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shwc 请回到原文看照片。
學校舉辦的一場很棒的演講!雖然提到的是小學三年級以上的部分
但是認識到觸覺發展,與一些小學的現象也是收益良多!
因此把當天的筆記整理出來。
**演講主題:如何支持注意力與專心度的發展演講。
**演講地點:善美真華德福東海園。
**演講者:恩斯特.威思特梅爾Ernst Weitermerier
**講師簡介:
亞洲區華德福教師研討會講師。
1997年之前,曾任德國漢邦史代納學校的治療教師。
2002年開始,為德國各地華德福教育機構的治療教育及治療師訓課程授課。
目前與幾位同仁共同致力於治療教育的發展與華德福教育中治療教育的取向。
**演講內容:
在來台灣之前,我心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亞洲與歐洲文化非常不同,小孩的發展與學習障礙問題會不會也不一樣?
結果發現雖然文化不同,但是在孩子學習上所產生的問題卻是一樣的。
來談談如何發展孩子所需的專注力?
2-3歲的孩子,會跟他的周遭環境,人來連結。因為這樣緊密的連結,所以會吸收模仿所有的內容。
孩子的專注力是完全放在模仿環境這件事情上。
如此合一的專注狀態,不是孩子他自己主動決定要去模仿的。當孩子越來越大,會跟著改變。
孩子在小學的階段必須建立出自我的內在空間。
舉個例子:
在德國聖誕樹對孩子來講很重要!當聖誕假期結束得移走聖誕樹的時候,孩子會大哭!
但是當同樣場景發生在已經上課的孩子身上,孩子會說沒有關係!因為即使我閉上眼睛,我仍然可以看見聖誕樹。
這樣的能力代表他已經可以上小學。因為他可以在自我的內在空間保留下聖誕樹的影像。
上小學之後,教育和內在空間的影像一起工作,發展繼續進行,孩子的學習內容也在改變。
在課程進化過程中,孩子的學習內容也越來越轉往外在的事物,像是生物、物理、地理。
透過課程內容的展現,孩子和世界也有了不同的連結。
三至四年級的孩子發展,老師通常會透過孩子的圖畫來了解孩子。
透過孩子的圖畫,清楚地看見孩子內心的圖像及心魂所在。
雖然孩子有不同的繪畫方式,但孩子會將他的心境反映在圖畫上。
有一些反映心魂原形的內容,不會只在單一孩子身上發現,而是在不同孩子身上發現相同原理。
給大家看一些圖片,畫面中有類似心魂的呈現。
第一張畫:
人智學中提到三四年級會有一個關鍵期,通稱為rubycon。
RUBYCON典故來自凱薩大帝的故事,代表跨越這個關卡之後就不能再回頭了!
請孩子畫河流,三四年級的孩子很喜歡畫這種主題。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一樣,有的在二年級,或是三年級的畫裡就會出現這個RUBYCON的原型。
圖畫的時間軸,同常是由外往內發展的。
圖畫的左邊代表過去,右邊代表未來。圖畫的上半部是天堂,下半部代表地球。
河流代表界線跟限制,將河的兩岸分開。
孩子在這段時期透過觀念的改變,來改變他與世界的關係。
當孩子在天堂那邊河岸時,是跟大自然完全連結。所以石頭,花...都會講話。
但當他對世界形成清晰的意識時,他開始學習像是生物、物理、地理等世界外在樣貌的課程。
而這張畫是典型的三年級小朋友畫的。
畫中的小朋友和媽媽正準備過橋。通常在四年級孩子畫中發現河會越往左上部移動。
如果看到孩子已經過到橋的另一端,表示孩子已經度過RUBYCON關卡。
***備註RUBYCON的字義典故***
它是來自著名的著作羅馬皇帝 Galus凱撒大帝。當他越過了Rubycon(意大利河名),就象徵他下決心不再回頭。他只能選擇全力向前或者甚麼都不作。
跨過 Rubycon - 因此被解釋為是個不可改變或回頭的決定。
It is derived from the writings of the famous Roman Emperor Galus Julius Caesar. When he crossed the Rubycon (Italian River) symbolically it was a point of no return. He could only go for all or nothing. To cross the Rubycon has thus come to be an expression for a decision which cant be reversed
第二張畫:
河向左邊移動,表示孩子從家出發走向世界。
問孩子為什麼畫人要離開?通常父母看到孩子離開會感到難過,因為那表示與孩子美好的相處時光即將結束。
在這幅畫裡看到一個很美的景象。
左邊呈現一個很美好的家,那是孩子的意識狀態,和天堂有連接的。在河岸左邊的所有一切事物都會講話。
但是孩子必須離開,因為他必須去了解這地球上的一切。
他不曉得會遇到甚麼?可是橋上的他還是抬頭挺胸地走進世界,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有興趣。
