匀的。可是对一个能看到灵心和精神的人来说,0至6岁的小孩、7至13岁已经换牙的小孩和14至20岁已经性成熟的小孩其实 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去观察精神灵心的力量怎样作用于不同时期的小孩中,我们就会解开很多秘密。比如,小孩在0至6岁的时期中发挥的是语言。很多人在研究小 孩学习语言的本能、接受环境的声音或者其它让他学习的欲望。其实,这时期的小孩学习语言和所有其它学习都是在模仿环境,模仿他无意识地在环境中所看到的。 7岁之前的小孩不断地在模仿和仿造他的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的。只要见到任何声音或者动作,他就有一种在模仿、仿造过程中去(心理)感受的渴望。

只有把整个小孩看成一个感觉器官,我们才能理解0至6岁的小孩。小孩的血在身体的流动比大人的活跃得多。由于小孩的血比他的神经更起作用,他的感觉器官 (比如眼睛)才能形成。不过在发展过程中,感觉器官中的神经会慢慢地超过血的作用。因为小孩像感觉器官一样接受并模仿所有的印象,他就受不了太多的印象, 需要长时间的睡眠。在不睡觉时,他要观察和在心里仿造所有的印象,而他的语言就是从这种心里仿造产生的。

根据精神科学观察到的这样的情况,是现代自然科学也完全能证明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学习靠的是左脑,而左脑的结构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形成的。人的右 手做的表达动作,加上血、神经和头脑的蛇形起的作用在模仿、仿造的过程中就能形成小孩的语言。喜欢用左手的小孩的语言发展不同于喜欢用右手的。这就能证明 手的动作对语言的形成是有作用的。
其实,小孩像感觉器官一样的特点不是被动,而是全面行动的。小孩就像眼睛一样生活在环境中。眼睛在头部骨头中的位置也是外面,因为这样才更能参与外界。小 孩也一样,他完全参与外界、生活在外界的印象中,还不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大人现代智力的认识完全是在内心中发挥的。我们以为以这种方式能认识到外界。可是,这些只承认逻辑思考的认识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中。这样,我们永远理解 不到像感觉器官一样融入外界的小孩。只有脱离自己并融入到外界中的认识才能了解到小孩,而这种认识具有直觉的特点,它完全不同于自己内心中的逻辑思考。我 们的精神以直觉能融入到生命的根源。只有学会这样的直觉,我们才能在实际生活中与这些生命的道理(力量)合作。

在小孩换牙、自己的牙齿代替他本来遗传得到的牙齿时,小孩的特点就已经不像感觉器官一样去接受外界,而更具有了灵心的特点。他接受的也更是环境过程中包含 的情感。这时,小孩需要依靠权威。7至13岁的小孩也还不能听出我们话中的判断。如果强制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听出我们句子中的判断,我们就过早地发挥了他以 后才要发挥的。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以他的特点要求的是:他要能相信我们,要能感到:"老师告诉我的事,是他根据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能说的。对我来说,他是 我与宇宙之间的调解人和介绍人。"只有感到自己要成为小孩能尊敬的权威,我们才能成为7至13岁小孩的老师。

所以,我们在适合人类的学校里认为,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个什么人才能当"老师"的问题:具有怎样特点的老师,才能帮助小孩联系到宇宙的规律?

本来爱行动并爱接受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变成了什么呢?到了7岁的小孩变成了有灵心特点的。14岁之前还不是具有精神特点的,他还不重视逻辑的思考和智 力;如果在14岁之前重视精神的逻辑思考特点,他的灵心就会过早地固定下来。7至13岁的小孩根据他的特点要重视的更是灵心范围(特点)的情感和有爱心的 老师,不是逻辑和证据。如果他学的东西能包含性情和心灵的特点,那就很好。这个年龄中,老师这个人本身比什么逻辑都重要。所以,适合人类的学校的老师要以 具有爱心的艺术表演和具有艺术的爱心让小孩接触到一切。知道每一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属于它的需要,是教育最基本的基础。

7岁之前的小孩有模仿、仿造的特点,7至13岁的小孩则有遵循的特点:他根据在心里能感受到的去发挥自己灵心的才能。他的感觉器官已经独立,内心世界就有了出现的机会。
这里还要提到一种变化:在8、9岁左右,孩子来到了一个老师们不能不注意到的、难过的"门槛"。这时在小孩的心里出现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走进世界?"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这样表达的,而是小孩有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情感,想靠近一个成年人,因为他突然会感到孤独。同时他会想:"我的权威为什么是个权威?"如 果我们此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这对小孩的整个生活都会有后果。

这时,我们不能给小孩的想象力、感受和意志太固定死板的概念。我们给8或10岁起孩子的应该是"活的"、有发展变化可能的东西。不要给他太固定状态的东 西,否则的话,在30年后他还是有着跟小孩一样的思想。所有我们给小孩带来的想象必须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我们的教育只能当作"学前教育"来准备"生活"这 个学习过程。在学校学的只能是接受生活考验而需要的才能。让小孩接受的东西有时在灵心中会引起开始时看不出的变化,可是在他老的时候就出现。可以举这样的 一个比喻:有的成年人不需要说任何话,只要他在,他就会给身边人带来心里的安定。这些人在小时候受到过怎样的教育呢?那就是,他们的老师或者家长让他们崇 拜、尊敬和祈祷。如果一个小孩能尊敬,大的时候他就会愿意放下架子,从而自己就变成了自然的权威。

这里说的,不仅要是一些老师能思考的道理,而且都需要进入老师的四肢,也就是老师的做法,使他的做法才能是与精神力量合作的。

到了14岁性成熟的时候,孩子会脱离对权威的信赖并获得一种全新的与环境的关系。这时,孩子的精神就出现了。这时,他就会寻找逻辑和判断,使我们可以直接 去教育他的智力。7至13岁的小孩还不要靠智力去学习。他们不会听、也不会根据逻辑去分析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话。他无意识地接受的,是在他的灵心中对身体的 形成能起作用的,就像灵感一样。只有了解小孩无意识的灵感并与它合作,我们才能教育7至13岁的小孩。所以,老师们除了直觉的认识能力以外,还需要灵感的 认识。

孩子到了14岁时,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如果用逻辑去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在逻辑上要理解的,他就会感到无聊。他只是听,而且在根据老师的说明去思 考时,他就变得很困。其实,教育14岁起的孩子,除了逻辑之外,老师还需要另一种才能。比如说一个很投入的研究家,他对自己的研究非常有兴趣,可是学生在 接受他的知识时却很难发挥同样的兴趣。所以,老师需要一种追求逻辑的孩子还没有的才能,就是象征、被艺术创造引导的想象的才能。如果能让教育的内容进入一 种象征,像艺术中的、反映世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象征,接受这些象征的学生在听到的时候就能自己用逻辑来思考这些,使他们就会有兴趣。
我在下面要介绍的,是老师们能得到悟感、灵感和直觉才能的手段,使我们不仅能思考精神的东西,也能与精神合作。

精神和灵心是什么?


因为昨天有一些人不理解我前面说的"精神"和"灵心",所以我先需要帮你们弄清楚。这就是说,我先要介绍一些比较难思考的想法和概念。往后我会再给你们介绍实际的事实,只是首先需要一点理论。

一般人在说"精神"时想到的意思没有精神科学要说的那么深。德文的"智力"、英文的"mind"、中文的"(雷锋)精神"等意思都比不上它。我想说的"精 神"也不是一些神秘主义者或迷信者说的那种。如果能真正地认识到在7岁之前小孩中起构造作用的力量,那些不能直接看到、可是可以从小孩本质的反应观察到 的,就是精神和灵心。在观察自然环境或者大人时,都不能那么容易观察到精神和灵心的作用。可是在观察刚出生小孩发挥了什么时,我们就可以比如在头脑的形成 过程和在所有器官的形成过程中观察到在起作用的精神和灵心力量。能直接看到的虽然只是小孩生命的发挥,可是在看到这些时,我们会感受到被物质掩盖的、却在 起作用的力量。

如果要用比喻,就可以说:我们语言中的辅音把词的声音变得"软"、"硬"、振动等等,都是靠嘴唇、牙齿和舌头造出来的。元音的形成却不一样,它是以不同的 方式转气造成的。元音就像语言的"材料",辅音则在"雕塑"这些"材料"。精神就像做"雕塑"的辅音,灵心就像元音"材料"。在小孩学会说"A"时,他对 "A"的感受就是惊异、灵心的一种内容。"E"包含的感受是灵心中小小的反感。在小孩说"妈妈"时,里面的"A"是小孩对妈妈的情感,而"M"这个辅音则 是对于妈妈的请求,就是说他希望妈妈干什么。不过,平常我们一般都注意不到语言包含的精神和灵心因素。其实不仅语言,我们整个人都包含这些因素。

"智力"或者"mind"完全不同于"精神",就像我也完全不同于镜子里的我一样。虽然镜中我做的一切动作都跟我自己完全一样,可它就不是我自己,它只是 一个像,而我才是真的。精神是隐藏着起作用的,而智力像镜子一样反映出精神的像,它也就是精神的像。智力能反映精神的活动,可智力本身是被动的,而精神是 主动行动的。精神力就是创造的力量。智力则完全相反,它是精神的象征、是对于精神的认识、是完全被动的。假如智力是主动行动的,我们就无法认识到世界。只 有不动的才能做反映工作。所以,如果要知道精神是什么,我们就不要看它的像(智力),而要看起创造作用的力量本身。

我们平常能见到精神的只是精神的像,就是智力和理智。平常见到灵心的只是灵心的发挥和心里的反应,也不是灵心本身。我们感受到的反感、同感、愿望、情绪等 都是灵心造成的反应,不是灵心本身。为了搞清楚灵心是什么,我们要区分感受和带来感受的动力。如果一个人看到我们的脚留下的脚印,他可能说:地球里有某些 力量,使地面有了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没有人会说那么笨的话。物质主义的心理研究说:我们在头脑中会发现表面上的皱纹("脚印"),使头脑得到感情上的印 象。物质主义的心理研究还会说:头脑中有某些力量造成了这些皱纹。不对。实际上,是灵心造成了头脑中的皱纹("脚印"),而且因为灵心造成了对头脑的"脚 印",我们就会产生感受。灵心是隐藏的,可是灵心能在我们的身体里造成反应。如果灵心给我们的身体留下的"脚印"很深,我就会感到痛。我们不能感觉到影响 到身体物质并造成感受的力量,可是我们能感受到它所造成的情绪、同感等等。 我们能见的,是精神的像和灵心造成的反应。

寻找精神的手段

为了更清楚地去理解,我想在这里介绍历史上对精神的一些寻找手段。有的人经常误会我这一点:我做这个介绍不是说我们要用古代的手段,只是这样做就更容易介 绍清楚适合现代的另一种手段。我们现代人不能用古代的手段,可是通过比较,我们就更容易弄清楚什么手段才适合已经发挥了智力的现代人。如果我们现代人想弄 清楚某一件事,我们就靠智力去思考;如果要搞清楚大自然中的情况,我们就做实验并靠智力。古代人想获得认识所用的手段则不一样,他们用的比如是练瑜珈。现 代人知道的可以练的功,是那种已经融入了人的私心、为了得到某种权利或目的而练的功。更原始的练功是对精神认识的一种寻找。

古代练瑜珈的人对自己说:"通过思考我们不能找到精神行动的力量,寻找需要的是一种行动的手段。我们不能通过被动的反映引起变化。"古代练瑜珈的人没有依 靠头脑的反映工作,而是靠更实际、更能感受到的一种过程,就是呼吸。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不断地要呼吸,而且我们吸的过程通过脊髓的骨头继续到头脑中去,使 头脑不断跟着呼吸而动。这个自然过程是无意识发生的,可是练功的人就要有意识地去感受它。为了感受,他就故意改变自己的呼吸方式。他感觉到的,就是呼吸与 思考所引起的物质过程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呼吸传播思考的过程、最后是精神在整个身体里起作用的过程。这样,精神和思考就不是一种逻辑抽象的东西,而是一种 身体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的力量。

现代有智力才能的人具有的精神只是精神的被动的像,所以我们无法练功。古代人在感受中得到认识。他没有把思考从人体的过程分开去看。现代人的进步是:通过 把思考从身体的感受中分出去,我们达到了一种新的、独立的象征意识。只有有了这种智力和独立的意识,我们才能做出自然科学的发明,才能发展现代社会。人类 需要这样的发展,我们不能回到古代状态中去。我们现代人寻找精神而需要的手段不一样,是更精神的。当然,适合现代的手段不那么舒服,因为我们首先要意识到 智力假象的样子。现代人首先需要痛苦地意识到:我们以逻辑的思考(智力)不能直接参与到观察到的过程,而只能在它的像中存在。

我在这里说的好像不是什么大事,可实际上这是很大的一种感受。如果能感受到所有智力的思考(想象)都是不存在的、都只是像,这是一种软弱无能、对于事实的 软弱无能。这种感受是认识的开始。练瑜珈者在呼吸中寻找自己身体内的感觉,而我们现代人需要在软弱无能的感受中失去自己,然后在环境(生物)中寻找对精神 的认识。这样去接受事实,使我们又从软弱无能醒起,能感受到精神力量在自己之内创造的作用。具体的做法,写在我的《Wie erlangt man Erkennntnisse hoeherer Welten》(《教师的精神与直觉》)一书中。这个手段,就是以自己的感受进入外界中的过程,使我们得到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活力的、被艺术创造 引导的想象。如果世界不是由抽象思考组成的,而是一种"艺术品",那么我们只能用艺术的手段去理解它。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对7岁之前小孩起"雕塑"作 用的力量。

你们肯定会说:"可是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老师都得到这种直觉能力!"这也没有必要。有几个人直觉到就够了。其他人能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理解这几个人研究出 来的事实,就可以了。其实有很多能使用精神科学研究成果的方式,在这就举一个例子:给8至9岁的小孩介绍人死之后灵心并不死的状态。如果用哲学方式去说 明,小孩就无法理解和接受。可如果说"你看到蝴蝶从茧蜕变而",这就能当比喻。在我们死的时候,没有了物质的灵心就像蝴蝶一样从物质(茧)分离出来。

一些用这个比喻的老师对学生的灵心起不了任何作用,而另一些用同样比喻的老师却能给学生的灵心带来很深的感受。为什么呢?因为第一种老师智力方面太聪明, 他就对自己说:"我自己当然不需要相信这个比喻,因为我很聪明,我只是讲给学生听的,因为他们还小、还笨"。"笨"的小孩不能接受"聪明"的手段。第二种 老师对自己说:"为了帮我们理解灵心不死的状态,精神自己就在自然中给我们创造了这个比喻。这不是聪明人为了'笨'小孩才造的。"这个老师就是自己相信给 学生说的比喻。因为他知道"孩子有聪明的精神,只是他的精神还没有醒过来"。这样,小孩就能接受。如果不能唤醒小孩的精神,那就是因为老师太笨。

如果一个老师想:"小孩的聪明是隐藏的,我的笨是看出来的,我从跟小孩一起的学习才能聪明起来",小孩就能接受得很多。第一种老师能代表智力不参与环境而 造成的作用,第二种老师能代表自己虽然没有直觉能力,可是同样能接受到精神力量而造成的作用。第二种老师是与精神合作的。靠智力故意为小孩创造比喻的老师 造出的只是事实的像,可是像是被动的,它不能起作用。精神本身是一种创造的力量。为了接受精神的、能起作用的力量,我们需要找到创造的(艺术的)手段。

超出物质的手段

现在我还想介绍另一种古代人寻找精神的手段,就是以脱离物质的方式去寻找。现代人用这种手段比练瑜珈更不适合,因为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已经不同于当 时。这个手段主要是通过一些短期把身体的作用跟自己的感受断开出去的练习,不让身体起作用,这样就允许了精神的作用进入自己的感受。具体的手段,是让身体 受苦、受痛、部分死去、学会承受,却并不引起心理的激动,就是通过在物质上承受去锻炼灵心,不让它参与到自己身体的苦。身体对自己灵心的作用越小,精神对 自己灵心的作用就越大,使人能感觉到它的作用。


为了说得更清楚,我想做一个比较:眼睛通过什么特点能够成为人与外界的"媒介",让人得到光的印象呢?就是通过透明的特点,也就是说,眼睛自己并不截留什 么。假如眼睛为了自己要得到印象,它就会开始激动而变得不透明(不清楚),使它不能把印象转给人。我这里说的当然不是那么确定,可是基本上可以说,眼睛是 透明的,因为它不自私。如果要直觉到精神,我们需要让整个身体变得像眼睛一样"透明",使它不阻碍我们与精神环境之间的交流。

我不会说,我们平常有身体感受的生活状况是不应该的。一般情况,人的身体必须是自私而不"透明"的,否则我们很难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可是在这种平常状 态下,我们也无法直觉到精神的事实。想直觉到精神的古代人脱离了生活和自己身体的感受。可是现代人不能用这个手段,现代人只相信进入生活并能做事的人,现 代社会也只需要参与生活和改变生活的人。

我们既要保持能做事的状态,同时也能直接从精神灵心那里得到"透明度"。现代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通过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足够具体的概念和想 法。自然科学培养的思考能力(智力)要作为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谋求寻找精神的手段。现代人非常容易发挥清楚的思考,只可惜,这往往是一种抽 象、并没有包含意义的思考。空想很容易是清楚的,可是我们需要的,是清楚又包含意义的思考。

