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6, 2011

谁在伴孩子长大 (转)

书名:谁在伴孩子长大——电子时代的家庭应对战略
作者:Martin Large(英)  (译:李泽武 邵蕊)
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 太白文艺出版社

谁在伴孩子长大
——电子时代的家庭应对战略
撰稿人:蔡静

一.        电子时代的产物
电视,电脑,电影,游戏机,手机等

二.        探讨不同时代下的童年生活
电子时代前的童年生活
电 视的拥有率还不是很高,孩子们主要以户外自由玩耍为主,而且当时的电视节目内容较少,比较单纯,广告灯相对少很多,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化,由于电脑 没有介入,所以孩子和大自然的接触更多,和父母在一起讲故事,交流的机会更多,当时的生活节奏也没有那么快,家庭的亲情感更浓郁。同时在那个时代电话,手 机也没有大范围出现,所以人们的交流主要靠书信或者见面交流,人情味更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单纯,孩子的伙伴也较多些,孩子得到的活动的时间也更多,没 有那么大的学习上的压力。

电子时代的童年状况
90 年代初期电脑慢慢开始进入家庭,电视更加广泛的普及,甚至客厅卧室各有一台电视,到目前电脑在一个家庭中甚至不止一台,人们大量的时间在和电视电脑手机打 交道。而现阶段大部分的学习都开始引入了电脑课程,电子媒介成为衡量学校硬件设施的一个重要标准。90后出生的孩子们出生在一个信息狂轰滥炸的时代,各种 商业广告,商业活动铺天盖地,孩子们过早地被这些信息所迷惑,困扰,安静的心灵被搅乱,随着手机的普遍使用,甚至在小学就有孩子用手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 展,人们之间的信任感慢慢被摧毁,成人担心孩子在外界的危险,如拐卖儿童等犯罪现象,所以选择让孩子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电脑,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越来越 少,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变弱,各种问题开始出现。而父母工作生存的压力,导致生活节奏不断加速,没有固定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人与孩子间的问题也日益出 现并加剧,成人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内心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的东西和压力。电视成了电子保姆,我们的生活因为电子产品的大量介入出现了各种问题;孩子的问 题,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环境的问题。

电 视,电影,电脑这些科技以将童年彻底摧毁。它将童年的多姿多彩抹煞,孩子不得不为了成为优秀的大人儿努力学习。任何人都会看电视,这不仅仅是纯真的泯灭, 更是逐渐发展,逐渐发现的童年的枯萎,童年被驱赶着,以加快的速度走向衰亡,现在的儿童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精力旺盛。

三.        呈现出来的问题

1.      孩子的问题

身体上:眼睛的疾病比以往增加,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近视,弱视,散光,眼睛疲劳等状况;由于长时间坐着,缺少活动, 颈部,背部,肩部,手臂等骨骼肌肉发育受到影响,有的出现腕关节,肘关节肌肉抽动的症状;胃病,糖尿病,肥胖症病例增加头疼,失眠,饮食困难等

心理上:多动症,自闭症,语言障碍,学习障碍,沟通障碍,思维混乱,焦虑,暴力,攻击性行为,重复性紧张伤害,电视上瘾症,不良道德行为,冷漠,不能安静,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被破坏。

2.      家庭的问题

家 庭成员间真正地沟通变少了,缺少沟通的兴趣与话题,被电视电脑占据了过多的时间,父母和孩子间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孩子得不到真正的关爱。由于电 视电脑媒介传递的信息五花八门,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被潜在的改变,变得盲从,焦虑,越来越多失去心灵的空间,内心不再能安静,电子媒介传递的信息把人们 从心灵的世界拉到商业和物质的世界,这也是促成家庭离婚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

3.社会的问题

   电子媒介的大肆介入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传统的一些好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被颠覆,人与人之间隔阂越来越深,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生活趋于忙乱,人情味慢慢变淡。

4.教育的问题

电子技术的引入,使得教育行业一阵电脑热,甚至在某些幼儿园就开始教授电脑课程,教育者对电子技术的引入缺乏慎重的考量,盲目引入,而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学校花在教育科技上的支出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5.环境的问题

电子产品的大规模大范围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并且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如手机电池的回收渠道没有很好的建立。电脑电视手机等对人体的辐射成为了潜在的危险。