第三張畫:
房子和天空連接,畫在上端。
畫中的人拿著斧頭準備走上橋,準備跨橋走到彼岸。這顯示這孩子對生命有意圖,要進入這個世界去了解。
我們需要孩子如此,因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
第四張畫:
這張也是很常會見到的圖片。(備註:這張是台灣小朋友畫的)
孩子在河裡面游泳,表示孩子完全投入在過程中,如此的投入以至於河水都淹到嘴巴了,只剩一顆頭露出水面。
也因為耗費很多能量,所以必須在河岸邊停留休息。
因為孩子的關卡已經快過了,所以圖畫中的橋可以出現在很遠的地方。
當孩子在另一邊河岸休息時,臉部是面向河流的。
在三年級孩子身上會發現有一點點的難過與悲傷的情感出現。
有時候家長看見孩子這樣就會擔心,擔心孩子為什麼會悲傷?那是因為孩子回顧以前而產生悲傷的情感。
這種悲傷的情感是三年級的小朋友會呈現的主題之一。也只有在三年級的圖畫中會發現彩虹。
不管是台灣或者德國三年級孩子的圖畫中都出現過彩虹。
在老師設定畫人,河與橋的主題下,也只有三年級的畫會出現彩虹。
在舊約聖經中,彩虹代表著上主對人類的盟約及應許。
這幅畫是台灣的小朋友畫的,那顯示不是只有西方世界的孩子才會畫彩虹。
彩虹顯示出來的原型,象徵天堂與地球連結的橋。
過去不曾那麼清楚地在小朋友畫中看見,彩虹就出現在連結過去與未來的中間位置。
孩子離開過去,跨越了這座橋之後,回頭看會悲傷。所以需要一個平衡,彩虹的出現代表天堂與地球仍是有連接的。
河岸另一端有一棵樹,樹上有開花,未來將結成果實。
這代表孩子可以獲得他帶來在這一世可以使用的能力。
有時候會看見畫裡的孩子正在吃或者摘取果實,表示他已經可以開始使用他的能力以走向未來。
所以孩子一個新的意識出現了!孩子會試圖去使用新的意識,那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情呢?
在討論這個主題之前,通常會先出現一個問題,一個三年級的媽媽問我說: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喜歡說謊?
老師我相信孩子並不是真的想要說謊,孩子只是試著要用新的能力去思考。
所以他們會試試看,用用看新的能力,但還是分不太清楚真與假。
建議這時期的爸媽把孩子的行為當笑話輕鬆看待!你可以問孩子說你真的相信會像你說的這樣嗎?
通常這樣問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眼睛睜大的回答說不相信!
曾經在某個演講場合遇到一位媽媽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如此悲傷?
在演講過後幾周又遇到那位媽媽,他跟老師說:老師我很高興聽了你的演講。
因為有一天他的孩子回到家後,很高興地跟他說今天沒有作業!結果到了晚上要睡覺前,孩子變得開始緊張。
他很緊張地跟媽媽說:媽媽我忘記一件事情!我還沒寫作業。
如果沒聽過老師的演講,媽媽聽到孩子的話之後恐怕會很生氣,以至於將家裡的氣氛搞得很糟糕!
那位媽媽跟孩子說:你好好睡覺吧!明天一早媽媽會早點叫你起床寫作業。
結果隔天孩子快樂順利地寫完作業,也不在出現這樣的事情。
老師相信這個孩子不是真的想說謊!他只是試著用一個新的方式來站在地球上。而他會自己去經歷並發現這是個錯誤的方法。
回到第二張畫。
這張畫是六年級的孩子畫的。
孩子的發展是一步一步的,而這張畫顯示的是個未來景像。
夕陽是這幅畫的主題,通常六年級的孩子會很喜歡畫夕陽。
曾經他跟一位帶過六年級孩子的老師聊起夕陽這個畫畫主題。
那位老師說六年級的孩子常常一直問老師可不可以畫夕陽?
偏偏這位老師對夕陽有不好的感覺,所以他嗚著臉跟孩子說可以不要畫夕陽嗎?
我們常常從大人的角度去看孩子影響孩子,但是夕陽也是孩子表現的原型之一。
夕陽象徵甚麼呢?
太陽象徵童年。這張畫中夕陽金色的光芒照在村莊上。
為什麼太陽一定要下山呢?因為我們知道一定要經歷晚上睡覺休息才會有新的一天出現。
在北半球接近極地的國家,太陽是不會下山的。
在華德福標準課程中,當六年級的夕陽畫出現之後,就會進入黑白畫及透視畫法。
孩子正以精確的關係來看這個世界,讓孩子的內在與外在世界連結。
太陽必須下山,才能以新的面貌重生並面對青春期。
舊有的童年個性必須離去,內在光將成為他面對未來的新個體。
這是個新的方式來建立他的注意力與專注力。
在九、十年級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用非常嶄新的方式來面對世界。
第五張畫:
有一個孩子在溪畔釣魚。
這張畫裡面有樹木跟孩子的倒影,非常美麗。
當我們看著鏡子的時候可以看見自己。鏡子裡的自己和平時透過眼睛看到的自己角度不一樣。
當我看到畫鏡射(倒影)的時候,我看見自我的意識,以至於我能走向世界。
這不是屬於三年級的意識狀態。
可以看見孩子逐步建立界線來保護自己。
身處今日文明社會中,孩子一定要建立界線來保護內在生命,如不保護內在生命會發生甚麼事情呢?