古代人让自己的身体部分死去。我们现代人则要控制自己的灵心(心理)生活并问自己:我的习惯、特点、缺点、同感和反感是怎么样的?然后来想象:如果比如有 另一种同感,又会是怎么样的?如果把我们今天的样子跟10年前作比较,就可以发现变化。是什么造成了变化?是生活。我们无意识地把自己交给了生活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做的是:有意识地(从自我意识来控制)用自己的意志故意去做平常情况生活会做的。如果想象10年后我们要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脾气、做法等个 人特点),然后靠意志真正地在10年内把自己变得这个样子,这样,我们就靠了内心的力量也做到了古代人靠外界力量做到的。古代人让身体弱,使他的意志和认 识能超过身体的作用;而我们要让意志和认识(思考)强,使它们也能超过身体的作用。 ……(此处省略部分内容)。

其实,老师们不需要专门练习这里所说的,通过小孩的特点就已经能让老师在他们身上发现精神的道理。只是,现代社会又告诉人们:我们的教育要让小孩理解一切 学到的东西。如果把什么都简化以便让小孩理解,看起来好像马上就得到了效果,其实这样考虑的人忘记了人的整个发展过程,想不到现在给小孩带来的感受在小孩 老的时候会变成什么。他想不到的也是这样的:

比如一个7至13岁的小孩,他需要的是权威和能相信的例子。因为我能成为小孩与宇宙之间的联系人,他就相信了我教他的一件事,可是他在这个年龄段其实并不 理解。假如这个小孩只能接受能理解的事,他在学校为了以后的生活能准备的确实太少了。有可能在这个孩子已经35岁时,他突然感觉到他现在理解的跟8岁时接 受过(当时并不理解)的存在的某种关系。小时候,因为他的灵心尊敬权威而去接受,现在他就突然理解了。这样的感觉,就是一种生活的力量。在教育小孩的时 候,我们要想得到30年后的这种力量。

比如说昨天提过的蝴蝶从茧蜕变而出的例子,这就不是一个根据逻辑要去理解的比喻,因为根据逻辑它只能是错误的。可是,8岁的小孩不是一个哲学家,他需要的 是象征、是给灵心情感带来感受的象征。我们现在要教给他的东西跟他以后从这种教育留下来的当然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的教育能与小孩根据年龄具有的特点合 作,小孩得到的,就会随着他的成长过程而改变。

思考、情感和意志

我认为,我在58岁时才得到了领导适合人类的学校的机会算是一种好运。如果早一点得到的话,我肯定无法像现在这样接受这个任务,因为我以前不敢像这几年这 样地去培养一个了解小孩天性特点的老师群体。为了培养老师们这方面的了解所需的认识,我虽然在35年前已经得到了,可是这种精神活力的认识不同于智力的理 解。用智力去理解的,只要逻辑上通了,马上就是一个完成的东西。精神的认识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才能使用的。所以,35年前已经认识到的一些真理, 前几年在我的书《Von Seelenraetseln》才敢说出来。为什么需要这个时间呢?因为这些真理要陪一个人经过不同种发展阶段,在每个年龄从这个真理得到的东西都不一 样。

在发表《Die Erziehung des Kindes vom Geesichtspunkte der Geisteswissenschaft》(《孩子的教育与改革》)的当时,我也只是一个对现代教育不满意的人。可是当时我不可能承担适合人类的学校的领 导工作,因为做这项工作最需要的是一个了解人类天性发展的老师群体。这种具有精神的了解比自然科学的难得多。根据自然科学我们只知道人怎样发展成了最高级 的动物,可是我们不知道他根据什么本质才有了这样的发展。自然科学很伟大,可是老师们需要的是实用的、对于人类本质、对每个小孩能起不同作用的了解。

在这里,我只想介绍我们学校几个基础的观点。7岁时进学校的小孩主要具有灵心(感受)的特点。他们身体主要的发展在换牙时已经完成了,当然也可能没有完 成,就是看家长们有没有允许7岁之前的小孩发展他的身体。现在到了7岁的小孩就需要灵心的引导,使身体也能跟着灵心强壮起来。孩子到了性成熟时,我们就不 能再说"小孩",因为他们已经能自由地使用自己的精神。这里说的就是:先要发展身体(动作),后要发展灵心(感受),再后要发展精神(智力)。

其实,精神的才能是不能教育的,它应该是自由的,只能是在生活中得到培养。小学生要培养的主要是灵心,而灵心是从小孩的思考、情感和意志表现出来的。如果 小学老师能理解思考、情感和意志存在于人中的样子,他就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这里我只能介绍这个基础。高级的能力是老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这个基础慢慢 才能得到的。现代物质主义的心理学把灵心的思考、情感和意志都看作是一种跟神经有联系的东西。在35年前我就发现,这一点是错误的。

实际上,只有人(这里说的是成年人)灵心的思考和想象工作才跟物质的神经有关。情感不直接跟神经有关,而是跟具有节奏的身体部分有关,就是呼吸、血液流动 有关的器官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平均的节奏比例是:1次呼吸伴有4次心跳。这样的关系和它与生活节奏的关系,就成为除了头的感觉神经系统之外的节奏系统。这 个节奏系统也包括睡眠和苏醒之间、应该有规律的变换。像神经成为思考的物质基础一样,节奏系统也成为了情感的物质基础。
情感不会是在神经中发挥的,只有在 去想象自己的情感时,我们对于情感的想象才是在神经中发挥的。如果不知道这一点,我们也无法理解小孩跟节奏系统有关的脸或红或白的现象、各种各样的情绪和 感受。灵心跟神经有关的只是思考想象工作的部分。

我在这里说的,是根据精神科学的研究直接能观察到而说出的。虽然我们不能用普通的逻辑来证明这些,可是每一个没有偏见的人都可以把这里所说的跟自然科学的 知识作比较,用健康的理智去判断。我在过去35年内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把自己根据精神科学认识到的规律跟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作比较,来看我认识 到的跟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不是统一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肯定,我今天就不敢说这些。

除了思考和情感之外,我们还有意志。这个意志跟神经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意志跟人体造就和(肌肉中)消耗营养(新陈代谢)的部分(系统)、还跟身体的动作有 关。新陈代谢也与四肢的动作有关。人所有发挥出来的意志都会引起人体营养(新陈代谢)方面的过程。思考不像意志那么直接靠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去想象自 己意志的样子,这种过程就会被反射到神经中去,使我们能感觉到发挥的意志。这是一种不直接的作用。可是,意志本身只跟新陈代谢的过程有直接联系。

这样,我们就能了解灵心和身体之间的作用。灵心的思考在物质的神经中表现出来、灵心的情感在物质有节奏的呼吸和血液流动系统中表现出来(这是直接的,不是 经过神经这个弯路)、灵心的意志在物质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包括四肢的动作)表现出来。比较细的、在发挥意志时不断像烧毁一样发生的新陈代谢过程是老师们需 要理解的。

有了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我们在观察小孩的时候就能理解到所有小孩的表现。我们会发现,小孩还不像我在这里介绍的大人的情况。刚出生小孩主要的特点是感 觉器官、是头(小孩的头比其它部分都完整)。对精神研究来说有意思的是,小孩的味觉跟大人的不一样:大人用舌头把尝到的味道联系到想象,刚出生的小孩则用 整个身体去尝试味道,包括胃等等地方。小孩在整个身体发挥的灵心中感受这种味道,大人则把这种感受减缩到了头的范围中。

不管在小孩的身上发现什么、不管是他在接触到某种现象时脸变红或变白、不管是一个小孩容易进入某些情绪或动作、不管是他走路重还是轻,只要有了对于人体和 灵心关系的基础了解,我们就能知道该注意到的是什么。从意志表现出来的新陈代谢过程、从情感表现出来的节奏系统和从思考表现出来的神经状态,都能告诉我们 对于小孩的一些秘密。老师们要学会的就是观察,而我在这里介绍的就是他们要学会运用的观察工具(手段)。如果老师们能观察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他们就能发挥 合适的思想和适合孩子成长的课程。

Source: 太极人生

《直觉作为研究手段》---Rudolf Steiner 翻译:卢安克(1)

现代的、强调自然科学的社会

人的教育建立在我们对于人的认识上,而对于人的认识建立在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上。人做事的才能和能力,都是从世界找出来和在世界中才能发挥的。而我们现代 (1924年)的对于教育的看法也来自于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现代的人(1924年的西方人)很骄傲和相信自己发达的智力和从智力发展出来的生活,不仅科 学家们是这样的。到处都有自然科学的思想存在。有的人以为着自己的道德或者宗教不依赖任何思想,但是媒体就能表现他们的依赖。所有我们所做的事情,比如起 床、吃早餐、做教育工作和其他工作,都依赖着思考中自然科学的成分。甚至宗教也是我们通过智力去接受的。自然科学就是建立在智力上。虽然自然科学表明,它 是在观察上建立的,可是实际上它主要是建立在智力逻辑的结论上。

现代的人认为,以前的人做事没有事实的根据,现代逻辑的思考(智力)才有了事实的根据。他们很怕创造的想象。因为怕自由地去想象,他们就抓住了智力,以为 智力就等于事实(真理)。其实,逻辑还不等于是观察到,而仅仅是结论和猜测。同时,教育者能发现:在单一发挥智力的教育下,人的才能和人才具有的一些能力 都会萎缩。人们愿望着心地、道德、本能和宗教的力量(动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真正地对于人(人类)的认识。

代表西方的Herbert Spencer就能代表这样的发展。他不是理想的,但是他是从现代的这种思想而来的,他的判断都是靠自然科学智力的思想。他研究的是,人如何从低级的生命 发展到高级生命并认为,现代的教育不符合他这种认识。他疑问:对于什么的认识是最重要的?智力的、道德的和身体的教育应该是怎么样子的?他说:现代的人是 想把教育适应生活、工作和国家的需要,想把被教育出来的人变成是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用的、可以承担国家工作的人,可是我们忘记的是,把他们培养成能教育 后代的家长。人最高级的才能应该是教育后代。

他还说:我们高级的理想和要求很多,可是更重要的是学校里的现实。比如500到600年以后的历史研究家会发现现在用的课本并根据这些课本来判断现在的人 的生活,包括心理的生活。他找到的就是很多死板的标准、固定的概念和早就已经过去的语言。根据逻辑,这个研究家就会认为,这个他研究的时代(现代)没有了 一种自己的文化。因为跟生活没有多少联系他还会认为,他发现的这种教材就是培养和尚或者其他不需要参与社会的人的。那么,为什么现代的大人还是能适应生 活,在世界中做事呢?因为世界中的生活逼着他们适应,否则就活不下去。这是我们从现代的教育得到的印象。现代的教育把我们培养成适合理论中存在的一种社会 模式的人。在毕业之后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实际的世界中能做一些什么事情,就尝试建立那个理论中存在的模式。

如果问"靠智力而发挥的想象给我们的生活什么价值?"我们就能看出来,现代智力的思维方式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自然科学帮助我们了解一切没有生命的过程, 还让我们以为着同时也了解了生命的过程。现代人想象中的东西都是人以外的,根据化学和物理的理解去想象整个世界。化学和物理的想象也成为了我们感受并发挥 情感的基础。这样一来的,对于地球和宇宙形成和结束的想象就是Kant给我们介绍的、没有灵心和精神的。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有发挥情感(灵心)的需要,他就 补充对于上帝的一种想象,去想象上帝如何做到这些化学和物理的过程。不过,他们也不会想象一个在地球和宇宙形成过程中已经跟着形成的人的灵心和精神。

一个只相信智力自然规律的人会怀疑灵心和精神的存在,因为他相信一种物理规律:所有种力量都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力量,比如热量转变成动力,但是总是都会留下 一些热量(这种力量),使得最后所有的力量都会转变成不同程度的热量。根据这个自然规律,人所有发挥出来的道德和宗教的情感和思考最后都会结束在一种热量 死亡中。所发挥的最后都是不存在的。人才能发挥的在这个世界观中最后仅仅是一个幻想。虽然这种自然规律的世界观只是一种理论,可是具有这种理论的思考使得 我们不知道,为了什么还要去生活。这种思考也就是我们课本中的。

虽然,我们也培养一些宗教的想象,可是把这些宗教的想象和自然科学的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不是变成假的吗?所有假的、没有真理的东西都会破坏生活。 这种假和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观不给人留下他的位置和作用。我们骄傲着学习这样的一种自然科学:人类从低级动物发展成了最高级的动物。但人也仅仅 是个动物吗?我们就这样去感受自己。教育改革家Herbert Spencer作为一个好的例子。根据他没有包括人的世界观他说:我们要避免大人对于小孩的影响,比如说,小孩把家里搞乱,父母就发脾气并打小孩。其实, 打小孩与搞乱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要让小孩了解到真正的、自然中的因果关系。在一个男孩玩火的时候,我们不要发脾气,而要支持他的好奇感,轻轻地让他 感觉到火能破坏的作用。只有这样去教育,才是符合自然科学的。

如果我们在所有的地方都要实现这样的一种自然科学的"真理",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小孩的情感和思考完全地去参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的发生,而再也不是 有意识地去参与世界的。人所做的一切仅仅是根据自然规律必须产生的结果。人不会做到自然反应之外的事情,而仅仅是一种根据自然规律必须产生的现象。这样的 世界观还包括人的本质吗?我们没有勇气去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这种世界观影响到了我们感受自己的方式。

很多人相信自然科学,包括宇宙根据自然规律要提高热量而消失。因为最后的结果都是提高热量而死了,所以主意、宗教和理想的动机在这个世界观中都会变成幻 想。这样,人类不是被骗了吗?我们现代文明的社会就是从这种失望的气氛发展出来的。这种气氛根本不适合小孩的教育。小孩需要的是,给人带来生活价值和任务 的一种世界的认识。如果我们只根据自然必要去教育,被培养出来的小孩就不学会自由地决定(改变)自己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能自己改变(决定)自己行为的人 能这样做都只是因为他们很强,能排斥教育的作用。

我们不仅需要思考,也需要感受(情感),因为所有改变世界的动机和力量都是从感受和情感产生的。注重人的研究要作为一种变成感受的世界观,所以它比较适合 成为教育的基础。比较简朴的心(人)已经在反对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在中国,他们不根据所谓的科学,而根据情感去决定事情),但他们都已经接受了只有自然结 果,所以没有自己去改变结果的可能,就让人失望的这种世界观。结果,人们放弃了自己的作用,唯一能追求的是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在自然科学的世界观中唯一留 下的事实,是生产、交易和满足消费的需求。理想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主义,不是真实的生活和感受。我们现代的人就是这样生活和教育的。

由于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并没有深入到真理中去。人们一边活得很累,一边不想承认:所有根据唯物主义来发挥的、单一的管理主义,都 是自然科学的思维带来的后果。如果我们只用智力的方式去接受周围的事实,我们永远都不会发挥动力(思考本身没有感动人的力量,情感才有感动人并让人行动的 力量)。智力不能使得人有力量并行动。智力本身不是一个能改变什么的力量(而是反射和反映)。 有一个作家说:最厉害的知识分子,头越来越大,四肢越来越 萎缩,他最后就会变成一个只能被别人推动的球。

因为我们以发达的智力已经脱离了真实的生活,现在唯一能感觉到的事实是,肚子饿,所以要吃饭或者为了物质消费去竞争(战争)中的原因和结果。在这两个方 面,我们还能感觉到事实。不过,在其他的方面,因为已经脱离了事实,所以人非常地坚定(坚强)。人们是批评和害怕那种唯物主义没有文化的社会,可是他们意 识不到的是,这种社会是智力的教育所产生的后果。

智力主义本身不能认出真实和真理,但教育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和真理。智力在教育中会起到好的作用吗?这是这本书首先要提的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另一 种,从全面的生活找出来的手段。现代的人喜欢在公开的会议上讨论,他们不是安静地观察某种事情的本质(特点),而是靠智力去结论。这些会议都是飞在真实世 界表面的以上;非常地聪明;我并不想批评他们,会议上所说的,都没有错。从某种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不需要观察事实的智力主义 中,所有的逻辑都是有可能的。事实和真理是跟这些伟大结论分开存在和发生的。比如说,人家结论过以黄金量为基础的货币会带来无限的交易。但在实现之后产生 的却是相反的,是收海关税的现象。

这种仅仅在逻辑中存在的、脱离人的智力不适合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包括情感的关系。教育应该 是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质关系(情感)而发挥的。为了实现这样的一种教育,我们需要对于人类的认识,而在这里要介绍的以人为本的研究就是想给我们带来这种 认识。

精神是否能研究的

如果继续来看各种各样的因素,我们就能发现:现代对于世界的解释进入不了人(人类的本质)。但,我们现代对世界的解释不想承认这一点,是因为承认的话,就 也要承认以人为本的研究。在Herbert Spencer的后面有了Darwin主义。它更强调自然科学和智力。甚至人在内心世界中发挥的心地和愿望是通过这样的手段介绍的。在Darwin在他的 书《die Entstehung der Arten》通过某种观察和逻辑结论培养了一种新标准的思维方式。Darwin客观地观察,客观地从观察找出自然规律。他学会了避免主观,完全客观地(就 是脱离自己)去思考。他很标准地发现最低级生物与人共同的地方,全都是清楚逻辑化的,可是他却没有接触到人的本质,也没有接触到人在情感和理想中对于超出 物质事物的追求。在碰到这个限的时候他不明白地问:"为什么上帝只造出了低级的生物,让高级的慢慢从低级的发展出来,为什么他不直接去造了完整的呢?"