四.        相关的原因

   总述:这个时代,人类历史上婴儿和幼儿是第一次暴露在快速增长的现代科技的脚步下,世界被无休止地加速了,造成的结果是不再有孩子的孩提时代。

1.回顾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时的状态

眼睛茫然空白,脸上表情呆滞,仿佛被催眠了, 户外活动时的状态:放松,愉悦,平和,安静。

2.几个相关的原因

(1).电脑电视的工作原理对人体的伤害

电 脑电视的显示屏出现的画面是以波动的形式出现的,由于电视画面在不断的更换中,所以这种波动的频率非常快,而人体作为一种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地球上,人体也 是一种波动的状态,只是人体的波动频率是相当慢的,当显示屏画面不断的通过我们的眼睛,进入神经系统,通过人体器官时,人体就接受了这种极快速的波动,对 身体造成干扰,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无法接受长时间的这么多的电磁波的干扰,于是看完电视或者电脑后他们需要释放出这些高频率的波动,于是他们需要大量 的大力度的活动来保护自己,所以经常看电脑电视的孩子得多动症的几率也多。

(2) 电脑电视都是通过电子扫描成像。由无数微小的荧光点构成625条线,再通过阴极射线扫描器向隔行发射的电子激活。眼睛接受每个荧光点并传递给大脑,大脑再 将每一个扫描格式下的点填满,而我们的意识无法察觉。唯一的图像就是大脑通过连接所需要的亮点再构成图像,就像滤茶器或儿童图画书里一页分散的点通过线段 连接起来构成图画一样。

荧屏的亮点每秒扫描30-50次,盯着荧屏看会造成视觉系统疲劳,因为眼睛和知觉大脑每秒只能记录不超过20次的视觉刺激。这种眼睛粘到显示屏上所带来的肌体反应就是感觉有点跟不上电子扫描的速度。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房间里,电视开着,但节目内容对你来说没什么意思,同时屋里另一个人在做着其他事情,但他的目光仍不时的被电视吸引过来。

(3)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实验发现:显像管发射出的一种特殊的光线能够造成大脑活动的中断。人类的神经系统无法识别或处理这种光线。原因有二,首先,显示屏光线是放射性而非照明性。其次是显示屏图像忽明忽暗,不停跳动。

我 们看到的大部分物体本身不发光,是通过反射照明光源使其可见。但如果我们盯着光源本身看,看到的就是高强度的放射光线;同时频闪的光线使人产生习惯 ----大脑适应了这种光线的跳动后视线就被攫获,于是人们就紧盯着显示屏不放了。有人把电视比做用电子信号来控制大脑的高科技催眠师。“假使观看者就一 直这样看下去,他们几乎不会思考自己到底看的是什么。”

     这又被称为“看电视是一种知觉层面上的梦游。”

(4) 另一个发现是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大脑再观看电视时的生理反应。通过大脑X光电图观察脑电波变化。发现每30秒脑电波就从BETE波形转换成ALPHA波形 一次。BETA波形表示灵敏而清醒的注意力,而ALPHA波形则表示注意力不集中,不够专注,也就是潜意识的做梦和漫无目的的状态。而对于孩子的实验却发 现“孩子的脑电波几乎全程处于ALPHA波状态。这就是说,他们看电视时并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精神并不集中,也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 了。”

(5)  电视关闭了负责逻辑思考的左脑,让右脑敞开吸收任何进入的影像。人的左脑负责处理连续的语言,逻辑,分析和推理,每次只处理一个刺激点,然后形成有序的思 考,而左脑在看电视时却被关闭了。右脑负责形象、颜色、节奏和情感,并且不加批判地处理进入的信息。看电视会导致警觉力下降。

很多人利用电脑做文字处理工作、制作电子数据表、发邮件或玩游戏时是需要清醒的注意力的。但是研究发现,我们需要作出额外的努力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工作,因为我们的大脑再时刻抗拒着“大脑对电子媒体的反应”,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电脑前工作时容易疲劳的原因。

(6)   从自然光线的生活环境到人造光线为主导的环境的改变已经引起了“光照综合症”我们已经被淹没在无处不有的白炽灯、荧光灯和电视光线中,但我们的身体却严重 缺乏自然光线的滋养。“光照综合症”会引起精力衰退、抵抗力下降、及多动症的等健康危机,甚至可能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心脏病和癌症。

