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13

9歲為什麼會有危機? (转)

報導:楊潔思 
圖片:李玉珍、主辦單位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资料来源: 中国报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453110
孩子升上3年級后,是否特別難搞?

有些父母或許會“突然發現”,那位可愛、乖巧聽話的孩子不見了,取而代之是個叛逆愛頂撞的小孩,而且容易爆怒,功課也好像退步了。

“我們的孩子怎麼變了樣?”他們問。

如果你也有此疑問,或許你該對“9歲危機”多一點了解……


9歲為什么會有危機?
 原來,9歲前后,是孩子意識發展中一個重要的關卡,稱為“9歲危機”。
 一位媽媽劉麗霞分享教養經驗時說:“小時候,我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來教育他,但是當他到九歲時,我就發現原來的方式行不通了,經過很大的掙扎,結果我做了一些改變。孩子十二歲青春前期以后,我再次發現我的方法行不通了,到了十三、十四歲,他進入青春期,我又發現我原來的方式行不通了。”
 一句話,講述了孩子在各個發展階段的變化,9歲危機似乎只是“暖身”,更大的爆發力,其實在后頭(青春期)呢!
憤怒與恐懼在滋長
 但是,這個暖身,已足以讓一些家長頭痛不已了。這次,且集中談9歲危機吧。
 這期間,孩子面對他們人生第一次內在危機,他的“自我”冒出來,而強烈地感知到人與我的不同,感知自己是完全獨立的存在體。
 來自德國的資深華德福老師瑪汀娜艾德力(Martina Etterich)形容這些孩子“如同穿了件不太合身的新衣,身體比較物質化、人比較實際了,抱著比較批判的態度。”
 他們開始要單獨面對世界,開始質疑這個世界,自然會有不安全感,進而產生對家長老師的挑戰,對很多事情質疑。
 憤怒與恐懼在他們內心滋長。
 他們會看到成人的不完美,而頂撞與挑戰老師及家長,並企圖透過這些叛逆行為,重新確認身邊成人值得信賴,再與他們建立新的連結。 
三個年級需求不一
 “三年級的孩子離開天堂(兒童的夢幻狀態),來到實際的生活,並積極入世。”瑪汀娜老師說。
 因此,她說,與真實生活相關的活動,如編織紡織、食物(農耕、準備食物、烹飪)、建房子、建造工具與樂器等,都是適合三年級孩子的活動。
 以孩子的發展來看,一年級的孩子還帶有些許夢幻情結,適合聽有快樂結尾的童話故事;二年級的孩子則適合自然的故事或傳說,強調人的品質,如勇氣;而來到三年級,他們由于要“入世”,因此,適合聽創世紀故事,這時候,講給他們聽的故事,已不必要有快樂的結尾。
不同年齡層教養各異
 教養孩子其實不太難,只要我們了解人類如何成長,我們便知道要如何教養不同年齡層的孩子。
 另一位來自印度的資深華德福老師大衛尼克斯(David Nikias)說:“九歲孩子內在的‘我’提升,要跟外在世界連結。他們體驗了分離,從合一中分離,而覺得孤單。”
 一般上,九歲以下的孩子,還是處于“人我合一”的狀態,不太覺察自己是與爸媽兄弟姐妹不同,是獨立的個體。
 而來到九歲,或九歲前后半年,他的自我/內我長出來,開始覺察人我的不同,而倍覺孤單,也覺得對世界失去掌控。
 “他們覺得自己與別人是分離的,他們不了解這個世界,所以,我們重新介紹他們認識這個世界。例如我們講解為什么有人住這樣的房子、吃這樣的食物、穿這樣的衣服。這讓他們重新有一些掌控。”大衛尼克斯說。
 大衛尼克斯是美術老師,他會教三年級的學生一些基本的繪畫技術,例如在濕水彩中如何控制水,讓孩子的心,通過繪畫,重拾一些“有所掌控”的安全感。
從簡到繁樂在其中
 以人類的發展來看,九歲,是一個從簡到繁的過程,也是從單一到趣味的過程。
 一般上,一二年級的活動相對簡單,三年級就會出現比較複雜的花樣,這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老師或家長可從平日的活動上,變出有一定難度的花樣,孩子會覺得大人不斷挑戰他,反而樂在其中。
 在挑故事時,則可挑對應孩子心理狀態的故事。對九歲孩子,西方人一般講西伯來或聖經的創世紀的故事,而中國人,則可講《黑暗傳》長古詩,這是中國版的創世紀。
 九歲這階段的孩子內心衝突是比較大的,老師可試著講些跟衝突有關,最后再回到合諧狀態的故事。
 以華德福數學為例,學生們開始學習各種不同的計算法與單位。
 老師可講,不同單位的計算帶來的矛盾,到后來統一用“公”計算單位(如公尺、公里、公分等)的故事。
 華德福教育的一個特色,就是科目與科目之間,彼此儘量有關連,或是界線不太分明。
 以數學課來說,它是數學,但它也可涉及本土文化與歷史,如談到古代本土的測量單位。
 故事,是一種心靈滋養,藝術或手工活動也是,在進行藝術或美術活動時,也可配合創世紀故事,讓孩子畫相關故事,抑或用手工泥塑或蜂蜡捏出故事內的角色,這對孩子的心靈會有更大的滋養。
適合九歲孩子的活動
◆測量活動
 九歲的孩子開始脫離一二年級尚殘余的夢幻狀態,與真實的世界連結,因此,讓他們學習測量,如實際進行土地測量,也符合他們與世界連結的身心發展階段。
 老師或家長在出題時,可出跟實際世界相關的題。
◆建房子
 這時可讓孩子了解各國不同地方的房子,體驗或是畫圖,再下手製造。
 家長可事先物色適合的地方,帶孩子去戶外、森林或農庄,讓孩子自由建造庇護所或小房子,可就地取材,也可以木、木板、泥等材料。
 孩子可以自己建造一間,也可以跟幾位朋友合力共同完成工作。若是自家院子夠大,在自家院子建游戲屋或狗屋也行。
 與此同時,可讓孩子寫回顧或工作日記,例如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以此類推。
◆農耕
 家有院子,農耕可在家中進行,若無院子,可借助其他資源,例如帶孩子去有機農場深度旅行,住上一兩周。
 這期間讓孩子們學耕種,接觸泥土,了解我們的食物來源,親自下手耕種,這會是讓孩子難忘的體驗。
 有位老師就帶孩子去農家十多天,讓孩子認識農耕,並體驗農民的生活,活動包括收割、插秧、做堆肥、放風箏、坐牛車、探險、煮湯丸等等。 
 為了讓孩子對米飯粒粒皆辛苦更有體悟與概念,她讓孩子數一根稻穗上有幾粒谷,再數一碗飯有多少粒米,讓他們充分了解,每一碗米飯都包含了農夫許多心血,不好輕易浪費。
◆達人貼士:
 1.外游活動,也可配合統計,策劃時,跟孩子一起統計出游要用到的費用,途中做好記賬,回家后就可做財務報告,這無形中也讓孩子學多一項技能。 
 2.這些戶外活動,事先要策劃好,做好準備,事后要有回顧,回顧整個過程,最開心的、感動的、害怕等等事情,有必要的話,可跟孩子做更深入討論。
 3.也可寫一封信感謝農場主人,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