Darwin就停留在这个问题中,并没有考虑能否超出他理解上存在的这种限。他仅仅拿了传统的"上帝"去代替进一步的理解。在解释物质的时候,他利用的是 智力的自然科学,可是在需要解释超出这些的时候,他仅仅用了传统宗教的信仰。他的书《die Abstammung des Menschen》也如此。比较有意思的是,中欧和英国/美国接受这些书的不同方式。德国人很热烈地接受,并不停留在Darwin的限以内,而根据他的研 究去造了新的科学的宗教,就是用物质的科学去解释精神的现象。美国人则说:自然科学无法研究和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所以我们无法去研究非物质的事物。

Du Bois-Reymond把我们去认识时碰到的限制当成他的理论。他说:我们不可能进入(理解)事物的本质本身,也不能理解自己的意识。所有超出自然科学 的,都是通过宗教的信仰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用科学的手段去认识它,而只能相信它。美国人实用但不确定,德国人不实用但理论上前后一致。 Darwin的第3本书是写人的内心世界。它会满足一个对于灵心有兴趣的读者并让他相信,智力的自然科学也能认识到灵心和精神的。以人为本的研究也希望做 到这一点。我们在灵心精神的研究过程中不要脱离或违背智力和科学的思考。但是同时我们想培养思考,以便超越现有的认识的限制,以科学的方式进入精神的范围 并获得对于人类的认识。

第一需要走的步不是教育本身,而是超越限制并获得精神的认识。首先要弄清楚现代普遍理解的本质。为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假设两件事情。第一是:假如所有的事 物根据自然情况都已经是直接能看透的,包括我们物质的感觉器官无法看到的部分。这样的话,我们就只要看它,就理解它本质的一切,比如人体内的各种各样的生 长和消化过程。为了能成功地去想象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必须失去生活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爱"。这是因为完全不同于清楚理解的思考的另一种力量成为了"爱 "的基础。通过自然发生的直接的抽象完整的理解和思考,爱就会在萌芽状态中萎缩。逻辑的理解不给发挥爱的机会,因为理解是冷淡的。假如我们什么都直接能理 解,我们就无法去爱。

可以假设的第二件事情是:假如,我们随时都可以看清和理解自己内心中的一切的发生,包括各种各样心理动力的产生。为了能成功地去想象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必 须失去一种属于人本质的因素,就是对于自己在外界中做过的事情的"记忆"。一般情况在观察自己内心时看到的,是记忆的东西,不直接是自己的本质。没有记忆 力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看清自己内心的真正的本质,我们就需要取消这个记忆力。由于生活的需要,我们的认识必须受到限制。

对于事物的完全又无限的认识需要我们没有了爱和记忆力。我们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只是因为我们的认识受到了限制。为了能生活,我们需要爱和记忆力,为了能发挥 它们,某一些范围对于我们必须是隐藏的。现在要提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学到一种不用失去和破坏社会能力(爱)和个人内心世界(记忆力)的进入精神范围的方 法?

以人为本的研究敢表明:智力和自然科学不可能使得我们能认识到精神。它还敢问:有什么不违背科学的让我们认识到精神的手段?它要帮我们超越物质的范围,但 不要脱离准确可靠的科学手段。在这里所介绍的以人为本的研究不是反对科学的,而是继续扩大科学要研究的范围,找新的科学研究手段。除了说,现代的自然科学 缺少一些精神科学能提供的手段之外,我还想说另外两个有必要说的观点。

第一个是:如果说,科学有它的限制,超越科学的是我们只能根据传统宗教相信的,这种看法是有害处的。很早以前,宗教不是一个相不相信的问题,而是一个认识 的问题。当时的人认识到了精神的真理就像我们现代人认识外界一样。我们现代的认识范围缩小到物质的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所以现代的人无法认识到精神的真 理,而只能相信传下来的宗教。以前从每个人对于精神的认识来发挥的宗教生活给了当时的人去生活做事的力量。现代的所谓的文明社会不会给人(包括人体)足够 的做事的力量,因为"相信"没有"认识"那么多的力量。因为人们无意识地感觉到这一点,他们就会寻找并找到"体育"这种兴趣。因为宗教失去了能给身体的力 量,人们就想用体育去代替它。但未来的体育要发挥除了"代替宗教"之外的一种作用。

第二个有必要说的观点是:我们所谓的自然科学智力的"文明社会"让我们进入的不是生活,而是破坏生活的矛盾。智力造成的是复杂。现代的人很羡慕小孩如何重 复经历到人类在历史上经过的野蛮生活。人类是从野蛮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的,但是小孩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再次经历过人类的过去。小孩脸的形态也像野蛮人 的。现代的人在搞教育时又崇拜了Rousseau,在他们的内心中有些追求"自然"的愿望。但同时我们已经进入并卡住在智力中,我们不能不根据逻辑走,教 育的做法也都要变成有逻辑的。这样有逻辑的教育又接触不到重复野蛮生活小孩的本质。大人觉得,逻辑是自然的,可是这个逻辑接触不到小孩(不起作用)。从历 史我们也知道,野蛮人是没有逻辑的。适合大人的智力和逻辑是原始的、具有野蛮本质的小孩不会有的。小孩追求的是自然力量,他们很难适应逻辑智力的思考。在 要教育意志的时候,一个靠逻辑智力的人就更无能(起不到作用),因为他以为什么都要是有用的。只相信逻辑智力的人会觉得,很多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事情都是 没有用的,就要求把所有无用的内容从课程表删出去。野蛮人和小孩会不会追求"有用"这个目标。不!现代的智力份子认为,所有的想象要符合逻辑,而所有的意 志教育要是有用的。但是野蛮人没有逻辑和"有用"这个概念。他们追求的是没有逻辑和没有用的但是美丽的装饰品。小孩也是这样的。大人想给小孩带来的是逻辑 和"有用"这个概念,可是小孩自己只想要美丽的。这种矛盾为什么出现呢?

智力的思考只是单一的、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就是不睡眠的意识(白天)。我们(发挥智力的人)对于睡眠状态的研究,都是在不睡眠状态下做的。在我们观察自 己有意识的状态时,我们不仅认识了它,同时也进入了并感受了它。但进入并感受睡眠状态不是有意识地。有很多的因素会引起我们对于睡眠的神秘感。希腊人早就 说了:一切都是从神秘感和惊异开始,但也需要继续发挥到认识的程度。但这一点是普通人做不到的。普通人不能在睡眠中发挥意识,不能意识到自己进入的范围。

获得对于精神的认识(直觉能力)的第一步不是对这种认识本身的追求,而是扩大普通的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扩大到超越物质的范围中去。为了扩大,我们就需要 把白天有意识的时候在物质的世界中观察(感觉)到的继续扩展到睡眠和做梦没有感觉能力的状态中去。需要这样是因为在睡眠和做梦的状态中,超越物质的会进入 普通的人生范围。现代的人已经学会了观察,现在还需要做的是,把这种观察的注意力引导到某些因素和观察的方式。

我们平常不注意到的是,睡眠中的发生如何影响到有意识状态中的发生。但下面,我就要介绍一些怎样去观察睡眠状态的例子。有的比较幼稚的人以受限制的方式感 觉到有意识和睡眠的区别。如果对他们说"睡觉太多的人很懒,没有用",他们就会回答"在睡眠中我们不犯罪"。为了区分得更清楚就可以说:很多人做的梦是重 复和照搬他们在物质世界中经历的。在他们的梦中都会出现那些在实际生活中也出现的困难。另一些人的,或者同样人的另一些梦中的发生并不根据物质世界中的情 况所发生。比如我们在梦中飞起来不会是重复实际物质生活经历的。

如果观察有意识、做梦和睡眠这三种状态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在我们做了重复实际生活和物质世界带来的困难的那种梦之后,醒过来就是没有力气,整天都 没有力气。但在我们做了不符合实际物质生活的那种梦之后,醒过来时就很有力气和精神,身体的感觉好像很轻。我们越是从事情本身去观察越能发现睡眠(睡觉) 和意识(不睡觉)状态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梦中出现好吃的东西,而且我们在梦中的肚子感受把它吃掉的过程。醒过来之后,我们的肚子没有了胃口或不舒服。如果我们在梦中与一个天使对话并感受这 个过程,醒过来之后我们就很有胃口。这是因为"吃"是重复照搬物质生活的,在精神世界中我们不吃。在睡眠中与我们发生的是我们不知道(意识不到)的,但它 会影响到我们(白天)有意识的生活。照搬物质生活的梦对物质的身体有不健康的作用。不切合实际物质生活的、没有逻辑的梦有健康的作用。脱离物质规律的经历 才能给物质的身体带来健康。这是无意识的范围起到的作用。

梦与有意识的灵心生活是不一样的。在有意识的时候,我们利用自己的意志把某种想象与另外某种想象联系在一起或把它们分开。在梦中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梦中的 内容(想象)像事实一样自动就形成,不是由我们的意志去发挥的。在梦中,灵心是被动的。另外,梦能给我们露出自己本质的样子。如果在有意识的生活中判断一 个人,我们会注意到一些去避免我们直接从灵心作出判断的因素,比如是社会地位或者生活必要。在梦中,这种思考的因素就不起作用,使得我们比如去打一个在有 意识时不敢想象去打的人。根据自己在梦中的发生,我们就能知道平常意识不到的一些自己的同感和反感。

有意识的时候,我们不会承认这些同感和反感的存在,但在梦中,无意识的就会出现。有意识的生活中所发挥的情绪和心情,其实都是从梦中出现过但后来又忘记的 发生得到启发。无意识的动力在梦中露出来并造成有意识的生活中的情绪。如果不承认这样的作用,我们就无法理解人的生活。

在这里所描写的作用,一般都是无意识地发生的,我们也无法去控制这种作用。可是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用变成有意识的,像数学或者科学研究一样有意识的(有意 识地让这种作用发生)。如果我们学会有意识地去感觉并控制这种作用,这种平常随和发生的睡眠和有意识的生活彼此的影响就会变成有意识地学会的悟感、灵感和 直觉。这样,我们就能获得对于人类的认识。有意识地去培养平常在梦中露出来的无意识的范围,这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要用的手段。这就是对于人类的认识。

什么不是直觉

基本上所有在现代社会中所观察的,都是表面上的现象。比如,我们调查小孩、中年人和老人的肺,然后根据不同年龄的肺的状况去结论人生和简历。实际上我们调 查了3个人的状况,并不是过程,而根据逻辑结论出来的过程仅仅是逻辑上存在的,根本不是对于时间过程的感受。下面给的,真正感受时间过程的例子对于老师来 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观察人生的过程,我们就无法理解一个小孩对于一个大人发挥的尊敬和敬畏的意义,当然只要是有道理的敬畏。这种在小孩时候发挥的尊敬 和敬畏的才能在他长大并已经老的时候会变成一种安慰和带来希望的才能(这种安慰不是通过说话起到的)。小时候是尊敬,中年段时消失了,老年时是安慰的才 能。也可以说,如果一个小孩发挥了祈祷的心情,这种心情在中年段时会被掩盖,但在老年时又以祝福的才能出现。为了发现这样的道理,我们需要感受时间的过 程,而不是根据逻辑结论出来的过程。

为了以感受时间过程的方式观察人类,我们还可以把人与动物比较:动物一出生,很快就会做到为了生存所需要做的事情(站起来、走路、游泳等),并不需要学习 的过程。人在出生时什么都不会,需要很长的学习过程并保持改变自己的可能。人做事情并成熟的最重要的时候是中年段,在这一段时间中,他就会把自己的行为适 应世界的需要并得到经验。人体的器官在这个时候仍然能受到影响,仍然能被改造。动物不是这样的,动物器官的特点一出生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就像老人一样。但 是,为什么动物的灵心状态并不像老人的?因为与这些对比的繁殖功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就是让年轻的作用。在达到繁殖能力时,动物会变成"老物",而人达到繁 殖才能和变成老人之间的时间距离拉得很大,因为它们之间有那个根据世界需要去改造(自己和环境)的中年段。

如果感受这种时间的过程,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不正常的发展,比如是灵心提前的老化(固定化),或者是推迟脱离小孩的特点。这种"提前"和"推迟"造成的后果是我在这里想介绍的内容。

如果一个人老化,他就固定化,也更灵心精神化,同时他的身体会得到动物的特点。一般的老人能认识到很多灵心精神中的生活道理(关系),但他们的身体失去了 表达和实践这些道理的能力。他们理解世界,但是他们的身体不合作,也不能接受外界来的作用。所以老人只在灵心精神中接受。但如果那种"得到动物的特点"在 身体还能接受、还能被改造的时候已经(提前)开始了,动物的特点就会进入人的身体。因为灵心提前老化是在身体还能接受的时候发生,所以这种人就会得到动物 的某些特点。动物具有一些人没有的、通过它们身体的结构设定的本能。通过这些本能,动物比人更与环境有联系。靠这些本能,动物就会感觉到什么地方在什么时 候有危险,就像一种自然无意识的属于环境的智慧或预报一样。

如果一个人的灵心提前老化,他也就是具有这种能感觉到环境力量的本能。人出现的所有低级的"直觉",都是一些因为提前老化而不正常(受到动物的特点)发挥 的才能。如果一个人真正老了,他得到动物的特点 是健康(正常)的,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接受(无法被改造)它们。但如果一个人在20岁身体还能被改造的时候老化,他就会得到那种不健康(不正常)的"直 觉"能力。只要理解提前接受的动物的特点,我们就能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能帮治疗那种像动物的本能一样的与环境的联系(人需要通过意识把自己从环境分出去)。由于这种联系能"直觉"到的不是对于灵心精神 的直觉,而仅仅是一种发育时间不正常的现象。但这种现象能帮我们认出发育上的时间差异。现代的人往往不能观察到这种时间的影响,他们根据实验得出来的错误 的结论很多。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种,就是小孩的一些特点延长到中年段的情况。小孩子们根据小孩特有的本能都通过自己的头(神经系统)感受环境,而头(神经系统)会在新陈 代谢(意志行动的范围)中发挥(通过仿造去感受)对于环境的感受。如果一个小孩看到颜色,他就会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发挥一种陪伴着感受的活动。他的肚子也 会消化在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印象。小孩对于生命的过程很敏感,而这种敏感继续发挥到灵心中去。在我们脱离小孩的年代(成熟)时,我们感觉器官得到的印象就会 被分出来,再也不进入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年人感觉的过程只在身体的表面上发生。

小孩子们以他们的身体(无意识的新陈代谢)来接受所感觉到的印象,就像接受食品一样,而成年人仅仅以有意识的感觉器官来接受。但是也有一些仍然像小孩一样 的成年人。比如,一个人爱他的狗,每次在发挥这种爱的时候,他肚子里的某一个器官的某一个部分会发生生物的反应,使得他的消化过程在没有接受食品的时候也 一样会发生。在这个狗死的时候,消化的过程仍然要发生,但这个过程已经得不到感觉器官要给他带来的满足(启发或刺激)。结果,消化就不良。也许为了避免他 消化不良,我们就会给他买一个新的狗,使得消化过程(新陈代谢)又能得到满足(启发),但实际上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一个中年人保持了小孩的特点,任何的新陈代谢根据某些从环境得来的感受养成的消化习惯在消失的时候都会留下消化不良。他的身体就依赖着从环境要得到的 印象。其中的一些人还能把这种在无意识的消化中发生的过程提高到有意识的思考(想象)中去。由于现代社会不让小孩成为小孩(不让他们玩)的这种作用,比较 多的人在中年段时还保留着小孩的以新陈代谢接受印象的特点。现代的心理医生所用的治疗手段是,把无意识的消化中的发生提高到有意识的思考中去,然后让"病 人"发泄。心理医生通过研究病人的梦去挖掘他生活中对于失望无意识的经历,而被找出来的"被隐藏的心理"在实际上就是肚子里的一些生物上的,现在再也得不 到外界刺激(启发)的过程。

以人为本的研究不想与现代的心理学家做对,它要承认别人在一定范围内的研究成果。以人为本的研究想做的只是,把所有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得到对于人类全面的 理解。但是在某一个小范围得到成果的人会反对,因为他们不想在一个全面的整体中看到自己的研究。以人为本的研究仅仅要对于单一的看法做出反抗。

如果一个人的灵心提前老化,出现的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能感觉到某些环境因素的本能,使得他无意识地进入到外界中。如果一个人脱离小孩的特点太晚,他就进入 生物的过程太多并感觉到这些过程。他不正常的现象是因为他进入自己的身体太深。如果要理解人(人类),我们就需要观察他从出生到死的整个生活的过程,特别 是要感受时间的过程。如果以人为本的研究要认识到灵心和精神的(悟感、灵感和直觉),它就必须进入到时间的过程。我们现代的社会做不到这一点。悟感、灵感 和直觉不应该是一种陌生,而应该是人类才能的进一步的发挥。做到以人为本的这种研究(悟感、灵感和直觉)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只需要把平常无意识的才能发挥 到有意识的程度,而我们的出发点是我们现代的自然科学带来的认识。