如果沒有建立清楚的界線,那他可能會每天從早忙到晚耗盡力氣,卻還是沒時間去想要的是甚麼?看不到到底甚麼對生命是重要的?
孩子必須有能力知道甚麼是重要的,而不是被外在世界所吸引而隨波逐流。
要發展到這一步,必須透過鏡射的方式來發現自己。
要建立思考能力,就得鏡射自己。
同時也是有關界線的問題。從一個特定點,讓內在與外在建立關係。這是孩子畫中顯示出的重要發展歷程。
支持孩子發展,是父母非常重要的事情。
孩子能度過關卡(rubycon),在這個文明社會中是不容易的。
因為當代的文明一直在攻擊著孩子,有那麼多來自圖片,電視、電腦..的光在孩子周遭出現,這麼多的電波一直攻擊著孩子的神經系統。
因此常在孩子的畫中看見站在橋上的,待在水裡面的孩子。而這些孩子沒度過關卡(rubycon)所以他們需要幫助!
我發現不管是在德國還是在台灣,孩子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那要怎麼幫助孩子度過關卡呢?
界線,常常很接近身體。
界線非常接近皮膚的觸覺系統。
事實上,談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得回到觸覺來談。
發現預約問題的孩子都有觸覺不足的問題。
所以父母要常常刺激孩子的觸覺,以發展孩子的界限能力。
舉例
有個爸爸在聽過我的觸覺練習演講之後,他回到家幫自己的孩子按摩。
他的孩子有嚴重的皮膚過敏,他爸爸輕輕拍了孩子一下,孩子說爸爸要用力打我。
爸爸拍了一下之後問孩子這樣舒服嗎?孩子說爸爸在用力一點!
爸爸幫這個孩子拍打進行觸覺練習,孩子很開心。老師並不曉得爸爸對孩子進行觸覺練習這件事情。
在演講過後幾周,老師發現孩子改變了!他辦得比較安靜,而且可以專注地跟隨主課程的學習。
當我們談到孩子的觸覺發展,需要知道兩個觸覺發展障礙。
一個是觸覺不夠敏感。老師常會發現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喜歡透過打架或大力地撞擊衝撞來感覺到他自己。
另一個是觸覺太過敏感。通常觸覺太過敏感的人不喜歡人家接近他!
當一個孩子太靠近他的時候,太敏感的孩子會出手打靠近他的人,而且還會反過來說是對方先動手打人!
因為觸覺太敏感的孩子覺得對方已經太靠近到打到他的程度。
在德國必須去觀察孩子的書寫方式,所以一年會有幾次讓孩子聽寫考卷的機會。
某次在看七年級聽寫考卷的時候,發現兩張錯誤出現一模一樣的的考卷。
我好奇地問老師兩個小朋友在班上的座位是否相鄰?但老師說兩個人的座位離得很遠。
這兩個孩子一個是太過敏感的孩子,另一個是火向氣質的孩子(考卷錯誤比較多)。
火像氣質的孩子抱怨著生氣著考卷很難寫,他把他的不滿與生氣的情緒在教室中宣洩。
而這個太過敏感的孩子完全受到火向孩子的影響,而沒辦法照自己的意思寫考卷。
於是我就請太過敏感的孩子到工作室來找我單獨談話。
我在安靜的工作室中給太過敏感的孩子做一個困難的測試。結果太過敏感的孩子順利通過測試。
所以他並不是不會!他的考卷會出現錯誤完全是因為專注力不足而產生的。
於是跟他測試其他方面,請他以河為主題畫畫。
圖畫中很明顯地顯示七年級的他還沒通過關卡(rubycon),所以他的內在與外在世界的界線沒有成功地建立。
對於觸覺不敏感的孩子,會建議父母在觸覺練習時要用力地壓他的皮膚。
對觸覺太過敏感的孩子,在進行觸覺練習時得找出孩子最正確的施力度。
對太敏感的孩子來說要給予明確的施力度,適當的訊息。
當我跟太敏感的孩子工作的時候,我會告訴孩子在這世界上只有你知道你最舒服的壓力在哪裡?來幫助孩子建立界線。
父母也可以請教導師協助要如何找到和孩子最適當的方式?孩子通常都會知道自己最舒服的界線在哪裡。
觸覺練習一定要從頭往下到腳踝,然後甩出去。
在用力壓得過程中找出孩子最適合的力道,經過肚子的時候可以力道輕一點。
大概分成前半部,後半部兩面進行,由頭開始到腳,最後要順著方向甩出去。
觸覺練習建議在早上上課前,或者在晚上就寢前作。
大概幼稚園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開始進行觸覺練習。
早上建議站著坐,晚上建議躺著坐,藉由練習找出孩子最喜歡的姿勢與力道。
要注意觸覺練習本身並不是能量活動,而是與物質身的覺知有關的活動。
做完觸覺練習後,可以甩甩手或者洗手,才不會帶著負面能量在身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