(7)  媒体暴力不仅让儿童认识并模仿其内容,还会使儿童对暴力产生“精神免疫”和“感觉钝化”。如果经常观看暴力镜头,可能会使人们对暴力和恐怖习以为常,认为它是生活中很真实的一部分,儿童重复观看电视暴力,很可能对真实生活中的暴力受害者不会给予积极地同情。

       “感觉钝化”是让人们慢慢失去正常的感觉,直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令人惊诧的事件而无动于衷的过程。电视播放的大量凶杀打斗就可以成为大众感觉钝化。

      暴力的另外一种形式体现在对人群的脸谱化模式化塑造。如对性别模式化,对老龄模式化及民族歧视等。对人的模式化塑造会导致人们对待他人的暴力行为,因为这一过程中,他们不再能够将对方看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是归类到某一特定的群体中。

五.        如何应对

对 于使用电子媒体,家长们是否能够做出清醒而负责任的选择呢?问问自己最有用的一个问题“电子媒体对我的孩子,包括我自己是否是真的健康的呢?”然后通过观 察你的孩子来找出答案。观察他们看电视、玩游戏、用电脑的状态,问自己是不是喜欢看到他们那个样子。再观察他们玩耍、画画或爬树,问自己更倾向于孩子的哪 种状态。有一点值得记住的是,没有一个带大孩子的家长说过“我希望那时候跟孩子多看看电视。”

拿掉电子产品后我们能做什么?

      玩耍的空间、半成品的玩具、四季桌、运动角、书籍、故事时间、庆祝节日、音乐角,户外玩耍空间、烹饪、手工及其他活动


作为父母,你能够让你的孩子拥有不同的童年体验:我们不是无情的科技侵略和媒体机器下无助的受害者,我们能够承担起责任,保护我们的孩子最大限度地不受泛滥的媒体文化的毒害。

有一些父母,他们无畏地挑战自己文化的强压。这些父母不仅仅在帮助他们的孩子拥有真正的童年,他们孩子帮助保持人类传统的鲜活。我们的文化几乎已经遗忘儿童需要一个童年生活,这些还在坚持着这个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人们,将会对世界作出伟大的贡献!

网友发表于:10-10-11 14:33 
去年的12月,我有幸参加了成都华德福的“全球教育治疗大会”,在会上我们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治疗。今年的8月,我又去成都华德福,参加了“幼儿教师的基础培训”,收获颇多。

在回南京的列车上,读了一本书《谁在伴孩子长大》,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电视对孩子的影响。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文化中有许多方面都在阻碍着孩子增进和发展 让他们作为人的全面能力,而这种阻碍与孩子被媒介所包围有关,让孩子成长的好,他们需要与照顾他们的成人之间有许多接触,并且这些成人影响他们去发展他们 作为人的各方面能力——智力的,社会的,情绪的,生理的,即是最好的媒体节目也不能像爱孩子的成人那样去影响孩子。但相反的是,成人却让媒体称为他们孩子 的保姆”。看着这段话,我不禁回想起园里的孩子们,大多数的孩子都在看电视,少则半小时,多则无限制(孩子愿意关才关)。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或许家 长是为了自己能安心的做家务,或许是为了孩子能够安静点儿,或许是为了孩子学习一点儿知识,才选择给孩子看电视 。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没有让孩子看像《奥特曼》之类的打架片啊”;“我让孩子看《巧虎》,可以学习知识啊!”是的,现在的动画片很多,有好的,有不好的, 家长们在选择电视上都很注意,给孩子的电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可让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孩子看过电视后,他的回馈是什么,和你初衷想的是一样的吗?是按照 你的“计划”吸收动画片中好的知识吗?

而我在园内得到的反馈则是:那些在2周岁之前,每天在电视面前不少于半小时的孩子,在语言方面明显滞后;到了3周岁前后,孩子则表现为喜欢攻击性的游戏,想象力匮乏;4周岁的孩子就完全沉迷于电视的角色中,无法自拔……这些只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看到的情况,而电视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没有全都显现出来。这些信息都是危险的信号,再告诉我们孩子们正在被电视所吞噬,我们成人应该行动起来,阻止这位“替代保姆”了。

回来后,和舒荷老师商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决定:定期举办家长读书沙龙。以便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更多的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孩子,认识孩子,正确的去爱孩子。爱 不是教育的一个部分,而是教育的一个前提,教育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所谓的“身、心、灵”成长,其本质就是生命的教育,在未成年 阶段,就给予其生命的滋养,这种滋养更偏重于道德的养成和灵性的唤醒。那让我们就从《谁在伴孩子长大》这本书开始,了解华德福教育吧!