直觉是怎样发挥的

我们如何能变成认识真理的人,以便把实际的生活安排得更好。我们接受到感觉器官给我们从外界带来的印象并把它们与我们的思考联系在一起。我们灵心的生活就 是这些被思考联系在一起的印象。通过这种联系,我们给印象它们的意义。我们把自己的思考联系到(放在)所感觉到的外界中,但在普通的意识下,我们并不通过 (超越)这个外界。只有在发挥悟感(艺术创造的想象)的时候,我们才穿通了它,而悟感是一种做精神实验、做精神研究的手段,就像物质中的化学和物理实验一 样。具体的手段(方法)在我的书《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hoeherer Welten》和《Geheimwissenschaft im Umriss》的第二部分被介绍过。

如果我们想穿通外界的表面并找到它的根据(真理),精神科学的手段比自然科学的快。如果不想自己学会(修炼)悟感,也可以去看别人通过悟感观察到并描写的 情况,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它们是否是真理。悟感(艺术创造的想象)是这样修炼的:要避免任何地感觉器官带来的印象,仅仅去思考一些比较容易弄清楚的内容。 所发挥的思考(想象)要是活力强烈的,我们要把自己交给了它们,就好像他们是在外界中感觉到的印象一样。在发挥的同时,我们不要搞那种神秘主义的幻想,而 要观察我们发挥(创造)的思考就好像观察外界一样。不要进入到梦中,而要完全保持有意识的状态。所观察到的,都要是像自由活力的感觉一样的。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思考中自由地活动并不依赖某些我们怕的因素,我们原来抽象的思考就会变得形象化。这样的形象就出现在普通的思考之中。在发挥(创造)这种 形象的时候,我们不要失去平时具有的意识。我们这样就在不睡眠的时候达到了平时只在做梦时达到的形象化。在做梦的时候,我们是被动的,只能感受,但是如果 这种形象不是在梦中,而是通过修炼悟感而达到的,形象就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就是主动的。这些像梦中一样的形象是我们自己在保持意识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也不会相信这些形象是事实,不会相信它们是客观外界的一部分。全都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一个幻想者(幻象者)才会以为,他这样所观察到的是事实。 实际上不是,就像梦里的经历也不是事实一样。

为了准备好悟感的能力,我们需要学会随时去创造和控制这些思考中的形象。这种形象会让我们狂热它们的,甚至身世会变成我们思考脱不掉的东西。然后,修炼的 下一步就是,随时让这些形象消失掉。学会让它们消失与学会创造它们是一样重要的,就像我们能忘记的才能也重要一样(假如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头脑就在什么 时候都要不断地记忆(思考)所有记过的东西)。通过这样重复的修炼,我们就像动作培养肌肉一样去培养了某一种力量。我们就学会利用自己的意志随时去创造和 让消失任何地形象。我们学会的是,有意识地去创造平时只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动形成的梦。

通过这样的有意识的控制,我们得到了一种新的才能。这种才能很像睡觉后醒过来时还能部分感到精神因素的状态。在梦中,有一种无意识范围中的混乱因素进入到 有意识的生活中去。这会发生,因为我们在睡眠中都会发挥那种创造形象的悟感。如果我们在不睡觉的时候发挥同样的才能,包括让形象消失的才能,我们就能得到 一种意识无内容的(意识有空间的)状态,很像是在醒过来的时候那样。超越外界的、精神的东西就会进入这种意识中的空间。在我们让自己创造的形象又消失的时 候,我们就造出了这种意识中的空间,使得(平常感觉不到的)超越物质外界的本质就能进入这个空间(我们就是穿通了外界)。这就是灵感。

在悟感中,我们创造了形象,使得我们在让它消失并造出空间的时候能有灵感。进入意识空间而被我们灵感到的就是精神世界的事实。

仅仅通过进一步地发挥每个人都具有的普通才能,我们就能达到这样的对精神的灵感。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研究所靠的手段。但是在做这样研究的同时,以人为本的研 究一定要靠对于时间过程的感受。我们人需要先有适合小孩的、后有适合中年人的、最后才有适合老人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要搞混,也不要单一。为了很好地去准 备修炼,我们需要靠完整的简历所包括的3种方式,和谐地把自己交给世界(为世界献身)。我们一定需要这三个方面:以小孩活力的态度接受、以中年人清醒的思 考去判断、以老人具有爱的态度献身生活。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悟 感(艺术创造的想象)是通过在梦里保持意识状态达到的。这样在梦中意识到的不是梦的内容(过程),而是创造梦的这种工作过程本身。这样我们也不可能相信, 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形象是事实。如果学会了随时造出这些像梦中一样的形象,也随时让它们消失,我们就站在精神的世界中并以精神去思考,再也不是以头脑去思 考。这种思考与个人无关。对于形象的感觉(悟感)要是与个人因素分开发生的,它才可能是客观与所感觉到的形象一起(统一)的。

因为我们的感觉需要是与所感觉到的事物一起的(与个人因素一起的话就达不到客观),所以我们物质身体的感觉器官(特别是眼睛)也是与身体比较分开的、表面 上的。眼睛旁边的腺出眼泪洗眼睛并把"脏水"排到鼻子中去。这种过程很有智慧,但它是无意识地发生。在受到压力、冷、累和其他刺激时,这样的过程加快并达 到一点点意识的程度。在一个人意识到个人与世界的关系(道德灵心的悲伤或痛苦)时,他就会哭。灵心(情感)引起的物质过程比具有智慧的身体自然安排的更有 意识。最有意识的、引起眼泪的是与眼睛无关的。一般情况下,灵心的感受就这样引起物质身体的过程。

我们还可以去看更强烈的一种情况:如果感到痛苦,这种痛苦虽然是在灵心中感受的,但还可以修炼自己,不让身体表达出来这种痛苦(不让身体作出反应)。这样 的感受是更精神化的,是脱离身体的。如果能在灵心中感受,但并不让身体参与或反应,我们的感受就是发生在物质世界之外、是在精神中。对于精神的直觉也就是 通过继续培养(修炼)每个人自然具有的才能而达到的。

如果学会了让自己造成的形象(悟感)又消失、造成那种意识中的空间,最先出现的是自己的整个简历,返回一直到出生维持,但不包括身体的发生。在感觉不到身 体的时候,出现的只是灵心中的感受,那种平常无意识留在记忆中的部分。这不像是记忆力的回忆,而更像是造成时间过程的一种器官。造成空间关系的器官是物质 的身体。同样,造成时间过程的器官也就是不同事情之间的关系。

如果能靠那个让形象消失的力量同样也让灵心中发生的简历回忆消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除了物质身体的反应之外还让个人灵心的内心世界消失,同时保持有意识 的状态,我们就能认识到一些出生之前、也是准备出生之前的、在精神中的事情。这样在精神中直觉到的因素也对我们物质中的生活起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完全无 意识的,就像氧气中的氢一样。只有我们把氧气从氢分出去,只有我们把物质的身体和灵心从精神分出去,我们才能观察到氢,才能直觉到精神。但是,我们直觉到 的精神是在我们准备出生之前状态的精神。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说"我不想感觉到这些",但是他也不能以为,可以在物质中看到这些精神的事实(真理)。我们普通的意识无法认识到精神(真理),所以不 想修炼直觉能力的人只能不说物质之外的事情。让物质身体和个人灵心的(内心世界)因素消失之后能认识到的(出生之前的),是通过直觉进入的世界。为了培养 好直觉能力,我们还需要另一种能力,就是随时发挥的意识,使得我们能随时、快速地和有肯定地行动。否则的话,一切都会消失。这是因为直觉不仅没有(物质 的)空间,也没有(灵心的)时间。灵心中发挥的感觉(灵感)比普通的记忆更有力量,因为所感觉(灵感)到的是推动我们人生的力量本身。灵感到的不是想象, 而是在心里推动着我们的力量(心理动力、动机等)本身。(精神中发挥的感觉是直觉) 在我们成功地让灵心精神的事实进入自己意识(灵心)中的空间时,我们获得认识的方式已经转变了。悟感中造出形象的思考有点像艺术家的创造工作,但有一个区 别:艺术家停留在离不开身体器官的想象(创想)中,而悟感是不依靠身体的,所以能接受事实的。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作品不像事实和真理那样起作用,它仅仅是在 物质中的。在悟感中造出来的形象更真实并能让人害怕。也许有人说"认识不能脱离逻辑,但艺术的就是脱离逻辑"。实际上,创造自然的力量(构造生命的力量) 不是根据逻辑,而是艺术化工作的。所以我们也只能通过艺术的方式去理解创造自然的力量。

灵感更像道德的理想,灵感和道德在本质上是同样一种工作。但有一个区别:道德的理想仅仅是一些没有力量的思想,这些思想本身是没有变成实际所需要的力量, 只能通过人得到实现。灵感就不像个理想的思考,灵感像心理自然的力量(心理动力)一样从自己就发挥力量,使得它变得很真实。

为了真正地感受灵感,我们需要一种抽象的思想没有的、把自己交给了所灵感到的事物的这种才能。我们需要以爱完全加入到事物中去并与它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进 入它,这样才是直觉。我们在普通的生活中也能发挥与这种"融为一体"(直觉)相似的事情,就是宗教中发挥的一种崇敬精神的气氛(感受)。但有一个区别:宗 教中发挥的崇敬精神的气氛是主观的,而通过直觉我们进入到客观的事实(真理)中去。

再总结一下:1。身体的感觉器官(感觉到的范围是物质的环境)、2。艺术化的悟感(感觉到的范围是构造生命的力量)、3。道德化的灵感(感觉到的范围是心 理动力)、4。崇敬精神的直觉(感觉到的范围是没有进入生活的自我)。这些因素在普通的生活中都已经存在了,不过,它们起的作用是我们意识不到的。精神不 断发生的对于物质(身体)的作用在小孩的身上最容易表现出来。所以我们通过理解精神对于物质的作用最容易去理解小孩。为了理解精神如何对物质起作用,我就 想介绍"记忆力"这个例子:

我们发挥的记忆力依靠物质身体的载体,比如一个睡觉够多的身体能支持记忆工作。如果我们让物质身体的神经麻木,或者把它们断开,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我们 的记忆力就是离不开身体的。但悟感、灵感和直觉不依靠物质的身体。所以在精神的范围中直觉到的经历(真理)是不可记忆的。根据以人为本的研究做精神研究的 人在培养悟感、灵感和直觉这种认识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属于他个人的记忆力。但他所直觉到的真理还是不能进入这种离不开物质的普通记忆力。毕竟,一条我们记忆 的真实的鱼也不会直接进入做记忆的神经,进入的仅仅是我们对于它的想象,是象征。精神中的真实的直觉不能(仅仅)在想象中发生(但记忆是在想象中的)。我 们能记忆的只是,我们通过什么手段获得了某一种直觉,然后靠这个手段再去直觉和感受。

如果我们在直觉的同时不保持属于我们个人的意识和记忆力,我们就会在直觉感受的过程中失去自己,使得我们无法做精神的研究工作。为了能判断我们在精神范围 中得到的经历,保持属于我们个人的意识和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进入幻想(幻象)。

精神与记忆力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不管我们认不认识到精神,精神的都会在我们的内心中起到作用并与人有联系。虽然,在我们正好不记忆的时候,我们与我们所 记忆的内容工作是无意识的,但在我们不记忆的时候,所记忆的仍然抓住我们物质的身体并让他参与到这种工作。可是精神中的经历本身不进入物质的身体,使得它 超越生命的限制,在普通的生活中达不到意识。这样,我们才真正地认识到整个人,使得我们在教育他的时候能找到合适(正确)的手段。

source: 太极人生

《怎样培养直觉能力》---Rudolf Steiner 翻译:卢安克(2)

获得直觉的后果

我们在现代生活很难意识到精神的范围,是因为人类在未来才会慢慢发展出这个范围,也就是我们靠灵心范围的自我意识来改造和解放现在还属于物质的范围,得到 新的永恒(精神)。也可以说,比如“精神自己”就是指脱离了对心理动力的依赖的精神。下面右边表示的,是根据人的天性发展在不同范围获得自由的年龄。

1、这些范围在物质的身体上出现(感觉外界的事实):
  • 物质的身体 (矿物也包括的范围) 出生
  • 构造生命的力量 (植物也包括的范围) 6/7
  • 心理动力 (动物也包括的范围) 13/14

2、灵心的范围把精神和身体联系(个人心里的、思考/情感/意志、所有印象联系到自己):
  • 心理的灵心 (也是心理动力)
  • 智力的灵心 (也是自我意识) 20/21
  • 意识的灵心 (也是精神自己)

3、精神的范围在生活中只发挥萌芽(与个人无关的无形的真理、认识、独立发展、永恒):
  • 进入自我的精神 (被改造的心理动力) 练后
  • 构造精神的力量 (被改造的构造生命的力量) 练后
  • 精神中的人 (被改造的人体) 练后

属于精神的三个范围是人类在未来才能有意识地发挥出来的,所以靠我们现代的理解,我们就不可能明白了它们。其实,它们在人类早期发展时已经属于无意识能直 觉到的范围。不过因为是无意识的,这种直觉就让人害怕(迷信),并造成了人类的依赖。为了能脱离依赖、把这些精神的范围发展成有意识状态并真正存在的,我 们必须先失去以前无意识的直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得到的(新状态的)灵心才有意识、自己改造得到的(新状态的)精神才有控制能力。

如果能直觉到自己追求外界而发挥的情感等力量,直觉到的就好像是从外面向我们自己的一种力量。自己的情感造成的力量(欲望等),就像动物的特点一样向我们 自己发动袭击和冲击。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这样见到自己的情感就会让我们很害怕。感觉到这些的人很难发现,这些袭击和冲击他的力量其实是自己的情感造成 的。

如果有一天发现,做梦的内容再也不是自己乱发挥的想像,如果发现在睡眠中清醒经历到了精神规律的根源,我们就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否则思想会混乱起 来。另外,我们还需要让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事情充满自己的感受,让新的意识以一种健康有规律的方式出现。如果扩大意识范围的人不能和灵心精神范围的规律合 作,他只能失去生活的方向。

人的生活包括三种状态:清醒有意识的、做梦的和睡眠(睡觉很深、不做梦)的状态。其实,每个人以意识状态参与物质中的生活、以做梦状态参与灵心中的生活和 以睡眠状态参与精神中的生活。这样,每个人都每天在三种范围之间转换。没有做练习的人没有感受到灵心在睡觉时像清醒时那样去活动的事实,只是因为我们在灵 心和精神的范围中不能保持意识状态。

我们平常做的梦是无意识的、属于物质生活的想像。但是,如果做前边所说的那种练习,我们就可以让自己意识的范围扩大,使它慢慢地也进入了灵心范围的做梦时 间和精神范围的睡眠时间。这样,我们不仅能不断(包括睡觉时)保持意识状态,也能在不睡觉时随时以自己的意识转到灵心创造的梦或精神的根源中去,随时让梦 和睡眠里的经历产生在清醒的生活中(我们也就能在不睡觉时直觉到本来只在睡眠中经历的事情)。

如果利用其它无意识的被动的手段来扩大感觉范围,这就会危害身体、灵心(心理)和精神(思维)的健康。为了健康,一定只能靠有意识的、主动的手段。只有让 逻辑的思考成为练习的基础,获得新直觉的人才能把直觉到的东西联系到物质上平常的生活。否则,他就会变成一个被动、被控制的幻想者。

为了避免受到不清楚力量的控制,一定先需要让自己的思考适应真理和事实,给自己思考、情感和意志的过程一定的、不受个人喜好影响的规律。能起帮助作用的, 是道德、理智和逻辑。不要只为了练习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练习的人,能保留任何工作,甚至通过感觉的扩大还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重要的是,寻找者要追 求身体、灵心和精神上的健康和清楚的认识。如果不是这样,找到的只是自己身体造成的幻觉。

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意识地被灵心世界的力量引导着。这样,我们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动互相的关系都会在灵心自然的规律下自然去发生(受到调整)。比如某种想 象会引起一定的一种情感,或别人对我们的某种对待会引起一定的一种感受和反应。

但如果我们学会了意识到这些发生,灵心的这种自然的引导就会取消,想象、情感和意志的行动就会分成三个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部分。到这个时候,人再也不会受到 灵心自然规律的约束(引导),再也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从这时候起,人只能自己自由主动地去建立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把这些关系成为生活的动力。这样的 自由也带来了一定的对自己的责任。
在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动已经受不到灵心自然规律的约束时,它们就获得了一种能对灵心世界的发生有意识地起到作用的力量。这时,我们非常容易产生误会,非常 容易从自己有缺陷的理解乱去利用这些被解放的力量,引诱也非常地大。这时最有帮助的一种思想状态是:所有对精神的认识都是为了把精神带到物质中来,在物质 中实现精神,不是为了脱离物质的世界。

在我们解放了想象、情感和意志行动的时候,如果我们无法有意识地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大的危险是:其中一部分强过其他部分,使我们完全被它而控制,就 像精神病人一样。为了避免这种单一,我们需要先把握好三部分和谐的发挥,然后才练直觉。

人格没有完善的人也能追求到对精神的认识。但如果不是通过把自己交给了精神,而是有欲望的私心自己获得了对精神的认识,这对人类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在获得认识、把个人自己的发展交出去的时候,个人自然的发展就已经结束了,而获得对精神认识的有可能是一个自私的心。为了避免对世界的破坏,为了能让自己 成为精神发展的好工具,寻找的人需要先完善自己,不要追求提前的认识。

精神世界的槛护者

在思考,情感和意志自动发生的关系取消的时候,人就会遇到一种“槛护者”,在身体不同器官之间自动发生的关系也取消时,人还会遇到一个大的“槛护者”。
先遇到的小的“槛护者”看起来非常地可怕,使人需要用所有已经练出的对精神的信任去面对它。它会对人说:“过去都有某些你看不见的力量来让你碰到自己前辈 做法的后果和命运,让你从自己的做法形成你现在的个性,就像一种自然规律一样。现在,这些力量会脱离你,使得你要自己去承担他们原来工作的一部分。过去你 无法知道为什么遇到灾难或让你快乐的事。这些都是你前辈行为的结果。你个性的这些美和丑的因素,都是你自己通过过去的行为和思想去造成的。你虽然没有看出 这些的原因,但命运的力量是看出它的并决定了你现在的样子。

从现在起,你要能看出与自己的本质融在一起的这些因素。现在,你以过去的行为和思维所造成的特点就要从你分离出来并形成一个分开的被你看到的本质,而这个 本质就是我这个可怕的“槛护者”。过去,我与你融在一起时,你无法看见我,而命运的智慧帮了你改掉我丑的因素。但从现在起,它会脱离你,只有你自己靠自己 的智慧才能帮自己,完善我。否则的话,你就一起倒霉。从你过了我的“门槛”起,每当你做或想到错(坏)事情时,你都会马上在我的身上看到畸形丑的结果。把 我完全完善之后,我才能为了你要做的事情再跟你融为一体。

但你要过的我这个“门槛”由你所有的对自己行为和思维责任的害怕组成。当你害怕自己去引导自己的这个责任时,你就无法过。

过去我只在你死的时候从你分离出来,但也是被隐藏(你意识不到)的。只有命运的力量在这时看见了我并根据我的样子给你训练了下一辈子完善我所需要的力量和 才能。我丑的因素也就是让命运的力量送你回到物质世界的原因。只有你通过重复的生存无意识地把我完善了之后,你才不用再面对死亡。现在我就像你死时一样站 在你的旁边。如果过了我的“门槛”,你就进入死后也进入的世界。但不同的是,你现在能看见我并能保持清醒的意识。通过我,你能在生存的同时进入到死后的、 也就是永远出生的世界。

你既然造出了我,你就有了改造(完善)我的责任。”有了这样的经历后,下次的死亡就变成是一种完全有意识地把物质的身体放出去的过程而已。

其实,除了个人的命运和个人的“槛护者”之外,我们还有家族和民族的。家族和民族的灵心在使用属于它的人。这样,个人也要去参与完善民族“槛护者”的工 作。遇到“槛护者”后,民族自然的引导也会取消,所以人需要有意识和主动地寻找属于民族命运的力量,否则的话,他就会失去活力。遇到了“槛护者”之后,自 然引导到处的精神“灯”都会灭了,使我们生活的路变得看不见的。只有“槛护者”自己已经能发出的光还存在。同时从它那里听到的是:“在敢肯定自己有足够的 光能找生活的路之前,你不要过我的门槛。”

通过自己造出的小的“槛护者”,人能看到自己的习惯、好感、命运等的来源,能看到为什么喜爱或恨某些特点,能看到为什么某件事情让他快乐或难过。他认识 到,自己在前辈造成了必须回到物质世界的原因,认识到不完善的属于自己的本质。而且,只有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才可能去完善它。只有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 才能学习完善精神中所需要的某些才能,到我们学完了之后,我们才没有了再出生在物质中的必要。这样,我们也更看得起物质自然界的价值。没有经历物质生活的 人在精神中是无力的。将来有意识地去直觉自己所在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通过物质中的经历才能学会的,就像物质的眼睛必须在妈妈的肚子里形成一样。因为在形 成才能之前,我们不要看到超出物质的世界,所以平常在死而进入它的时候,“槛护者”会把它隐藏起来。

在我们能够有意识地进入到精神世界时,看到的是过去和未来两个方向。我们看到过去(形成物质世界之前)的精神状态:当时的精神世界很需要一些本质,一些具 有在物质状态中才会学到的这种才能的本质,否则精神中的发展也无法有继续。而需要培养的这种本质就是人类。人类出发的精神状态是不完善的,而通过物质中的 经历,它能变成具有完善才能的、能继续建立精神的本质。往未来看到的,就是在将会消失的物质世界中形成的精神结果。

我们生活中的病和死仅仅是物质世界前属于精神世界状况的一种表现。当时的精神世界达到了无法继续发展,面对全面死亡的情况;除非有新的一种因素出现。后来 我们就进入了物质世界的生活,是为了去克服精神的死亡,是为了发展出新精神的萌芽。物质的世界和我们物质的身体是从过去的精神死亡形成而来的,但在这个物 质的世界和身体里,新精神世界的萌芽(才能)得到发展。会死亡的来到了最后的结束状态(物质),而不会死亡的正在开始形成。永远(精神)所需要的果子是在 物质的世界里从死亡发展出来的。我们慢慢地打破(克服)死亡因素而来并在人的病和死中继续起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身体、欲望、情欲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死亡 着的作为我们的老师,这是从过去而来的作用。但在这个死亡的物质中所做的事情形成了永远不会死的精神。在人的出生(物质的形成)之后达到的已经克服而脱离 了精神全面的死亡。为了这一点,我们需要通过物质的生活和各种各样的迷路,一直到所有的果子都成熟、到可以超越脱离从过去而形成的物质为此。

我们与这个物质产生依赖关系的程度从小的“槛护者”表现出(自私的欲望等),而我们的发展就是一种从这些解放出的过程。小的“槛护者”的特点只是从过去而 来的,但因为人还要发挥未来的萌芽,还会出现大的“槛护者”。这个“槛护者”的美丽是物质的语言表达不了的。它出现是在人的意识已经克服超越了物质条件的 时候。大的“槛护者”对人说:

“你已经克服超越了物质的世界并得到了存在于精神世界的权利。如果只为了自己,你已经不需要在物质中的生活。但你看我多么超越你所达到的。你达到的也都是 由于你在物质世界中而学会的才能。到现在,你只是解放了你自己,但从现在起,你可以以你解放的力量去解放别人。现在你要成为整个人类发展的一部分,为了精 神世界去解放所有在物质世界中的事物。你会与我融为一体,但在还有了没完善的人时,我也得不到完善。你今天就可以一个人进精神世界,但这样你就把你的命运 从人类的断出去。你们都一起下了到物质中去,是为了发展新的力量。假如他们没有一起下,你也不可能发展出现在的力量。在一起而发展的力量,你也要献身给他 们。所以我不让你进精神最高级的世界。如果你不使用你所有的力量去解放物质中的人类,别人还会做。精神高级的世界会接受他们的果子,但不会有你的一分。被 完善的世界会超越你,而你被排在外。这样的话,你走了黑色的路,而他们走了白色的路。”

如果一个人在面对大的“槛护者”时还具有自私的因素,他就顶不了黑色路给他的引诱。如果走白色的路,他就要献身自己,而在黑色的路上私心会得到全面的满 足。所以我不会给人说怎样发展自己自私的自我。个人的解放不是人要追求的。要发展的只是解放人类所需要的力量。

直觉与幻觉

在下面再次总结和翻译:《Die 12 Sinne des Menschen》。

直觉就是有意识地去感受和控制普通生活中无意识地起作用的力量。但直觉会从手段受影响而畸形。能发挥的直觉“器官”有:艺术创造的想象、灵感和直觉(先有 艺术创造的想象,也就是有意识地进入创造或在精神中的想象,后有灵感,也就是有意识地进入做梦的范围或精神中的感受,最后才有直觉,也就是有意识地进入完 全睡眠的范围或精神中发挥的意志。)在我们超出物质身体的感觉能力,超越对外界的6种感觉器官(请看《人的12种感觉器官》)时,这也就是通过这6种感觉 器官在精神范围中的源像发生的。

如果我们经过视觉的源像,就是靠灵心的才能超越眼睛,我们就进入了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能进入的精神范围。但如果我们经过味觉的源像进入艺术创造想象的 范围,虽然也是超越身体的器官,不过因为味觉是对于自己身体的感觉,所以会留下物质的一些因素。结果,我们直觉到的是鬼之类的现象。如果我们经过温度感的 源像进入艺术创造想象的范围,我们直觉到的就会受个人情感(好感和反感)的影响。

如果我们经过听觉的源像,就是靠灵心的才能超越听觉,我们就进入了通过“灵感”能进入的范围。灵感比艺术创造的想象进入灵心精神更深。但如果我们经过语言 感的源像进入灵感的范围,我们直觉到的就会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如果我们经过 “理解意思感”的源像,就是靠灵心的才能超越理解意思感,我们就进入了“直觉”能进入的范围。但如果我们经过自我意识感的源像进入直觉的范围,我们直觉到的也会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身体对外界的6种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是从艺术创造的想象、灵感和直觉范围留下的精神源像的“脚印”。只有超出物质身体和它的感觉器官,我们才能艺术创造 的想象、灵感和直觉到物质“脚印”在精神范围的根源(源像)。在精神根源的力量进入我们身体(对身体起作用)的时候,这些力量就造成物质的感觉器官能感觉 到的物质现象使身体对外界的6种感觉器官感觉到物质上留下的“脚印”。

但如果我们超出对于自己身体(感觉到自己身体状况的)的6种感觉器官,这不是超出物质身体,而是进入了自己物质身体的本质。对于自己身体的感觉器官平常是 无意识的。有意识地感受到的现象,一般只是它们在心理引起的反应。

比如说生命感。生命感不会有意识地感到生命的过程,有意识的只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感受,比如舒服。自己身体的动作感引起的能意识到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心理自 由的感受。平衡感也是无意识的,它在心理引起的反应给我们带来一种自己心中的稳定、安静和不依赖时间的感受。我们的触摸感感觉到的,是自己的身体被其它东 西压的情形。这种被压也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是受压的原因(压身体的东西)。触摸感在灵心中引起的反应给我们带来一种自己和真理融合在一起的感受(只有我 们利用触摸感,我们才能敢肯定一种东西存不存在)。

嗅觉感觉到的本来也是自己身体受到的影响。可是我们有意识地感受到的,也只是造成影响的原因。嗅觉在灵心中的反应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神秘地跟真理统一起来的感受。

超越对外界的感觉让我们进入非物质的(认识):
  • 自我意识感 受本质特点影响的直觉
  • 理解意思感 直觉
  • 语言感 受内心感受影响的灵感
  • 听觉感 灵感
  • 温度感 受心理反应影响的艺术创造的想象
  • 眼睛感 艺术创造的想象
超越对自己身体的感觉让我们进入物质的本质(感觉):
  • 味觉 受物质影响的艺术创造的想象
  • 嗅觉 神秘地跟真理统一起来
  • 触摸感 和真理融合在一起
  • 平衡感 稳定、安静
  • 对自己身体的动作感 心理自由
  • 生命感 舒服的感受

把两种方向的感觉作比较,就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经过感到外界器官的源像来超出身体,进入的是客观的精神范围的事实。如果我们经过感到自己身体器官的源像来 “超出”身体,进入的就是物质身体的本质,就是很低级的、假象的范围(它们比物质的范围更假)。这些假象的范围比如是吸毒者进入的范围。

如果想了解吸毒引起的幻觉,就可以根据这里所说的去了解。部分吸食的毒品首先经过嗅觉和味觉进入身体。吸毒之后的感受也是神秘地跟真理统一起来,也是感觉 到上面所说的鬼之类的现象。这种神秘的心理感受,实际上只是无意识的嗅觉和味觉在灵心作出反应而留下的感受。给灵心留下感受的,不是影响嗅觉和味觉的东 西,而是对受影响(身体受的影响)和心理反应的感受。

喜欢描写内心感受的神秘主义者,经过对自己身体感觉器官的源像去进入自己身体的低级本质。他们不靠毒品也达到了跟吸毒一样的效果(见到假象)。也可以说, 他嗅觉和味觉到了自己身体之内的过程。如果靠神秘主义进入物质,得到的就是假象的感受。如果靠物质的现象进入精神的根源,得到的就是认识。

通过吸毒得到的,因为没有经过自己努力的练习,所以就造成依赖的现象。而通过有意识地练习得到的直觉能力则不一样,它会使人比平常更能控制自己。

如果突然得到一些超出普通范围的直觉,最好只要观察,不要感动,也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到控制,因为任何心理激动都会让直觉变得不清楚,也会消失身体的力 量。为了享受的直觉一点也不科学。为了精神科学的研究,我们需要根据直觉到的系统和道理去观察。
对于自己身体的感觉器官在现代人类的身上还没有发展完。因为它们在睡觉时同样工作,所以他们现在还不能是有意识的。不过在未来中,它们会变得有意识的,在 睡觉时也同样有意识,使得我们通过它们能直觉到精神的事实。

有的原始山区里的巫师也有点像吸毒那样。他们能“直觉”到精神力量(能与鬼说话,命令鬼做什么事)的状态,也是完全消失了个人独立意识的。他们的自我已经 离开了身体,所以其他的力量就可以进入和借用和控制他的身体。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已经不能控制自己,完全被动。只因为平常会排斥别人灵心和直觉能力的意识 和个人想象世界在这种状态下消失了,这些非物质的力量就能进入他们、控制他们并从他们那里受到影响。不过,这种失去意识的手段非常不适合现代,也不利于个 人精神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原始山区里的巫师能保持意识状态。这个区别非常关键。为了获得独立的意识、为了能完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首先需要通过 科学去消失这种原始的直觉能力,然后有意识地重新学会。另外,别人找巫师的目的往往是利用精神达到物质上的目的。迷信的这种特点就严重地违反了精神。 在下面再次总结和翻译:《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der hoeheren Welten》

为了避免由于直觉而引起的幻觉,在这里再次提供六个让灵心发挥热情(成长)和冷漠(萎缩)的练习:

第一个练习:要观察自己思路的调整,也就是去控制自己的思考过程。乱跳来跳去的、思考连接没有逻辑和根据的思考、还有偶然的联系在一起的思考,这都会使得 我们的直觉畸形(变得不真实)。只有一个思考内容从上一个思考内容来发挥、只有我们不理会没有逻辑的思考,我们的直觉才能是真实的。在听到没有逻辑的思考 时,我们马上要用正确(有根据)的思考去认识。这不是说,我们要看不起并逃跑没有逻辑的环境,也不是说要发挥一种马上修正一切无逻辑东西的愿望。要做的 是,把从外界来攻击我们的思考在自己的内心中整理成有逻辑方向的思考并在自己发挥的思考中保持这个方向。

第二个练习:在上面所说的思考中有逻辑的方向,在做法上也要保持这样的方向。这也就是对于自己做法的控制(故意的引导)。所有做法上的不坚持方向的做法和 矛盾会使得我们的直觉能力萎缩。做了一件事之后,下一件做出的事要是有逻辑地从前边的发展出来。如果今天引导我们做法的动机不同于昨天的,我们就无法发挥 正确的直觉能力。

第三个练习:另外需要的,是坚持的能力。在认识到某一个目标是正确的时候,不要允许任何的因素影响到自己的追求。所有的阻碍对我们来说只要是一种克服阻碍的机会。只有认识到目标是错误的时候,我们才要放弃它。

第四个练习:可是同时要做到的是宽容。我们要承认别人和出现的某些事情与自己是不一样的。不要允许自己在心里做出批判,不管别人或事情是多么地不完善或 坏。要做的是,去了解所有在自己的面前出现的事物和事情。像阳光也在坏的现场存在一样,我们也要去理解坏的事物。在碰到坏又无利的事情时要做到的,不是看 不起和批判它,而是承受要承受的,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好的方式去改变它。别人的看法是我们从别人的角度要去理解的。

第五个练习:对生活和一切的事物不要有带偏见的看法。这也就是一种对所发生事情的信任。在面对任何一个人或本质时和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有这样的信 任。在听到什么的时候不要想:“我不相信,因为这与我自己的理解有矛盾”。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愿意去调查新的信息并根据它去修正自己的理解。我们需要 一种开放地接受能力并要信任:自己所做的是有作用的。不要允许任何地怀疑存在。不管失败了多少次,只要有一个目标,就要信任这个目标所带来的力量。这也就 是那种“能把山移过去的信任”。

第六个练习:最后要达到的,是生活中的平衡和平静。我们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情和生活气氛,不管我们碰到的是灾难还是快乐(成功)。不要在高兴心情的激动(表 现)和悲惨心情的激动(表现)之间动来动去。不管遇到破坏和危险还是好运气和成功,我们心里都要稳定。

source: 太极的人生

《怎样培养直觉能力》---Rudolf Steiner 翻译:卢安克(1)

培养直觉能力
在下面再次总结和翻译:《Theosophie》

每个人都能学会在灵心精神范围中的直觉,而且每个不想学的人也能靠逻辑思考的才能来理解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真相。灵心精神范围的直觉像物质范围的一样:如 果把在灵心精神范围直觉到的东西都联系到自己,比如把它看成一种自己喜欢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这种心里的动机就非常容易影响我们的直觉。如果要避免这样 的误会,就需要进行在灵心精神范围科学的研究,以不管自己的一种方式来看和比较。

第一方面:所有的接受都不要包括判断,不能对感觉到的东西作出判断。只要注意这一点,就可以在任何(包括最不重要的)一件发生的事情中看出精神范围的事 实。不过,要避免把感觉到的东西联系到自己(比如好感、反感、有用等等)。最适合做感觉练习的东西是自己讨厌的一个人,因为这样避免判断的难度比较大。感 觉到这个人的时候,只要感受他的样子、做法等,不要根据自己来进行思考或者结论,只要根据他的做法来进行思考。