Wednesday, July 20, 2011

粉彩教程

孩子可以任意在地上画画是多么快乐的事, 家长往往想到后来的清洗就开始退缩, 因为觉得很麻烦, 而且色料并不便宜。 现在经济不景气, 能省则省, 这些也许会被归纳为“奢侈”的活动念头往往就会被报销了。 

今天网上闲逛时看到了这个分享。 喜欢让孩子绘画的家长可以一石二鸟了! 便宜又容易清洗的原料, 又可以方式的让孩子在地上画画, 赶紧学起来吧!呵呵, 孩子一定超喜欢的!

你只需要粟粉(cornstarch)、水、食物色素(food coloring)、碟子和刷子就可以了!

图片和详细的教程请参阅A craft a day




Saturday, July 16, 2011

自由玩耍——宝宝生命中的重要一课 (转)

我们最珍视的人类品质是什么?

什么能够最好的服务于人类和地球?我们尊重不同的孩子的不同特质的价值,同时,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拥有健康的身体,敏锐的感觉,清晰,创造性地思考,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精神的成人。

鲁道夫•史代纳谈到七岁以前的儿童具有非凡的模仿能力。年幼的孩子就像一块海棉,吸收着来自周围环境中的一切,甚至他们的机体器官都在吸纳着周围环境所带来的一切影响。他 形容幼童“无意识的参与世界”。幼儿不像成人,能够有选择的参与,或对周围的影响选择性的接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为家长和教育者有着神圣的责任。 在孩子周围的成人的想法和感受孩子都感应的到。 孩子在这种极度的敞开状态下,全盘接受和模仿周围提供的一切。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提供给幼儿一个健康的,益于模仿的环境,包括身体的姿态,声音,行为, 思考和感受。人生的早年教育应当主要由自身教育构成。

在华德福幼儿园,我们格外注重孩子通过他们的感官感受来体验。所以我们努力使教室拥有一个美的环境,温暖的色调,整洁的空间,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和来自于大自然的玩具。我们深知声音能够进入儿童深度的内在,所以我们努力让自己发音清晰,姿态和谐。

我们尊重自然界的美好,多样性和滋养人的特质: 泥土的质感,植物生长的形态,还有四季的讯息,干枯蜷缩的秋叶,或是潮湿的泥潭。我们希望孩子尽可能的体验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状态。因此,我们让孩子参与很 多户外体验活动,比如,用手筛泥土,在落叶堆上玩耍, 收集橡果,观察一只盲蛛爬过树根,注视一片雪花落在手套上,嬉戏在松软的泥坑里。我们尽量不去引导或解释,因为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到我们的话语和 我们成人的过多思考成分世界观上。我们给予儿童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感受,尽力让他们自然而然的产生好奇感。

我们将变幻的四季带进幼儿园教室,我们的活动,故事,木偶剧,歌曲和颂诗里都体现着外面的大自然发生的变化。比如,在初秋,我们会收集苹果,然后做出一大 堆的苹果酱,我们还会碾磨谷子,麦子或玉米,然后把它们揉成面团。地球妈妈怀抱着种子,土地精灵会准备肥沃的泥土,冬之王召唤着纷飞的雪花,砍柴人在雪地 里一深一浅的走过。春天来了,沉睡的花苞被阳光仙子唤醒,我们与牧羊人一起边唱着牧羊歌边纺羊毛。

儿童会模仿。一点不错!儿童通过一系列重复的活动和适合的韵律来学习,这就是这个年龄段记忆力的基础。幼儿园老师昨天做过的事,今天还会照样做。幼儿园一 天的生活由自由玩耍时间,劳动或艺术活动开始,然后老师孩子一起清理,开始晨圈。我们洗手,唱颂词,吃点心,穿上户外鞋,到户外玩耍,然后回到室内,穿上 室内鞋,休息,讲故事,道别。一切都在韵律中进行。孩子们知道下面要做的是什么,跟随着这些韵律,孩子的纪律就建立起来了。在这种有序和规律中,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安宁