如果感觉到任何情感,这实际上只是感觉到自己(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这会排除和掩盖对环境事实的感觉。自己的情感(好感、反感等等)也要从外面来感觉,就 像感觉外界的东西一样。这样就能让自己独立,再也不用依赖各种各样的被感觉引起的反应,不用让自己的兴趣和情欲来控制自己。反而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兴趣和 情欲来研究它们,观察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使自己对灵心范围的直觉能力也提高了。

第二方面:头脑自然具有的、无根据的思考过程不能成为直觉的基础。在物质世界中思考过程避免不了通过事实受到修改,被物质的事实而引导。可是在精神范围中 没有这个物质,所以思考不受什么引导、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如果不要让自己的思考在精神范围中变得混乱,就必须自愿地给思考方式一种规律,给它一种精神范围 的根据。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人必须控制和避免所有自动出现的思考,只让那些从规律本身发展出来的思考发生。比如数学比较适合当这种练习的手段。然后,还要给自己 所有的做法一种根据、一种规律。不要做为了自己的事。要让自己做到根据“好”和“真理”的规律能做的事情,要让自己做已经认识到有必要做的事情,不管能不 能成功,也不管这些能不能给自己带来一种满意的感觉。

这样就能解放自己的做法,不让做法依赖个人情感,而让它依靠认识到的真理,使我们以自己的做法实现精神发展的需要和参与精神范围的建设工作。

在 寻找直觉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这样的练习就能得到为了观察和研究工作需要的安静和自信。痛苦、情欲等情感就变成了直觉手段,就变成了我们灵心范围的直觉器 官。像物质的眼睛和耳朵不能感觉到自己、只能感觉到外界一样,痛苦和情欲等情感也不要联系到自己,而要让我们从外面来研究它们(自己的情感)。

如果我们不是在情感中生活,而是像看外界一样看它们,我们的情感就能直觉到灵心范围的力量、本质和规律。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就在所有环境的过程中都能 “看”到。所有的事情会失去与个人的关系,得到与永远精神规律的关系。如果想从这些规律来做事情,我们就需要很强烈地追求自由的意志。联系到自己个人的意 志则会引起依赖和破坏。

让思考适应事实

扩大我们对精神灵心范围的感觉(直觉)不能随便,没有根据是有危险的。因为我们普通的思考不够稳定,不够具有真理。物质的生活中我们的思考从物质得到修 正,可是在灵心的范围中没有物质修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迷路或者依赖某种力量,就像睡觉时梦里的那种思考一样。这是要避免的。所以在 培训我们自己的直觉能力之前一定要做一些逻辑思考练习。

在下面再次总结和翻译:《Praktische Ausbildung des Denkens》
比较适合做逻辑思考练习的,是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内容。可是为了达到思考练习的目的、为了不要迷路,一定不要相信这些内容,而只要靠逻辑来思考它。

如果认为我们思考的内容是自己的头脑造出来的,就很难发挥有活力又实际的思考。我们需要感觉到所有事物(包括大自然)已经包含了能形成这些事物的思考,只 因为它包含了思考(规律),才能形成根据这个思考的形态、功能等现象,就像机器也包含发明家的思考一样。如果没有发明家的思考,产品也不可能形成。同样, 如果植物的结构没有包含思考,它也不可能形成。不这样思考的话,有的人在做实验来说明宇宙形成的过程时往往会忘记:还需要一个有主意的人来进行这个实验才 行。那么,宇宙的形成又是根据谁的主意呢?

只因为世界的事物包含思考,我们才能通过观察这些事物得到想法、才能去学习。宇宙中所有的过程都是根据思考而发生,只是这些思考不是在头脑才造成的,而是 被头脑所反射。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思考是精神的象征。为了让思考在习惯之外(思考模式之外)的范围变得实际,为了避免幻想,我在这里就想介绍一些让思考适 应事实的培训手段:

第一个练习:感受、观察和记住一种现象,比如太阳下山时的天气。隔天再感受和观察同样情况的现象。每次感觉和观察到的都是同样的一件事情,可是它的状态会 变,而且这种变化的过程是关键的。在观察过程中不要结论或者判断。结论只会让思考脱离事实。最好是去感受和观察自己还不理解的事情。这样能学到的是对真理 内在联系的信任,使心理动力能联系到宇宙无形思考的最根源的道理(平常我们的心理动力受自我意识去幻想的影响)。

第二个练习:我们可以用已经了解的事情做这样的思考练习:比如感受、观察和记住邻居今天做的一些事情,然后就想像他明天会做一些什么事情(他做今天的事应 该想得到准备明天的事)。不过不要问他。但明天要看他是不是做我们前一天想像的那件事情,并把自己的思考根据事实改正。这样是给我们思考一种适应事实的根 据。反过来也可以观察一个人今天做的事来想象他昨天做了一些什么,后再问这个人,并把自己的思考根据事实改正。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思考联系到本来引起了做 法的思考,让自己的思考和事情中的思考达到统一,使我们自己对环境的态度也慢慢地跟随着转变。

第三个练习:这个练习比较适合一些在合适的时候却没有合适主意的人。他们经常被自动或被动发生的思考过程(乱想)控制。在半个小时的休息中,他们可以学习 专门思考一件事情,不允许任何跟这个事情无关的想法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平常不思考的事情最适合成为这种练习的题目。

第四个练习:尝试回忆昨天碰见的一个人。不仅要回忆他的姓名,还要回忆碰见地点、周围环境、他的穿着等等。问题是我们往往感觉和观察得不准。准确的感觉和 观察是记忆力的基础条件,也可以说,只要训练观察,记忆力就会提高。那些记不清楚的因素可以暂时想像,使人在下次很自然地就会观察得准一些。这样就有利于 记忆力。

第五个练习:这个练习比较适合一些因为着急地想得到结果就容易失败的人。如果有一件要办好的事情,先要思考多种实现的手段。把不同可用的手段都思考到底之 后,先不要做出选择和决定,反而还要脱离这方面的思考。下一天,我们会发现事情转变了,这是因为事情包含的发展规律在睡觉时和我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做了一些 工作。

如果不去思考多种可能,人们容易把原因和结果搞混了。如果想不到事情或者事物必须包含思考,才能发展成所思考的结果,那么人也不会想得到为什么猴子发展成了人,而没有发展成一种爬树更厉害的动物。

做思考练习不要靠人造的道理,而要靠不会是假造的自然过程。只有我们的思考不依赖情感、意志(欲望、愿望等)和任何思维模式,而只依靠观察和逻辑,它才会真实和自由、才会面对灵心精神范围的直觉带来的无肯定。

物质和精神有什么联系

培养灵心精神范围的感觉需要逻辑思考才能的基础,用逻辑来理解精神科学研究的内容。这样,一方面会引起直觉才能,另一方面能避免迷路、进入情感和盲目地相 信幻想。所以,在这里还要提供一个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可以当成思考练习题的内容:

我们物质世界的材料和灵心范围、也和精神范围的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范围的材料在不同的状态下存在,不同范围的过程也根据不同的规律发生。物质的材料可以 说是变浓或者增强的,所以就这样出现。灵心范围的“材料”或者力量还没有那么固定和具体,所以还不这样出现。它通过好感和反感起作用,我们只没有适合感觉 到它的器官。精神范围的“材料”、或者说无形的思考(原象)也还没有那么固定和具体,所以也不这样出现。不过,这些无形的思考也像自然规律一样存在在精神 的世界。

“材料”还没有变浓、还没有形成物质状态(精神)时,它就是将能形成物质特点的规律(无形的思考)。如果我们说“这个想法在物质上还没有实现”,这实际上 是说:无形的思考还没有达到物质那么浓的程度,也没那么具体。只因为物质的事物是浓缩的精神本质,人才可能通过(反射精神的)思考去理解这些东西。理解物 质事物的规律就是从事物中找到属于事物的精神的无形的思考。

比如说,一个发明家得到了一种机器的想法,有可能他的想法会进入物质上的具体现象(实现)。而且这个发明家反射出来的想法也就是在宇宙中本来已经存在的包 括自然规律的、在精神中已经形成具体的特点,但还没有变浓的无形思考的一个方面。物理、这些自然规律等精神中的原像都是将能形成物质上表现的东西,包括从 物质表现出来的特点。这都是有可能被人发现(认识到)的精神。其实,不仅由人创造的是这样的,自然的生长过程也都是这样的。比如一个种子中也存在着对整个 植物无形的思考。已经变具体的构造生命的力量这种无形的思考在植物中变成了物质上出现的,已经变具体的本能欲望等心理动力作为另一种无形的思考在动物中变 成了物质上出现的,而且各个的力量造成的物质形象又能表达造成这个物质现象的在精神中的思考或原像。连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宇宙中的一种无形的“思考”变浓 而形成的。都是灵心的力量根据无形的精神原道(思考)才变浓,所以在物质范围出现。

只不过,精神变浓的方式有不同的:变浓后以物质的方式出现的精神(自然规律)就直接变成了物质。变浓后以构造生命的力量出现的精神让物质形成某种具体的形 状,而得出来的结果才是眼睛能看见的。形成过程本身是看不见的。变浓后以心理动力出现的精神造出的情绪不会形成固定具体形状。变浓后以思考出现的精神(无 形的思考或者原象)能直接地被物质的头脑反映(反射)出来并达到有意识的程度。不过,所得到的只能是一个反映得来的象征,不是精神本身。植物中的精神是形 状、动物中的精神是情感、人中的精神是思考。只有在人头脑的结构中,精神(的结构)才能直接变成物质上能看见的。

人不仅能学会直觉到这些还没有变浓(还没有实现)的无形的思考,人也能学会直觉到一些永远都不会变具体的、永远不会从物质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如果真 正能思考这种东西,思考的能力就会得到有活力的力量来做一些平常没有能力做的事。物质主义带来的欲望只会让我们的心弱起来。

基础条件

在下面再次总结和翻译:《Wie erlangt man Erkenntnisse der hoeheren Welten》
只要培养自己尚未发挥出来的直觉才能,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物质上只能见到结果的灵心精神力量。这样的培训不提出任何物质条件。可是从这样的直觉出来的知识是 真正愿意寻找的人才能理解和认识到的。不这样的话,一个没有心里准备的人在见到精神世界时就会发疯。这种心里准备可以分成两个基础条件:

第一个基础条件:想获得认识的人需要尊敬所有他还不知道的事物。如果他觉得已经知道,这种心理状态就会排除这些事物,使他无法接受和了解到。判断也有这样 的排除作用。要尊敬的不是人(危险),而是我们还不认识的真理。培养这种尊敬在我们思考的心中就会发挥和解放力量,使我们的灵心(思考、情感和意志)打 开、能接受新范围的东西。骄傲、看不起和反感则让灵心封闭起来。

第二个基础条件:想获得认识的人不能追求接受太多的印象,也不能追求太多的机会。他需要在心里把自己的情感灵心只和一件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做的话,就能在 周围环境所有的事物中都发现形成这些事物的力量。需要的是安静的、在内心中的思想,不过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而是环境中的事物。这也不要是享受,而要是为 了世界的理想和认识,从而使灵心的力量得到解放。思考自己的话,我们又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并让灵心的力量死去。

高级直觉器官的培养不要影响个人独立自由的意志。做练习的人不要做任何不能保证后果或者不能保持意识状态的事情。那么,怎样做才合适呢?

第一:让内心安静(如果有难以控制的情感,就不要反应),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天用几分钟来观察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自己的命运,就像观察外界与自己无 关的东西,或者好像看一本书一样。因为这样看是想不到(联系不到)私心的;脱离并观察自己的人就会完全保持安静。这样就能分得清楚重要和不重要的,并能以 另一种眼光来看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做这种练习的人还会发现,在产生仇恨等情感时,其实并不需要有任何反应,可以完全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做法。别人也很难伤害他的心,因为受伤的人冷静地知道 “一种接受伤害而去反应的做法是没有用的”。结果,人的心中会诞生第二个“自己”,是一个完全能控制自己的第二个人。

第二:然后,不再观察自己、而要观察整个人类,不管自己的情况。想培养直觉的人要超出自己,进入人类的精神。“让外界的热闹在自己的心里消灭”应该变成很 自然的一种生活需要;“通过思考接受精神的道理”应该变成一种喜欢的事。如果思考和情感接受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规律,它们能做到的比策划工作能达到的多得 多。
结果,人使用自己的生命比本来实用和真实得多,并把自己的身体看成了一种宇宙的精神能使用的工具或者乐器。面子再也不是什么实际的东西。对世界规律的认识 会给人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如果一个精神老师想让人依赖某些不能清楚的因素,这个老师就不是真正的老师。

这些是基础条件。如果完成了准备练习之后,会有一天,直觉的才能就自己出现。如果以后还能获得对精神的完全认识,就不仅能直觉到灵心精神范围的力量,还能和这些力量进行交流。

做准备的练习

第一个练习:为了让情感和思考得到直觉的才能,需要用它们来感受和观察植物的生长和萎缩过程。观察必须是有意识的,但不要马上就想到事情的下一步。如果真 正地观察生长或者萎缩的过程,也观察在感受中产生的情感和思考(由感受的过程而引起),就可以发现两种我们本来不知道的、有一定特点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具 有这两种特点的,就是灵心范围的一种心理动力的成分。

在练习中不要故意思考事情背后的意义,只要感受植物的生长或萎缩过程,再观察自己心里的感受。有艺术感和内向的人做这个练习比较容易。

第二个练习:为了避免在直觉中迷路,我们需要做这样的练习:需要想、意识和感受到——所有的思考和情感都是事实,都是在属于它们的范围(精神和灵心范围) 中实际存在和出现的。在那些范围中它们也互相起作用。而为了避免不好的作用,我们需要只发挥合适的思考和情感。

这比较难,因为精神和灵心的范围不像物质范围那样逼着人接受属于范围的规律(在物质范围中不能一下子杀一个人,一下子又让他活过来,可是在精神的范围中思 考,就可以做到这样的事)。因为思考和情感在灵心精神的范围中也是事实,所以需要控制它们、不能幻想、不能发挥无根据的情感。如果做到这样,人也可以更好 地利用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为世界作出贡献。

第三个练习:听见动物发出的声音(包括人)时,可以从他的声音听出他的内心状态(痛苦、情欲等)。需要做的练习是,把自己的心和这个自己心之外存在的别人 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自己的感受完全涌入到(接受)这个人心中的状态,并不管舒服或者不舒服。
这样做的话,本来只是声音的东西就会变成我们心在环境中能“听见”的灵心生活。培养出来的才能,就是让灵心联系到耳朵,也是“听见”属于灵心的东西。

第四个练习:听见别人说话的时候,让自己心里想产生的情感安静,不让自己在心里发生反应。也不要发挥任何好感、反感等情感。这就是说,听别人说话时不要让自己的心作出判断,也不要觉得自己知道得更好。

最适合做这种练习的对象是小孩。练习中,我们需要完全消失自己个人的因素。这样做的话,就可以随着“听别人”(接受)进入他们的灵心(心)、进入他们的精神。

经过这四个练习,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打开,让自己心之外的灵心和精神的力量进来,使我们能直觉到这些力量。可是如果保持(联系到)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这就会 让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环境中的灵心和精神的力量无法进来、也不愿意吐露自己。如果在做这些练习之前看一些精神科学研究出来的内容,这会帮助找到练习方 向。

直觉的出现

为了让直觉能力出现,我们需要把具有不同才能(范围)的事物互相比较,比如石头和动物,或植物和动物。观察和比较的时候,需要感受到(不是结论)这些事物 根据哪一些力量(本能、欲望等)形成了自己的形象。如果用这种感受和有关的思考,我们就能唤醒对于灵心和精神范围的直觉器官。

如果唤醒了,人不仅能直觉到那些能变浓而在物质范围中出现的灵心和精神力量,同样也能直觉到一些永远不会变浓、不会在物质范围中出现的灵心和精神力量。

不过,需要小心的是:做直觉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把自己和世界、道德、好感、欣赏美等因素联系得越来越紧,否则的话,这种练习会让人麻木起来。这对心理的发 展很危险。为了避免不好的发展,不要只为了练习着急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反而这些练习要在每天平常的生活中发生。

因 为灵心精神范围中的直觉不同于我们物质思想对于这种直觉的想像,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不到进步。如果以为灵心精神的力量是在物质世界中出现,这就是 迷信。扩大感觉范围也不是新拿到什么东西,而是发挥和唤醒本来已经以睡眠状态存在的才能。所以我们不能缺少勇气和自信。培养直觉的手段,其实只是每一个人 具有的(参与灵心范围的)情感和(参与精神范围的)思考。只要让意识不仅存在于身体之内,也让它进入自己的灵心和精神,就可以直觉(意识)到属于它们范围 的环境。

我们可以这样让意识进入:感受和观察一粒种子(一定要是真正有活力的种子),同时靠思考来想像和感受它是怎样发展成整株植物的。然后就想:泥土和光的力量 以后真的会让这粒种子做到这样。可是如果用一粒种子的假象,泥土和光的力量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假象中没有可发挥的力量(精神)。

我们靠思考的才能去想像将要发挥出来的力量。不仅要思考,也需要在心里感受,这种(构造生命的)力量,它在我们的心里才能变成有意识的。如果不变成有意识 的,它就是幻想,就像吸毒者只感觉到自己身体之内的东西一样。

然后可以继续这种意识练习:感受和观察一株正在开花的植物,并靠思考来想像它怎样萎缩、现在看到的怎样消失和新种子怎样出现。需要在心里感受这样的过程, 还要感受这些停止发挥的力量如何继续存在于新种子中。这个力量在自己的灵心(情感)中又会变成有意识的。
如果使用实际上没有活力的假象,这种练习还会让人迷路。如果一个人以为要见到像物理学中的那种力量,他也会失望。在感受和观察人之前需要弄清楚:直觉到的事实不能是为了自己去利用,否则我们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感受人时,首先可以靠记忆力来观察一个人发生过的情况,比如他要求(有欲望)得到某种东西,又很怕得不到它。要观察的,只是在他心中发挥欲望的力量。并 且,我们还要在自己的心(灵心)中去感受他这种力量(不要结论和判断)。尝试过几百次之后,我们可能会成功让自己的灵心得到这个在别人的心里观察到的欲望 状态。

这样,这个欲望在自己情感(灵心)的范围中就会变成一种感受中具有意识的力量,使我们能直觉到别人心理动力的状态。不过,不要尝试用物质生活的语言来表达 所直觉到的,否则就会误会。然后还可以观察并在自己的心里感受别人其它的心理状态,比如欲望得到满足的状态。在观察和感受过程中,不要在思考中判断被观察 的人。直觉到他们内心东西时,一定要看得起和爱他们。否则的话,这种练习就会把自己变成人类的敌人。

另外还需要这样的思想:害怕是没有用的,只要冷静地看需要做什么就行。这种思想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练习,手段是:不要逃避苦难,什么都要面对和承受,信任真理。

着急、紧张、烦恼、判断、生气、害怕、虚荣、迷信、雄心、好奇、贪心、爱说话、追求地位等等,都会影响超越物质范围的直觉。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成功,他具有的心理状态就会排除精神。

我们物质身体的感觉器官不能感觉到太多的事实,因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情感、可以给我们假装安全来避免很多害怕的情况。培养了直觉能力后,我们不能不面对 危险、看见到处都起作用的破坏和建设的力量。所以想培养这种直觉的人需要勇气,才能面对和受得了自己以前做事的理由(面子、贪心等)都没有价值的情况。需 要学的是,把联系到个人的情感看成是真理上没有根据也不重要的,才能找到面对所需要的力量。

考验

获得对灵心精神完全的认识(直觉)是在人类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自动会发生的,但获得的状态跟现在经过练习获得的也有一些区别。因为现在人的不完善,如果要在 现在的生活中就获得,就必须做练习,否则具有我们现代意识状态的人会利用这些认识来造成很可怕的后果。
为了保证获得高级认识的人的意识够成熟,在获得认识之前必须碰到考验的力量。

第一考验:第一种考验是一种精神的“燃烧过程”。人要承受得了灵心的生活不被物质隐藏的状态。这种才能,我们也可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学到,就是经过承受困 难、失败等。其实,获得认识的过程就像这个考验一样,只是一种发挥信任和勇气的手段。

获得认识的时候,寻找的人能认识到他以前已经感受过的灵心和精神力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规律和互相的作用,就像一个人不仅感觉到笔画,也认得出笔画成为的、 有意义和有规律的字一样。认识到宇宙中的规律之后,寻找的人就会从这些规律中找到和安排自己的行为(实现规律)。

有一些人虽然还没有获得灵心精神范围中的意识(直觉),可是他们无意识地从这些规律找到自己的行为。这种人做的事也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

第二考验:我们平常的生活都会带来一些外界条件要求我们完成的任务。这些肯定要认真地坚持。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在精神范围的规律中认得出一些其它需要完 成的任务。要考验的是,虽然外界没有让我们完成这些任务、外界的条件也不引导我们,可我们还是需要靠自己来完成根据认识需要做的事。

面对这种考验时,我们不能靠在精神范围只会让人迷路的个人喜好。这里要学会的才能,我们也可能在平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学到,就是经过做一些并不管自己情感的 事情。这种做法培养的意志在精神范围中不需要身体行动,意志自己就直接起作用。

可是在获得有意识的认识之前还需要满足一些基础条件,就是根据真理去思考的才能。如果发现自己的某种想法是有逻辑错误的,必须马上能放弃这个想法。相信迷 信的人被他们的想法所装饰(眩惑),所以他们无法去认识真理。

第三考验:需要做的是,在没有任何能引导因素的情况下决心找到存在于自己的精神(超越个人的“自己”)。这需要自己自由做到,没有任何外来推动力。这里需 要的才能,我们也可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学到,就是经过只靠自己的意志(没有别人的支持,也没有能考虑的时间)来主动做事,比如快速反应救人。

如果成功地经过了这三个考验,以后世界发展的需要就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没有任何个人因素在影响自己的行为。

Source: 太极人生

奇妙法门——霍华德(美国)

  有位学生告诉我:“说实在的,我对于使人类自在解脱的真理——感到绝望,我怀疑是否真的有这个真理存在?如果有,我能够找到吗?又如何去找呢?” “真理的确存在。此时此刻它就在你那里!也许你没有察觉,但它的确是在你那里!”下面有一则故事,帮助了他的了解。

  第一幅[心像图]:一 个瑞士的牧羊童被路过的吉普赛人掳走了。当他被推进马车时,他听到村庄传来悠扬的钟声,钟声愈来愈远,但那特别的音调永远留在他心中。几年后,他长大了, 那故乡的钟声令他日夜萦怀,他厌烦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渴望回到自己的故乡!因此,他逃离吉普赛人的营地,开始寻找归途。他从一国流浪到另一国,从这村庄 徘徊到另一个村庄,用心的去听各地钟声,他听了许多不同的钟声,但没有一种是他梦寐以求的。有一天,当他疲倦地倒在路边时,他模糊的听到远远传来亲切的声 音,他往那声音的方向走去,他愈走愈快,心里是股莫名而冲动的喜悦,他听到村庄的钟声,跟随它,终于回到故乡了。

  同样的,真理的音声在每个人心中,这不是哲学或神秘的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假如世上的人懂得用心去分别,他不会被虚伪的声音所诱惑,他会找到真理的归途。真理之声总会被锲而不舍的人认识,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学习,去探寻,而一切操之在你。亲爱的读者!现在你刚从本书中接到了第一幅心像图,下面还有许多许多呢!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心像学]?[心像图]的妙用究竟在哪里?自古以来, 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和宗教的导师都面临一个重要的课题:用什么方法,人类的心灵才能和令人自在解脱的真理接触?乍看之下,这不成问题嘛!只要告诉人 们未来必定会有光明的新生活,他们就会充满希望快乐地活下去。不是吗?
  然而,事实证明并不这么简单。我们只要一暼报纸的标题就知道,人类大多失去和真理相应的能力。人类嚷着要进步,实际上非但不求进步,反而猛烈地抗拒。人心面临令其光明和解脱的真理时,会发明各种藉口来回避或用自以为是的歪理来推翻它。

  历史上的伟大导师为了把真理传给人,想了许多方法克服人心中的障碍,这些方法 使人在一刹那间暼见真我。在所有这些方法中,只有一个法门最成功地被广泛应用。它能使人左右自己的生命,使人产生内在的力量来取代原有的弱点和恐惧。一个 新的自我会慢慢呈现,愤怒和烦恼转成平静安详,身体上的病也会逐渐消除了。以往每天是痛苦的,而今却如此美好,生命充满了新鲜的活力和永恒的目标。 不管人类的那一种问题,这个法门都能解决。那是什么法门呢?[心像图]。

 八道胡说:

在第一幅[心象图]中,牧童靠着对音乐的感觉找到了故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对故事对图像的记忆要好于道理的记忆。觉性非常重要,假如我们知道自己处在烦恼中,知道自己与那个快乐的故乡相距甚远,知道自己的看法和[心象图]不一致——这正是我们转变自己的灵知和动力。只有知道了差距——才知道变化;只有尝到过快乐的滋味——才会觉得自己当下正失去了快乐。

就在这一刹那,我们觉悟到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时,我们就能够清醒地改变自己了;我们的觉知也就会自在自由。人们对这道理很明白,却依然沉没在习惯里,沉沦在情绪里——这是不自知的,因为觉性被掩埋 了。一旦警觉了,借助[心象图]的帮助,就不再掉进循环不断的坑里,马上就变得快乐无忧了。

  什么是[心像图]?[心像图]是放映在心幕上的影片。经由一个故事,可以帮助 人去了解真理。例如,我们刚刚读了那瑞士牧童的故事,那个故事在我们心中构成一个影像,它启发我们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心像学与心像图]的价值是不可 忽视的,我们将要研究如何去运用它。思想过程的本身就是心中影像的放映,这就是为何有建设性的理想——对我们的健康和快乐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本书中,将有许多故事帮助我们创造有益的[心像图]。经这些[心像图](的协助), 真理能够直接启发人。它的目标是至善的,它给人建设性的途径去遵循,它指导人如何开始新的生命。例如,你面临一个困难的决定,不管你多用心,都无法解决。 然后,你读到一则故事,有关某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也许他抛开他的问题,而出去轻松轻松。这个行为解放了他的心力,使他能用一个新的方式去 思考,而他就找到答案了!也许我们不能立即了解某个有益的观念,但我们读得懂表达这个观念的故事,所以,[心像图]有如一座桥梁,透过这个故事我们由未知 而到已知,使得我们更上一层楼!

  应用故事传达道理有一个好处,因为读故事是轻松而开心的,它容易把真理带给 人,使人很愉快地接纳,犹如“有朋自远方来”,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一样令人高兴![心像图]形成后,会往下扎根产生作用。它转变我们的思想,犹如在大海表 面下强有力的潮流,提供能量和智慧带动我们的生命,在我们不知不觉中静静地工作,扫除我们的阴影。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导师都知道这个秘密,并且以此教育人类。在新约中,[心像图]是以寓言的方式出现;佛教禅宗用机锋转语表达无上的妙旨;古哲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故事和神话教学;近代的学者,如爱默生和梭罗在他们的演讲和著作里都应用比喻与例子来感动人!为什么呢?因为[心像图]是一种人人都能了解的语言,所有的人都能在心中形成影像,而从其中领会深刻的意义。任何人,不管他目前的知识如何,境况如何,皆能由[心像图]开始着手而达到自我升华的境界。一个[心像图]一旦(在心里)扎根后,会默默蕴酿出智慧来!

  也许你听过“无声胜有声”这句话,一个微笑道尽万语千言,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现 代化地说,一幅[心像图]值得你一千小时的努力!要多久才有效果出现呢?你也许会问,应用[心像图]后,要多久才会有实际效果出现?我可以肯定的说,效果 立即产生!当人阅读了有关心性修养的美妙文辞,一刹那间,他自然会有某种感应。起初,这反应有点模糊,久而久之会愈来愈清楚,好像照镜子,你看出你的影像 清楚自己在作什么。

  当一个人正在努力作更深的自我了解时,会有一种特殊感受,如同我的一个学生所 说的:“我不清楚怎么一回事,但我知道这是有趣而有意义的转变。” 的确,你会转变的,也许刚开始只是一点点,例如,别人对你的不良批评,你较少介意了;或者,你发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并非自私,但坚持别人照你的意思来生活 就未免太自私了。

  生命力是由内向外发挥的,你内在的自我所发生的良好改变会有益的反映到你的外 在行为,你会发现一切外在的活动起了显著的变化,你和别人的关系愈为和洽,你的生活有了新鲜的气息。因为你自己内心和谐而统一,产生了整体的力量,才会有 这些变化。自我团结统一的人,他的心力犹如百川汇集,注成长江大河,浩浩荡荡,源远而流长。

  第二幅[心像图]:假 定现在是七点钟,而你想看八点钟的电视节目,先把电视转到那一家电台,然后你可以轻轻松松地等,八点一到就行了!一切已准备就绪,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节目 自然准时演出。同样的,只要用[心像图]的原则将生活作正确的调整,我们就不须担心结果如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丰富的成果自然会来的!你迷糊了吗?当 你们继续读这本书时,不要怕混乱或搞糊涂了,承认混乱是诚实的。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你不怕说:“我不知道。”当你知道你不懂这个或那个,这是新智慧的开始。

  例如,你不知道到底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不是错误也不是可耻,就好像你不知道 晚餐要吃什么一样,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心灵的饥渴需要精神食粮,和肚子饿了要吃东西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你若不先分辨眼前要吃的这个东西是真的还是假 的,一味地接受,那就错了!如果有一个新观念你不能完全领会,也不要畏惧它。你要知道没有原理是超乎人的理解范围的。

  目前你也许看不到真理,但它确实在每个人的心中。譬如;你要搭乘飞机飞到某 地,你用不着了解飞机的机械性能。同样的,你不须要了解在你心中发生的愉悦变化,让它自然发生,不要犹豫,不要怀疑,尽管放心的学习[心像图]当作是老祖 母说的故事,看作是老友送来的礼物,现在让我们一步步来打开心灵之钥,开启真理的宝藏!

  第三幅[心像图]:沿 海有个村庄,时常被海怪袭击。有一位道士,一经他的双眼注视,就能降伏任何魔怪,法力无边。他们就把这位道士请来,于是道士站在山崖上看着大海,当海怪再 度出现,他便凝视这批海怪,它们也就永远不再来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位道士,假如你不怕自己心中的恶魔,当苦恼混乱来时,你肯继续注视它,看得清楚明 白,就豁然开朗了,你所有的阴影会消失的。

  玛夏问:“为什么当我进步时,就会发生奇怪的事。在了解一个道理之前,我总是 觉得更迷糊混乱。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你和以前一样迷糊混乱。只是以前是下意识的。而你现在能察觉你的混乱,因为你不再掩饰自己。现在才领悟到了解到,不如自己所想像的那样了不起—— 这种自我的诚实会领导你,使你得到真正的解脱。” 玛夏笑了:“我发觉停止伪装是多么的舒服!” 

  为什么你能够活得更快乐?人不能快乐地活着,并不是因为没有“快乐”的存在, 也不是因为有某些人或某些事情在中间阻碍你。人之所以不能成就应有的满足,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原因。下面这几段,我希望诸位特别用心,假如你读懂了,即 使是一点点,你在几秒钟内的进步会超过你几年内的努力。 

  人之所以不能升华,不能进步,是因为他不相信有这事实的存在。人不会去追求毫无可能的东西,除非他认为那件事至少具有一点真实性。所以,他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地迎接未来,即使一开始是手足无措的,但的确有一个全新的世界等着他去开拓。这个新世界之存在,自古至今,都流传下来告诉不肯思考的人类。

  当人肯接受“秘密”的知识,“秘密”的教训时,新世界就呈现在他面前。它是秘密的,只因为千百万不快乐的人不肯接受也不了解它。但你,亲爱的读者,勇敢检讨自己,好好读下去,然后你就和那千百万不快乐的人们不同,你会体会到使你自由的真理。我们不是在空谈不实际的理论,而是在寻找较好的生活方式,使你在现在就找到,立刻就享用。人最大的苦恼,最深的恐惧是:他必须忍受目前痛苦的思想方式,同时却又要对外掩饰他的无能。

  事实上,的确有解脱之道的,在通往真理的路上是充实而安详的。首先,你必须有勇气抗拒旧习才能够找到它,即使你对这新的方向不熟悉,也必须放弃以往的思想习惯和种种藉口开始走向正途。应用本章后面给予的四把金钥匙,你会找到你所寻觅的!这条途径导引你走向快乐丰富的新生命,因循旧习只有带给你无穷的烦恼,这是什么途径呢?

  相信新生命的存在才能找到新的生命!这就是整个的大秘密。我们必须在灵光一闪中,领受自己内在的新生命。它在我们的心内,不在外面。每个人本来就具有这个,但我们必须发扬这内心的宝藏,好好认识它,观察它。当这真正的自我认同愈来愈强时,它的力量会使你突破一切的旧习!那么,什么东西阻碍我们对它(对自己)的认识呢?——我们自己。若不舍得放弃现在的观念或生活方式——虽然它们一无是处,那么,不可知的未来可能更糟。我们必须勇敢,然后将知道: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的自由!