在这种安全温暖的环境中,发生的是在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自由玩耍。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拿起各种材料,搭建想象中的环境。这些材料都是未经雕琢的天然材料,包括:一篮子不同颜色的棉布,木块,弯曲的木板,小凳子,桌子,松 果,玉米芯,贝壳,石头,简单的布娃娃的动物等。孩子们把这些材料搬来摆去,拼合分开,建造他们自己创造的世界。他们还会一起合作,搭建桥梁,商店,屋子 或火车,他们社交的感觉也由此培养出来。孩子们体验着“我在这个环境中决定做什么,然后我就做到”,由此建立对自我的感觉,并塑造坚定的意志。

儿童还会从彼此学习,得到启发。老师可以通过准备一个小环境或先和这些孩子一起玩来引导和促进。但自由玩耍毕竟是孩子自己的玩耍,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做:做 针线活,切蔬菜,揉面团,磨谷粒,这些工作都是真实的,充满艺术和美,孩子可以随时参与进来或模仿老师做。老师的手虽然在忙,但眼睛随时都在留意着教室里 发生的一切,警惕着可能发生的危险,化解正在酝酿的冲突,或适时而巧妙的给予孩子鼓励。我们同样允许孩子“停下来注视”,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孩 子们需要有机的参与玩耍的自由。

在自由玩耍中,孩子会想象各种情景,这也是他们锻炼内在构图的能力。一个弯曲的木块变成了一个电话筒,松果变成了小婴儿的瓶子。史代纳博士谈到造型简单的 娃娃的重要性时说:“你甚至可以用一张餐巾来为孩子做个娃娃,然后用几滴墨水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如果孩子面前是一张折起的餐巾,他就必须运用自己的想 象力来把他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想象力的运用帮助大脑的构成。大脑就像双手的肌肉一样,当它们需要作适当的工作时,才会伸展开。如果给孩子的是现成 的精致漂亮的玩具,大脑就无事可做了,变得越来越钝化。”在现代家庭里,我们可以同样就孩子的体验来对比讲故事和看电视。故事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而电视提 供的是一系列已经组合完成的图像,而孩子则成为一个被动的消费者。

充满想象力的游戏的随着孩子的年龄而不同。两岁的孩子处于梦幻妆台,会对周围环境的一切完全吸收。他/她会拿起一把勺子,动一动,再扔到地上,充满惊奇的 聆听声音,感受它的重量和质地。三岁的孩子会赋予物体特质,比如将一根木棍被变成一只小狗或小轿车。四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一些社交能力的发展,他们与其他孩 子一起合作来创造环境:有宝宝床的小屋子,有卷发夹和理发师椅子的理发店等。五岁的孩子开始进行相对复杂的活动了,他们会用教室里的物品或材料来展现自己 内在的画面。到了六岁的时候,孩子已经不需要外在的物体来保持内在的图景了。在此之后,孩子就具备了进入小学学习的条件了。

由于创造性地玩耍在人生前七年中至关重要, 华德福教育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没有引入过多的正式教学形式。在自由玩耍中,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独特的,充满创造性的方式来摆弄,组合着天然的玩具。观察每个孩 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在令人着迷。史代纳博士专门提到,儿童未来的思考能力,或确切的说,作为成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从儿童在七岁以前在自由玩耍中预示出来。 在1920年巴塞尔的一次演讲中,史代纳博士这样讲到:“孩子从出生到七岁这个过程中,玩耍中所展现出的个性的特质会在他/她20岁后做独立判断时再次呈 现出来。我们现在对孩子所做的事会在他/她20岁以后依然起着塑造这个人的作用。从这点可以看到,如果要建立一种真正的教育的艺术,就必须对完整的生命历程有一个全面深度的理解,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童年的阶段。”

原文来自:宝宝树 

Thursday, July 14, 2011

如何以原木制作华德福积木以及如何保养(转)

华德福积木的特色

尽量保留原木的状态, 同时让五岁以下孩子接触大自然的形状, 让他们自由运用想象, 而非人工整齐的三角方形梯形圆形....

木材初步处理

拿到后先放到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风干, 因为湿了之后又曝晒, 容易裂开。 确定都干了之后, 再开始锯开。 榕树的表皮有刺, 可用刀片或美工刀去刺或砂纸磨平, 将危险处或可能会掉屑之处用砂纸磨掉, 避免刺伤或其它危险, 树皮在安全的前提下请尽量保留。

积木尺寸

通常需要直径2-15公分的木块、高度2-25公分不等。 愈大可锯成薄片(等孩子四五岁后可做娃娃屋或农场阶梯等, 现在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运用)大部分是用直径10公分以下的积木。 10公分以上若觉得太大片可剖半, 也很好用, 弯曲的树枝请保留形状,可作为桥, ㄚ型树枝有时可倒立做瞭望台, 有小枝干也请留在主体上, 孩子会自由想象是茶壶, 吹风机, 各种工具等等...