  比如,你告诉一个人,在山丘的那一头,有一座大城堡等着他去占用。你要他相信 你,是做不到的,因为他被许多人愚弄太多次了,以前所有的尝试都带给他失望,他实在不愿再冒险,所以你不该责备他不相信你。然后,那座城堡是存在的,不管 他愿不愿意去找它,它始终矗立在那里,随时等候他来。在这里,有一个关键存在——那就是除非他看到那座城堡,他不会走向它;可笑的是,除非他肯朝着它走, (否则)他不会看见它。但是不用担心,我们还是有办法。

 八道胡说:

这里介绍了[心像图]的作用原理,那就是人类的记忆能力是“境”比语言更清晰,就象外语教学常用环境教学一样。当我们生活中的“境”与记忆中[心像图]一致时,我们马上就能悟到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里了。 

第三个 心像图介绍了运用它的关键是“能看清妖魔”的眼睛。在佛家,这个就是觉性,我们平常称之为自觉性。谁将把我们从情绪中救出来?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的觉 性。我们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时,我们就刹那间明白了。我们通过[心像图]明白了道理,也是刹那间把[心像图]与现实相比较了,我们顿时明白我们是掉进心理 误区了,我们是在情绪里挣扎了。这样我们就能马上从痛苦转为平安。 

许多朋友说自己是陷在情绪里了,道理其实都明白。这就需要将道理成为自己的,成为下意识的,这就靠[心像图],让我们了解我们心里的活动模样,认清它们,有了这样的眼睛,就不怕可能会产生的任何情绪了。 

有个人养了一只猴,朋友到他家来总为猴的乱动所困扰,看他安之若素的样子很是佩服。他就说,我是看惯了,知道它必然会这样的,不会安静地蹲着,看惯了就不理了。我们的心也是这样,我们看惯了它演绎的东西,就不再会去理它的装模作样了,呵呵~~
 不理猴子啦!嘻嘻~~

source: 菩提树下的孩子

Rudolf Steiner生平


奧地利社會哲學家(1861~1925), 1861年二月27日出生於Kraljevica(克羅埃西亞共和國)。

「史代納本人就像一所大學」,因為不僅教育的領域,在許多方面,如:哲學、神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經濟、建築、醫學、藝術、戲劇、舞蹈、有機農業與園藝等…,史代納總能以個人獨到的洞察與革命般的創造及整合能力,對當代及後世人類提供猶如明燈般的光照、指引。

史代納為神智學的一員,後來還被推舉為德國分會秘書長。於1902至1912年間,史代納即以神智學講師身份受邀於歐洲四處旅行演講。演講遍及德國、維也納、瑞士、法國、義大利、英國、捷克、挪威、丹麥等。

演講所到之處,史代納發現並觀察建築藝術之美,進入建築藝術的深入學習與研究。數年之後,當人智學團體成熟之際,史代納即以他在建築藝術的學習與研究,再 加上十年工夫鑽研,他親自設計、監工也親手參與建築物的藝術裝璜工作位於瑞士多拿賀(Dornach)的人智學總會「歌德館」(Goetheanum)的 建築。史代納也被後來的研究學者歸類為建築師之一。
二十世紀初期,歐洲成了戰場,為重整社會秩序,健全國家體制,史代納結合法國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三大理念,提出更具體落實的新理念:

(一)在文化、知識、宗教等精神靈性領域上自由;
(二)在政治、法定權利上平等;
(三)在經濟事務上互助、博愛。
史代納理想的政治理念雖然沒能成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體制,然而,他的其他的許多理想,如今已遍及全世界,他努力的心血,特別是教育,已綻放出美麗的花 朵。史代納遺傳下來的工作,在全球佔有相當地位的計有:音樂、舞蹈、戲劇、哲學、神學、社會學、心理學、自然醫學、有機建築、生物互動農業(bio- dynamic agriculture) 與有機園藝、建築等…。

Source: 台湾科技大学

《孩子成长的力量1》Rudolf Steiner

幼儿的模仿和遗传
  根据我在前面说过的教育的基础,你们可能认为我介绍的教育是要脱离实际的物质生活、进入精 神的范围。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介绍的教育要给我们带来最实用的帮助。我介绍的精神研究要帮我们回答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小孩的物 质身体。也许你们认为这是一种矛盾:有精神科学根据的教育怎么要说——0~6岁的小孩主要要发挥物质的身体?下面,我就会帮你们慢慢地解开这个矛盾。
  现代人经常把教育改来改去,因为我们都对现代的教育不满意,并且觉得自己受了不好的教育。 我们一边说自己受了不好的教育,一边说自己知道该怎么教育,这不是有矛盾吗?这还给我带来了羞愧感,因为我讲教育时包含的意思会是“你们,也包括我,都没 有受过好的教育,不过我们都知道好的教育是怎么教的”。这种矛盾其实也不矛盾。我们也可以判断一幅画画得好不好,不管我们自己有没有绘画能力。其实,不懂 教育的人也能感觉出什么教育是好或不好的,只是他们怎么马上也来说应该怎样改革教育?就像一个感觉出画家的画不好的欣赏者马上帮画家修改一样。有了不满意 的感觉还不够,需要的是一种观察的“工具”。我们不应该影响教育家的工作,而要给他为了观察学生所需要的技术和“工具”。我在下面就想继续给你们这些。
  可以说,人是根据天性、遗传和环境去发展的。可是这样说还不够。我们也已经知道,人的思考 脱离不了物质的神经、人的情感脱离不了物质的节奏系统(呼吸、血液流动)和人的意志脱离不了新陈代谢的过程和动作。这三个方面发展的时间都不一样,不同方 面在不同的时期得到发展和完成。我已经说过,0~6岁的小孩就像一个感觉器官,也就是具有头的特点。他的整个发展都是从神经的感觉启发出来的(不是从神经 的思考)。接受到的印象在小孩的整个身体里都会起塑造和形成身体结构的作用。
  大人接受到的印象只在感觉器官(身体的表面)中起作用。往身体内部的反应只是对于灵心的作 用。比如说,物质的光只能进入大人的眼睛,继续往内部的只是包含情感的对光的想象。可是在小孩的身体里,血的每一个血球都会从光那里受到刺激。这种刺激不 是物质上能测量的,因为它是在属于生命力(构造生命的力量)的一种本质或者实质中发挥的,一种大人在感觉器官中才存在的本质。
  小孩的整个身体有感觉器官的特点,而大人感觉器官的特点已经减缩到了感觉器官中,他的内部 有灵心的特点。所以,一个具有内心(内部)世界的大人在一个刚出生、自己还没有内心世界的小孩旁边,很自然地就会教育(影响)到小孩。比如,在小孩身边有 一个有困难和担心的大人。他灵心担心的状态就会影响到自己物质的表现,就是既口干又有苦味、呼吸被压迫的样子。虽然这些表现不明显,不过小孩根据自己的特 点,要模仿大人所有在物质上的表现。小孩的身体也完全接受(模仿)他在大人身上所看到的状态(被压的声音等)。
  大人的灵心状态(心情)影响到他自己身体的表现,而小孩以整个身体接受和模仿物质上能感觉 到的状态,并根据这些来安排自己身体的内部结构。小孩虽然不能接受让大人担心的原因,只能模仿在物质上的表现,可是在小孩的神经和感觉器官中,精神的塑造 力量会抓住模仿到的物质状态,并根据这个状态去形成(塑造)小孩的身体结构。比如说,如果妈妈总是有担心,小孩身体的整个结构就会形成一种适合接受“担 心”的结构。
  7岁之前就是这样的,好像是一种“内战”。这场“内战”就是遗传得到的因素和从环境模仿得 到的因素互相打斗。刚出生的时候,遗传得到的因素比较大,可是在0~6岁的发展过程中,从环境模仿得到的因素要慢慢地战胜遗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就会慢慢 地被改造,使小孩的感觉器官、灵心和精神能对外界开放。如果战胜不了遗传的因素,小孩就不会加入和接受世界,而只会发挥根据遗传的、与环境世界有矛盾的特 点。
  我们需要培养出的,是那种一碰到新事物马上就能把自己的情感和判断根据它改变的人。这样的人才不会自私和封闭,才会开放、与他人合作改变世界。
  如果观察小孩的换牙过程,我们就会发现:第一套牙齿不太实用。这是遗传得到的牙齿。第二套 牙齿虽然基本上是根据第一套的形态做的,可它更适应世界中的实用需要。换牙脱离遗传作用的过程比较明显,但其实整个身体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灵心和精神 在小孩身体中起的作用也就是这个:刚出生的身体是遗传的,可是在开始的7年内,这个身体会被换成属于世界的。如果教育者不知道这个过程应该怎样发生,他就 很难避免灵心精神的力量给小孩换来的身体得到一种跟自然规律作对的、不健康的发展方向。
  我们老师都不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学生将来要变得比老师更聪明。如果 在教育这些能变得比自己更聪明的学生时只用一些自己能理解的内容,我们就限制了这些学生的发展。老师们需要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自己没有的才能。就是说,要 尊敬孩子心中的、老师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在培养这些心中存在的东西时,我们不要以为学生出现的才能是他从我们这里得到的像。
  相反的情况是有可能的:成年人经常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就是觉得做不到。为什么呢?如果去 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是身体的结构、是模仿“担心”得来的结构阻碍了我们的行动。我们这样的身体已经不适合(不习惯)要做的行动。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老师 担心而造成的后果。他的心情在我们的身上就变成了物质器官的结构。这是一个老师要想得到的。
  老师们的任务是,让0~6岁小孩的身体发挥得尽可能健康,使他的身体在他长大的时候不会阻 碍精神要做的事(人知道该做的事)。教育者就像园丁一样,他不能自己提供生长的力量,而只能避免阻碍植物自己要发挥的力量,就是提供条件。这样,学生当然 也能发挥一些老师自己没有的才能,而且学生的身体不需要形成老师心中东西的像。
  自然科学也会发现心情对物质器官的一些影响,比如一个人担心的心情对肾器官的影响。……(此处省略部分内容)
/
儿童时期的教育
  现代物质主义的时代虽然能发现很多单个的事实,可是它们没有在精神上才能发现的关系,使我 们不知道这些单个发现的意义。物质主义的科学就不能看到发现的现象所包含的意思,就好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样。精神科学则会告诉我们精神 在物质中形成的规律,它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种神秘梦想的、只能依赖的东西,而是所有物质形成过程的根源(根据)。
  我们也要观察到7岁之前小孩的感觉神经部分、节奏部分和新陈代谢部分互相起的作用。在节奏 系统(呼吸和血液流动)和动作(四肢)新陈代谢的系统中,小孩感觉到的印象都会继续振动。所以小孩看到并模仿的“担心”表情也会先形成他的呼吸方式(习 惯),再形成他的动作习惯和新陈代谢的方式。
  到了7岁时,小孩感觉和神经的过程就再也不会在他整个身体里发生,而会缩小到感觉器官和神 经的范围中,从而在这时起感觉器官专门面向外界。从7岁开始,在整个身体里发挥并影响到所有其它过程的是节奏系统。给换牙后至性成熟前(7至13岁)小孩 上的课,主要应该是引导(或者影响)节奏系统的。所有不能培养和引导节奏系统的手段在这个年龄都是错误的。那么,什么能引导节奏系统呢?那就是艺术的活 动。
  比如说,音乐离不开节奏。音乐就是节奏,所以音乐在人体的节奏系统中继续起作用。整个人的 内部自己会变成乐器,就是说,整个节奏系统都会发挥不同种乐器的特点。此外,不仅音乐有这样的作用,雕塑和绘画也有。美术的颜色和不同颜色的和谐融会,也 能在身体的节奏系统中造成或者引起根据颜色和谐的节奏过程。如果要成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我们就需要以艺术的手段介绍所有的课程内容(不仅是艺术课的内 容)。所有课程(包括所有门课),都要让小孩自由地和和谐地发挥他的节奏系统。
  很多人不够重视这一些,结果,很好的科学数据就成了无价值的东西。比如,有的人通过做实验 来看小孩做什么时累得有多快,然后,他们就根据这些数据来安排课程。在理解这些数据精神上的意义之前,我们不能利用它们来安排课程。这些实验虽然很好,可 是我们只有在精神科学的眼光中,才知道这些数据也能表明的事实:如果7至13岁的小孩在课堂上累了,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节奏系统,而是对另一系统起了作 用。节奏系统不会让我们累,我们的心脏跳动一辈子都不累。让我们累的,是思考、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和动作。
  如果知道要对7~13岁小孩的节奏系统起作用,我们就能从实验数据看出在哪里做得不对。如果学生太累,我们就要改变课程方式。如果没有精神科学带来的理解,我们可能会给小孩提供各种各样的条件,但就是想不到改变课程本身。
  这里介绍的是物质方面的,其实这些道理对灵心和道德的发展同样起作用。如果我们给小孩定一 些道德规定,可能还用逻辑的说明给他说为什么要这样,这不会使小孩的心里萌生道德的动机。人对于道德和宇宙规律的逻辑思考在性成熟之前还没有醒过来。到性 成熟时,节奏系统才完成了它为人的发展任务。在这时,智力思考的才能才成熟,使它能自由独立地出现。只有人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一切的存在自己去形成自己的道 德判断,他才能感到满意、这种自由建立的道德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我们要做的,不是给小孩传下来道德规则,而是培养以后能自己建立道德所需要的萌芽才能。
  所以,我们不要给小孩定下什么道德规则。如果我们自己成为他的一个好榜样或者给他介绍历史 上的榜样,小孩以他在14岁时醒起来的判断力,就能自己根据自己的观察建立他的道德。14岁之前,小孩在看或听到榜样时就会发挥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这些 情感在他的节奏系统中会继续振动。由于这个节奏系统的作用,小孩就会对"好"的发挥同感,对"坏"的发挥反感。通过小孩这样的发挥,而不是通过他的理解, 我们就能培养一种以后能变成判断的情感。这首先只是一种艺术感的发挥:小孩同情美丽的好事,讨厌丑陋的坏事。
  如果我们用道德的定义这个智力手段,到了性成熟的小孩就不会产生道德感。他只会想起别人对 于道德的抽象概念。可是别人的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根据别人的想法去做人?在7至13岁的节奏时期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在艺术上给小孩带来对于"好" 的喜欢和对于"坏"的反感这样的感受。这种艺术感,就是以后出现智力的萌芽。14岁后自由发挥出来的道德判断才是属于孩子自己、所以一定让他满意又给他带 来力量的。
  如果老师们能根据精神科学的观点去观察小孩,他们不仅能注意到这些,还会引起一种新的思想 和心意。我们现代人都没有古代人那么快乐和自信,因为现代人已经没有了精神的肯定。我们现代人都无法回答命运问题,只匆忙地去办一些都不知道最后是为了什 么的事。在自己感到悲惨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宇宙,在我们对于宇宙的情感中找到安慰。可是现代人的心理又不够强,他们不能以看宇宙的方式脱离自己的悲惨得 到安慰,因为他们心中缺了一点什么。他们在所受的教育中没有机会发挥对于宇宙精神给我们带来的感谢的情感。
/
感恩、爱和自由
  我们所有高级的情感都要从对于宇宙的感恩开始,感谢它从自己来创造了我们,并给了我们在它 之内的位置。没有这种感谢情感的抽象的世界观,是不能让整个人(身体、灵心和精神)得到感受的。没有情感的抽象的思考就像一个异物,它不能让我们快乐。老 师们都需要对于宇宙感谢的情感,也要因为自己得到了学生而感谢和尊敬他们(尊敬小孩不是说什么都要经过小孩的同意,而是说把他看成一个我们要解开的秘 密)。如果能感觉到精神的力量在孩子中引起的形成过程,我们也能够尊敬他并去发挥一种使自己被感动的心情。这种心情是教育最基本的技术,对于笨或者调皮的 小孩也是这样的。出问题的小孩让我们感到的是悲剧或悲惨。老师们的动机不能是反感。
  在我们现在“客观的时代”,很多人会说:“我们怎么能发挥一种被调皮无用的小孩感动的心 情?为什么要感到悲惨,不要生气或放弃?”在我们“客观的时代”,很多父母也会说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没用的东西。这样的心情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能感受到: “宇宙精神的力量给我送来的秘密是一个难教育的小孩(考验)”,这种悲惨的感受会帮我们跳过很多教育问题。把所有的,包括坏的都看成是属于精神的、把对于 悲惨的感受当做动机,这是老师对7岁之前调皮小孩能发挥的感谢情感。
  7岁之后,小孩的节奏系统需要加上新的因素,就是艺术。这时,除了感谢的情感以外,我们还 需要发挥对于自己教育手段和做法的爱。这种爱的力量让我们实践的方式变成了小孩感到美(喜欢)的。在7~13岁的时期中,如果老师没有自己爱和喜欢的手段 或动作,他对小孩就不能起作用。自己喜欢和爱而做出来的,会使学生感到:这是人所需要的。逻辑的思考都做不到这一点。
  在我们的Waldorf学校,我们很重视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不重视他能掌握什么技术或者 知识。老师不仅要爱学生,也要爱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过,不是因为方法是他自己的,而是因为方法让小孩形成了什么。爱小孩是不够的,要爱的是自己的事业。而 这种爱就是精神科学的研究会引起的,因为它会让我们发现奥秘的教育关系。
  这样教育出来的小孩到了性成熟的思考就会是自由独立的。如果我们以敬畏和尊敬去接受小孩、 以爱的方式去教育他,他到了14岁后也就能自由地从我们的教育出来。获得了自由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也就能和老师平等地学习,在逻辑上交换和讨论自己的想 法。由于我们在孩子14岁之前没有碰过他要自由出现的精神(智力)、由于我们让它一步一步地自己醒起,这种醒起来的精神才能就是自由独立的,使学生自己感 到:“我自己醒来了”。而这种感受,又是一种在整个生活中不会萎缩的“源泉”。
  我们不要说:老师们要给学生这种或者那种知识和技能。要的是对于小孩精神的尊敬(不是对于 他脾气的尊敬)。这种精神不能是老师来建立,只能是自己发展的。老师能做的,只是把阻碍精神发展的因素拿走,把引起发展的因素拿来。精神是根据周围的生活 过程和方式发展的,而这个生活过程和方式是老师来安排和发挥的。老师不能发挥他自己的脾气,而要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教育并让小孩同情地在老师的生活中发挥 小孩自己的生活。老师不能追求把学生变成自己的像。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他们在心里不要受到老师和前一代人引起的任何后果。
  要当作老师动机的3个规律是:被感动和感谢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世界,意识到小孩成为我们 要解开的精神秘密。以爱的方式发挥的教育方法,使小孩自然地靠我们的生活去教育自己,使我们不用影响他现在还在生长中的、以后要出现的自由。(1.以感谢 的方式接受;2.以爱发挥的教育方法;3.让孩子的思想自由地发挥。)

Source: 菩提树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