保养

没抹油保养也是没关系, 保留完全天然的纹路, 就是要随时留意清洁。 只是万一气孔或纹路里塞了脏污就有点可惜...毕竟是自己辛苦做出来的。 可用凡士林或食用油涂抹表面, 堵住气孔, 防尘防潮防虫等。 抹了油之后, 通常颜色会变深, 纹路也会更清晰。 大约两三个月涂油保养一次。发现有香味的木头, 如果用味道重的食用油保养, 香味会被盖住, 还是用凡士林(不含香精的)比较好。 若怕长虫, 可以喷一些香茅油, 再放到阳光下曝晒, 就可以维持很久。

原文来自:宝宝树

Wednesday, July 13, 2011

华德福娃娃教程(4)

星星娃娃教程来自自由树手作。




材料:棉布、棉花、縫針及手縫線

更多详情请参阅自由树手作

Tuesday, July 12, 2011

实践童话

有人说那只是童话, 不要当真。。。
可是偏偏就有人不信, 硬要当真。。。

结果。。。太好玩了!竟然出现在真实世界。。。

實境版的天外奇蹟



有的时候我们常给自己很多借口来退堂自己一心想做的事
到最后一事无成才来怨天怨地。。。

我想说的是, 梦想不是童话,心动不如行动, 梦想终究会成真的。。。

华德福娃娃教程(3)

本文教程源自于成都妈妈论坛

教程:

一、将毛巾有花纹的那半折起1/3剪断,有花纹的部分做帽子用,没花纹的另2/3做娃娃头和身体。



华德福娃娃教程(2)

这个教程也是网上抓的, 原文应该是来自一本制作华德福娃娃的手工书籍。




Monday, July 11, 2011

不要跟孩子发脾气 (转)

孩子又在恶作剧时,当你都催了10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你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你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你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情绪。但是,他还弄不清,你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你发脾气的时候,他虽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有时候,情况还会更复杂一些。孩子做错了什么,在平常也许并不足以引起你发脾气。但此时此刻,也许你刚刚和别人吵完架,也许工作上的千头万绪正让你无从理起,也许你刚刚被自己的父母数落了一通,无处发泄……于是,孩子那点小毛病成了导火索。

显然,有些火发到孩子身上是不公平的,而且,很多时候,发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如果我们总能够清楚地这样分析问题,我们当然能够遵循众多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建议:冷静!不对孩子发脾气!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情绪,有时并不受我们的主观意志的控制。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换个角度想想看

1.你发火对孩子到底有没有用?

有用。它阻止了孩子正在进行中的不良行为。紧急时刻,你的一声吼也许能够让孩子避开危险。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还学到了什么吗?

是的,他学到了这样几点:
  • 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别人存在,别人也是有脾气的。他要学着尊重别人。
  • 情急中,每个人都会发火。
  • 这种情绪表达有可能给彼此的关系带来紧张的气氛,事后,父母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来消除紧张,修复关系。
3.你发火对你自己到底有没有用?

也有用。让你积攒的情绪得到迅速的宣泄,之后,你的头脑很快会理智起来。有不少父母,刚吼到一半,就已经知道自己很过分了。

跳出陷阱
  1. 不必刻意压抑自己,让孩子了解一个真实的你。否则你积攒的负面情绪太多,爆发时更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2. 无论如何,你都要给自己设一个限:不要打孩子。
  3. 发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他该怎么做;有没有其他因素让你心情不好,等等。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4. 可能的话,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
  5. 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同时可以寻找其他温和的策略。
  6. 寻求支持。找一个有类似经验的好朋友聊一聊,帮助自己把情绪平复下来。

小贴示

愤怒有时候是双方的。在愤怒中,人接受信息的通道会变得狭窄,对信息的理解也会变得偏执。面对孩子,制服彼此的愤怒,要比和成人争执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 你不仅要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且要调节孩子的情绪。当然,也正是由于你有这种责任,并掌握着主动权,也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调解。

原文来自:宝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